邊關地道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邊關地道遺址,位於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境內,永清縣位於宋朝時代三關(淤口關、益津關、瓦橋關)以北,在宋遼交戰的前沿,為宋遼古戰場之一。
邊關地道遺址面積約1600平千米。1988年,專家勘察判斷,邊關地道遺址是北宋時期防禦遼國的地下古戰道,屬於持久防禦工事,與地面長城的戰爭功能相同,有“地下長城”之謂。
2006年5月25日,邊關地道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3月,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邊關地道遺址
20世紀60年代末,邊關地道遺址藏兵洞被發現。
1988年,永清縣組織了邊關地道遺址的挖掘,根據明、清地方史志和民間傳說,經過試掘查明,邊關地道遺址在永清境內覆蓋面積達300平方公里,它以縣城南關為起點,向東南和西南兩個方向延伸。
1989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等研究所的專家、學者考察和論證,認定為宋遼時期宋拒遼侵的戰道。
1990年左右,永清縣人民政府成立了“古戰道開發辦公室”,加強對古戰道研究。
邊關地道遺址
文物遺存
邊關地道遺址多用於攻城,是持久防禦工事,在宋遼交戰的數百年裡,遼軍一直都沒有發現這個地道,作為國家的秘密工程,史冊上沒有記載,所以邊關地道遺址的發現和發掘,填補了史書記載的空白,是中國軍事史上的重大發現,也為古代建築等多學科研究提供了新課題和資料。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邊關地道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永清縣政府投入了20萬元用於邊關地道遺址的保護。永清縣將邊關地道遺址作為開發重點,對其做出整體開發建設規劃。
從永清縣城往北走5公里,就是1000多年前北宋與遼國兩軍對峙的古戰場。1948年夏,永清大水,瓦屋辛庄村的村民驚在村西北角發現了一個偌大的洞口,而這發現洞口的地方相傳曾是黃河道台劉諫的府第,傳說這地下埋藏著18壇銀元寶。
據說在清朝末年,在縣城西南五里多的蔡家營,一戶人家為躲避戰亂尋找藏身之地,在野外發現了一個洞口,順著洞口挖掘,發現一條地道,在地道中還撿到一個明代的瓷盤。抗戰時期,永清縣的老百姓為了躲避日寇掃蕩,紛紛挖起了藏人的地窖,也有發現古戰道的情況。
門票
邊關地道遺址門票3元/人。
開放時間
邊關地道遺址開放時間:8:00-18:00。
交通線路
廊坊長途客運站有多次班車開往永清,10:35,11:50,15:30,15:40,16:30,17:00各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