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評論
湖南省學聯刊物
1919年7月14日,湖南省學聯刊物《湘江評論》在長沙創刊,毛澤東為主編和主要撰稿人。《湘江評論》“以宣傳最新思潮為宗旨”。毛澤東為創刊號撰寫創刊宣言及長短文二十餘篇,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進行揭露和抨擊。
在創刊宣言中,毛澤東指出:“世界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麼力量最強?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湘江評論》創刊號寄到北京后,李大釗認為這是全國最有分量、見解最深的刊物。《晨報》也予以介紹,說它“內容完備”、“魄力非常充足”。
湘江評論創刊號
創刊號上的宣言署名毛澤東,號召"由強權得自由",主張以平民主義(德謨克拉西)來打倒強權。主張徹底研究學術,努力追求真理;群眾聯合,向強權者持續的"忠告運動",實行"呼聲革命"。
宣言指出:“什麼力量最強?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李大釗認為是全國最有份量、見解最深的刊物。《晨報》說它"魄力非常充足"。
《湘江評論》每周1張4開,約12000字,"以宣傳最新思潮為主旨",深受讀者歡迎。
1919年7月21日,《湘江評論》第二號出版,刊載署名"澤東"的《民眾的大聯合》一文,此文在該刊第三號、第四號繼續連載)。文章宣傳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想,指出民眾大聯合是改造國家、改造社會的根本方法;文章熱情稱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指出:當今中國中各種方面都要解放,強調中華民族有偉大的能力進行改革。文內也反映了一些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看法。《民眾的大聯合》在當時的進步思想界有相當的影響。北京《每周評論》說,”此文眼光很遠大,議論也很痛快,確是現今的重要文字”。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一些報刊轉載了這篇文章。
8月中旬,由於湖南學生聯合會領導長沙群眾舉行焚燒日貨,軍閥張敬堯的軍警包圍了湖南學生聯合會,脅迫彭璜停止反日愛國運動,張貼布告,解散學聯,查封《湘江評論》。
舊址
《湘江評論》是五四時期進步期刊中思想性、進步性最突出的刊物之一。許多進步青年,如任弼時、郭亮、肖勁光等就是在該刊物的直接影響下開始覺悟,走上革命到道路的。《湘江評論》對當時湖南和全國的革命運動產生了巨大影響。
《湘江評論》創刊號第一版一角
世界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麼力量最強?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什麼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
自文藝復興,思想解放,“人類應如何生活”成了一個絕大的問題。從這個問題,加以研究,就得了“應該那樣生活”,“不應該這樣生活”的結論。一些學者倡之,大多民眾和之,就成功或將要成功許多方面的改革。
見於宗教方面為“宗教改革”,結果得了信教自由。見於文學方面,由貴族的文學、古典的文學、死形的文學,變為平民的文學、現代的文學、有生命的文學。見於政治方面,由獨裁政治,變為代議政治,由有限的選舉,變為沒限制的選舉。見於社會方面,由少數階級專制的黑暗社會,變為全體人民自由發展的光明社會。見於教育方面,為平民教育主義。見於經濟方面,為勞獲平均主義。見於思想方面,為實驗主義。見於國際方面,為國際同盟。
各種改革,一言蔽之,“由強權得自由”而已。各種對抗強權的根本主義,為“平民主義”(德莫克拉希,一作民本主義、民主主義、庶民主義)。宗教的強權、文學的強權、政治的強權、社會的強權、教育的強權、經濟的強權、思想的強權、國際的強權,絲毫沒有存在的餘地,都要借平民主義的高呼,將它打倒。
如何打倒的方法,則有二說,一急烈的,一溫和的。兩樣方法,我們應有一番選擇。(一)我們承認強權者都是人,都是我們的同類。濫用強權,是他們不自覺的誤謬與不幸,是舊社會舊思想傳染他們遺害他們。(二)用強權打倒強權,結果仍然得到強權,不但自相矛盾,並且毫無效力。歐洲的“同盟”“協約”戰爭,我國的“南”“北”戰爭,都是這一類。所以我們的見解,在學術方面,主張徹底研究,不受一切傳說和迷信的束縛,要尋找什麼是真理,在對人的方面,主張群眾聯合,向強權者為持續的“忠告運動”,實行“呼聲革命”──麵包的呼聲、自由的呼聲、平等的呼聲──“無血革命”,不致張起大攪亂,行那沒效果的“炸彈革命”“有血革命”。
國際的強權,迫上了我們的眉睫,就是日本。罷課、罷市、罷工、排貨,種種運動,就是直接間接對付強權日本有效的方法。
至於湘江,乃地球上東半球東方的一條江。它的水很清,它的流很長。住在這江上和它鄰近的民眾,渾渾噩噩,世界上的事情,很少懂得。他們沒有組織的社會,人人自營散處,只知有最狹的一己,和最短的一時;共同生活,久遠觀念,多半未曾夢見。他們的政治,沒有合意和徹底的解決,只知道私爭。他們被外界的大潮卷急了,也辦了些教育,卻無甚效力;一班官僚式教育家,死死盤踞,把學校當監獄,待學生如囚徒。他們的產業沒有開發。他們之中也有一些有用人才,在各國各地方學好了學問和藝術。但沒有給他們用武的餘地,閉鎖一個洞庭湖,將他們輕輕擋住。他們的部落思想又很厲害,實行湖南飯湖南人吃的主義,教育實業界不能多容納異材。他們的腦子貧弱而又腐敗,有增益改良的必要,沒人提倡。他們正在求學的青年,很多,很有為,沒人用有效的方法,將種種有益的新知識新技術啟導他們。咳!湘江,湘江!你真枉存於地球上。
時機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閘門動了,且開了!浩浩蕩蕩的新思潮業以奔騰澎湃於湘江兩岸了!順它的生,逆它的死。如何承受它?如何傳播它?如何研究它?如何施行它?這是我們全體湘人最切最要的大問題,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務。
青年毛澤東
在編排形式上,《湘江評論》借鑒了當時影響力較大的《每周評論》;在內容上,發揚了中國近代報刊長於政論的傳統,以評論為主。主要欄目有《東方大事述評》《西方大事述評》《湘江大事述評》《世界雜評》《湘江雜評》等。
《湘江評論》以“宣傳最新思潮”為辦報宗旨,對國內外最新革命形勢進行報道、評論,發表了大量充滿革命激情與富有批判精神的文章,介紹了有關政治、教育的最新思想,熱情謳歌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及其意義,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和腐朽本質作了一針見血的抨擊,大力倡導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專制與封建落後思想。可以說,每一號散髮油墨清香的《湘江評論》,都是為讀者準備的營養豐富的思想大餐。
《湘江評論》所刊文章中,影響最大、反響最強烈的當屬毛澤東撰寫的《民眾的大聯合》,此文連載於二、三、四號,緊扣“宣傳最新思潮”的辦刊宗旨,對民眾大聯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大聯合的方法以及民眾大聯合必定成功的道理,進行了深刻的闡述。他認為人民群眾聯合起來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人民群眾發動與否,是決定一切革命勝負的關鍵。這成為人民革命統一戰線思想的雛形。文章表現了他對中國革命的前途充滿了信心,展現了青年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情懷。
第一,宗旨明確,思想先進。毛澤東在《本報啟事》中,開宗明義地宣告“本報以宣傳最新思潮為主旨”。縱觀報紙文字,無論是長篇大論,還是短小隨筆,都始終貫徹了這一宗旨:反帝反封建,倡導民主與科學。
第二,視野開闊,目光長遠。報紙報道宣傳立意高遠,文章都是關於一些大事件,捕捉的都是熱點問題,所發議論高屋建瓴,對問題的剖析入木三分。報道涉及的範圍也不只局限於湖南,而是放眼全中國全世界,充分體現了青年毛澤東的眼光和智慧。
第三,融思想性、戰鬥性於一體,將宣傳報道與現實鬥爭緊密結合。
第四,編排醒目,文筆優美。《湘江評論》全部採用白話文寫作,具有文字通俗、筆調活潑、言簡意賅的特點,對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都有吸引力。報紙主要採用專欄結構,層次清晰,閱讀方便。為了更貼近讀者,還辟有《答讀者問》專欄,專門回答讀者提出的問題,以引起群眾的共鳴。
《湘江評論》從創辦到被查封,雖然只出版了四號正刊和一號臨時增刊,前後只存在一個多月時間,但被公認為是五四時期最出色的革命刊物之一,影響十分深遠。創刊號首印兩千份,馬上就賣完了,再印兩千份,仍不能滿足需要。從第二期起刊物開印五千份,這在當時的報刊中已經是很大的發行量了,但仍然供不應求。《湘江評論》寄到北京后,受到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人的高度重視。胡適認為《湘江評論》的長處是在議論的一方面,《湘江評論》第二、三、四期的《民眾的大聯合》一篇大文章,眼光很遠大,議論也很痛快,確是現今的重要文字。此外,當時北京、上海、成都等一些報刊都全文轉載或摘要轉載了《民眾的大聯合》。可見《湘江評論》得到了新文化運動背景下其他刊物的高度認可。
《湘江評論》的巨大影響力還表現在對青年和學生的啟發很大,引導了一大批青年投身到救國革命事業中來。許多人正是從閱讀它才開始走上革命道路的。蕭勁光曾談到:“弼時同志在長沙讀書的時候,正是五四運動波及全國的時候,這時毛主席在湖南領導和開展了廣泛的革命活動。毛主席主編的《湘江評論》產生了巨大的革命影響。我們正是在這革命運動的影響下開始了革命覺悟。”郭亮、向警予也是受到《湘江評論》的影響才投身革命的洪流之中,後來均成為我黨早期的傑出領導人。
“世界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麼力量最強?民眾聯合的力量最強。”青年毛澤東1919年在《湘江評論》的創刊號上發出了以上宣言,他主張以平民主義來打倒強權,實行“呼聲革命”。刊物寄到北京后,李大釗認為這是全國最有份量、見解最深的刊物。
《湘江評論》影響了許多進步青年,如任弼時、郭亮、肖勁光等就是在它的感召下走上革命到道路的。但是毛澤東為什麼不願意將發表在《湘江評論》中的文章選入《毛澤東文選》呢?節目的最後,有請軍事史專家、國防大學徐焰少將為您送上歷史上的今天:
徐焰:今天是7月14日,1919年7月14日,《湘江評論》在長沙創刊,這個雜誌的創刊號刊登了署名毛澤東的湘江評論創刊宣言,這個創刊號寄到北京之後,李大釗認為這是全國最有分量,見解最深的刊物,令人值得回味的是毛澤東生前一直不允許公開發表自己在《湘江評論》上的文章,也不把這些文章收入毛澤東選集,主要是因為毛澤東認為在1920年的時候他的思想主要還是無政府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1920年那次到了北京才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因此《湘江評論》的文章還不是馬克思主義的作品。1919年五四運動正式爆發的前一個月,毛澤東已經辭職離開北京大學,剛回長沙不久,5月9日長沙的報紙就衝破湖南軍閥的新聞封鎖,報道了5月4日北大學生的愛國遊行。
5月中旬北京學生聯合會派北大學生鄧中夏回湖南聯絡,鄧中夏和毛澤東在北大的時候同他就很熟了,他們見面之後一起商量應該改組現在的湖南學生聯合會,說5月28日就是當年在長沙第一師範的時候就很有名氣的毛澤東牽頭召集起長沙20餘名各校學生代表,通過表決成立了新的湖南學生聯合會,由擅長寫作的毛澤東負責宣傳,湖南學生聯合會成立之後,就於6月3號組織長沙20所學校統一罷課,五四運動中間的學生示威很快轉到思考國家的政治問題。湖南學生聯合會成立后不久大家就推舉毛澤東出面創辦一個本會的機關刊物,經過討論決定取名為《湘江評論》。
1919年7月14日《湘江評論》創刊號正式出版,毛澤東寫的這個創刊宣言中間提出,世界什麼問題最大?吃飯問題最大,什麼力量最強?民眾聯合力量的最強。接著毛澤東又發表了長篇論文“民眾的大聯合”連載於《湘江評論》第二、第三、第四期,在這些文章中間他一方面稱讚了俄國十月革命,也宣傳了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思想,《湘江評論》還有什麼東方大事評述,西方大事評述,引導民眾放眼世界以改造中國為宗旨,1919年8月中旬湘江評論第五期剛剛印出,湖南督軍軍閥張敬堯就以宣傳過激主義為名把這個雜誌查禁了,湖南學聯也被強行解散。
《湘江評論》可以說是五四時期進步刊物中間思想性非常突出的一個刊物,許多進步青年像任弼時、郭亮、肖勁光就是在這個刊物的影響下直接走上了革命道路,《湘江評論》對當時的湖南和全國革命運動還是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客觀地講,五四時期的毛澤東還只是一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接受的還是無政府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的學說,不過在1919年之內他已經開始了重要的思想轉變,這就預示著他很快要走向接收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湘江評論》的創辦也為他隨後創造的偉業奠定了一個重要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