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乘數的結果 展開
- 經濟學術語
- 宏觀經濟學的一個術語
乘數
經濟學術語
乘數是宏觀經濟學的一個術語,指每單位外生變數(如政府支出或銀行儲備)的變化所帶來的引致變數的變動情況(如GDP或貨幣供應)。式中的m 代表貨幣乘數,△M,代表基礎貨幣的改變數,△M 代表貨幣供給量的改變數。
國民收入變動量與引起這種變動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用公式表示為k=y/J ,其中Y 表示國民收入的變化,J 表示支出的變化。例如,k=2,那麼,每年的支出流量比如說投資持續增加,將導致每年國民收入的流量增量為投資增量的兩倍。支出乘數包括投資乘數、政府購買乘數等。
乘數作用可通過初始支出后的一系列事件來說明。以投資為例,投資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將有一部分花費在其他商品和勞務上,這意味著生產這些商品和勞務的人的收入增加,隨後他們也將花費一部分增加的收入。如此繼續下去,每一輪的收入總量越來越小。顯然,最終引起的收入增量的大小取決於每一階段有多少收入用於消費,即取決於這一系列事件中有關人員的邊際消費傾向。投資乘數之值等於1 /(1-邊際消費傾向);或者,由於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等於1,所以乘數之值等於l / 邊際儲蓄傾向。所以邊際儲蓄傾向越大,乘數之值越小。乘數是簡單的收入—支出模型中的一個基本特徵。
財政乘數是政府支出乘數、稅收乘數和平衡預算乘數三個乘數的統稱,乘數就是GDP的變動量與引起這種變動的最初注入量之間的比率。
這個概念在1931年由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學生理查·康恩(Richard Kahn)提出,用以描述政府增減稅或增加支出所導致的變化。財政乘數等於1的話,就表示政府每花10億,就會讓國家的GDP增加10億。
GDP的變動量與所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支出的變動量之間的比率,就是政府支出乘數。政府支出對GDP是一種擴張性的力量。增加政府支出可以擴大總需求,增加GDP;相反,減少政府支出可以縮減總需求,減少GDP。GDP增加或減少的規模取決於乘數的大小,而乘數的大小,是由邊際消費傾向所決定的,或者說是邊際儲蓄傾向的倒數。以△g表示政府支出變動,△y表示收入變動,kg表示政府支出乘數,則:
kg=△y/△g=1/1-β
GDP的變動量與引起這種變化的稅收的變動量之間的比率,就是稅收的乘數。稅收對GDP是一種收縮性的力量。增加稅收可以壓縮總需求,減少GDP;相反,減少稅收可以擴大總需求,增大GDP。GDP減少或增大的規模取決於稅收乘數的大小,它恰恰比支出乘數小1。
Kt=-b/1-b(1-t) 或 Kt=-b(1-t)/1-b(1-t)
政府轉移支付乘數指收入變動與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轉移支付變動的比率。政府轉移支付增加,增加了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因而消費增加,總支出和國民收入增加,因而政府轉移支付乘數為正值。
Ktr=b/1-b(1-t) 或 Ktr=b(1-t)/1-b(1-t)
GDP 的變動量與所引起這種變動的政府支出和稅收的同時等額變動量之間的比率,就是平衡預算的“乘數”,平衡預算乘數的數值永遠是1。政府支出和稅收的同時等量增加,對GDP仍有擴張作用,其擴張的規模就是政府支出或稅收的增加量;政府支出和稅收的同時等量減少,對GDP仍有收縮作用,其收縮的規模就是政府支出或稅收的減少量。
經濟學研究將乘數作為一種宏觀經濟控制手段。例如,財政政策乘數研究財政收支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包括財政支出乘數、稅收乘數和平衡預算乘數。而各種乘數的活動,導致乘數效應的產生,它是一個變數的變化以加速方式引起最終量的增加,是一種宏觀的經濟效應。
西方經濟學乘數是指自發出總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的倍數,或者說是國內生產總值增加量與引起這種增加量的自發總支出增加量之間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