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名勝古迹
中國十大名勝古迹
中國十大名勝古迹是指1985年由《中國旅遊報》發起並組織全國人民經過半年多的評比,於當年9月9日評選出的萬里長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宮、杭州西湖、蘇州園林、安徽黃山、長江三峽、台灣日月潭、承德避暑山莊、西安秦兵馬俑十個風景名勝區。這十個景區分佈於祖國的東西南北各個區域,包括自然景觀,歷史建築,人文景觀和文物古迹等。
長城
萬里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築,它規模浩大,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迹。以雄峙中國北方大地的萬里長城為中介的南北廣大地域所構成的長城帶,橫貫今遼寧、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和吉林、黑龍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的相當一部分地區,也包括歷史時期處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朝鮮半島的若干地區。其範圍南北寬約數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東西長約數千公里。長城帶自遠古至今居住著眾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關係的發展,是觀察和理解長城帶一切事物的關鍵所在。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長城帶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們都與分佈在長城帶的20多個民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關係。無論已經消失的還是繼續發展的各民族,都對 中國的歷史發展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民族關係發展的產物,但對於長城南北民族關係內在發展規律的研究尚不充分。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寬研究領域,揭示長城與中國民族關係發展的內在聯繫,對於長城學、民族學及中國民族關係史等學科研究的發展,對於促進民族團結都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
萬里長城主要景觀有: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山海關、嘉峪關、虎山長城、九門口長城等。
萬里長城
位於北京懷柔區內,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總共有敵台22座。這裡自然風景優美,綠樹成蔭,四季景色怡人。
山海關--天下第一關
中國十大名勝古迹
名勝介紹
桂林山水甲天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位置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南嶺山系的西南部,東經109°45''—104°40'',北緯24°18''—25°41'',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臨桂六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一縣,行政區域總面積 27809 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 2753 平方公里。
桂林山水照片
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為主要特點。
桂林諸山雖都是石質山體,極少土質,但因為氣候溫和濕潤,利於植物生長,加上桂林人非常注重石山綠化,故岩石縫隙間會頑強地生長出許多的灌木、喬木和藤類植物,將一座座石峰罩得嚴嚴實實的,顯得青翠而富有生機。
桂林的河流以灕江為代表,另有小東江、桃花江、相思江、遇龍河等多條支流,均發源於本地。湘江則發源於桂林海洋山,蜿蜒向北而去。這些河流從發源地出來,並未穿過大片的土質層,加上河流兩岸竹樹相擁,很好地保護了河堤,河床又是以石灰岩層為主,形成灘潭相間的水勢,有助於保持河水的清澈,這些條件使得桂林的水質具有他處難比的天生麗質。
桂林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岩溶地貌的最重要特點就是在流水的長年侵蝕下,一方面會形成各種奇形怪狀的洞穴,並不斷地改變著形態,另一方面又會生長出各種不同的石筍、石幔、鐘乳石,兩者構成了奇妙的岩溶洞穴奇觀。
由於流水的經久不息的切割作用,桂林的石山削壁陡立,構成石山的石頭形成通透瘦峻的不同造型,成為著名的美石。
桂林3個5A級景區,有4A級景區30個,3A級景區22個,另有歷史文化景區、民俗景區等數十個,年接待能力超過4000萬人次。
桂林市內:
桂林七星公園、象山公園、桂林疊彩山、桂林伏波山、桂林兩江四湖、蘆笛岩、堯山、虞山公園、桂林山水高爾夫、棲霞寺、劉三姐景觀園、靖江王城、桂林海洋世界、熊虎山莊、愚自樂園、桂林市區景色、桂林靖江王陵、桂林西山公園、駱駝峰、桂林塔山、桂林奇峰鎮、桂林山水高爾夫綜合、穿山公園、夢幻灕江、南溪山公園;
興安景區:
桂林樂滿地高爾夫、靈渠、貓兒山、世紀冰川大溶洞、桂林樂滿地、靈渠新貌、四賢祠、湘江烈士紀念碑園、忘憂谷、超然派度假山莊;
灕江風景:
象山公園、青獅潭水庫、桂林伏波山、灕江、桂林灕江興坪、灕江風光九馬畫山、磨盤山碼頭、楊堤風光、灕江下龍、竹江碼頭、興坪江—漁村、灕江超豪華遊船;
陽朔景區:
月亮山、陽朔金寶河、陽朔西街、陽朔碧蓮峰、蝴蝶泉、世外桃源、陽朔小河背、陽朔高田風光、陽朔大榕樹、陽朔大橋周邊風光、陽朔矮山、陽朔風光、興坪相公山、興坪攬勝、興坪黃布灘、興坪朝板山後山、白沙遇龍河、聚龍潭、奇石宮、蓮花岩、東郎山、石頭城、山水園、興坪漁村、桂林書童山;
龍勝景區:
龍脊梯田、龍勝龍脊、黃洛瑤寨、歸仁洞、龍勝溫泉、金竹壯寨、金坑大寨、銀水侗寨;
靈川景區:
大圩古鎮、冠岩、桂林古東瀑布、青獅潭水庫、九屋江頭村文化古迹、鄉吧島、金山禪院、神龍谷、海洋銀杏林、東江漂流;
資源景區:
八角寨、寶鼎瀑布、資江漂流、五排河漂流、百卉谷、浪田瑤寨;
恭城景區:
恭城大嶺山桃花園、恭城文武廟、武廟、社山生態村、周王廟;
荔浦景區:
荔浦文塔、長灘河游區、修仁古榕、八卦山莊、大眷古東森林公園、銀子岩、三寶坪瑤寨、大江湖景區、思貢峽景區、鵝翎寺、天河瀑布、荔浦豐魚岩;
全州景區:
燕窩樓、三江口、天湖、炎井溫泉、湘山寺;
臨桂景區:
義江緣、飛虎隊遺址、九灘瀑布、李宗仁故居、十二灘漂流、七里坪景區、陳宏謀宗祠、雄森熊虎山莊;
灌陽景區:
月嶺古民居、文市石林、神宮、千家洞;
永福景區:
麒麟山風景區、百壽岩景區、板峽湖景區;
平樂景區:
東田石林、平樂溫泉、榕津古榕;
其他地區:
三江侗寨。
桂林的緯度比較低,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總體上來說,桂林的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9.3℃,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說。到桂林旅遊,最佳季節是在每年4-10月份,在這個期間會有“五一”和“十一”兩個黃金周,也是旅遊的高峰期,氣候適宜的桂林會有很多的遊客,房間的預訂和交通也進入高潮,價格比平時有所上漲,所以最好避開這個時間,選擇一個淡季出遊,細細體味這天下美景。
北京故宮
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於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故宮規模宏大,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間,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故宮有一條貫穿宮城南北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上,按照“前朝後寢”的古制,布置著帝王發號施令,象徵政權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其內廷部分(乾清門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條以太上皇居住的宮殿---寧壽宮,和以太妃居住的宮殿---慈壽宮為中心的次要軸線,這兩條次要軸線又和外朝以太和門為中興,與左邊的文華殿,右邊的武英殿相呼應。兩條次要軸線和中央軸線之間,有齋宮及養心殿,其後即為嬪妃居住的東西六宮。出於防禦的需要,這些宮殿建築的外圍築有高達10米的宮牆,四角有角樓,外有護城河。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故宮“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漢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著雕龍石柱。這是宮殿群中最大的建築。殿高36米,寬63米,面積為2380平方米。大殿正中兩米高的檯子上是金漆雕龍寶座,寶座背後是高雅的屏風,還有瀝粉金漆的龍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富麗堂皇。明清兩代皇帝即位、誕辰以及春節、冬至等慶典,均在此舉行。
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後,是故宮“三大殿”之一。該殿是一座單檐攢尖頂的方形殿。每邊21米,各三間,走廊列柱20根,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皇帝有事去中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內閣、禮部及侍衛等的朝拜,每逢各種大禮的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閱覽奏章和祝辭。
保和殿
保和殿位於中和殿之後,是故宮“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請王公貴族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間,把三年一次的殿試由太和殿移至這裡舉行。保和殿東西兩側的廡房現改為歷代藝術陳列館,陳列有從原始社會到清代約六千年的中華藝術瑰寶。
乾清宮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殿中設寶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及平日處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後搬到養心殿。每年元旦、燈節、端午、中秋、冬至、萬壽等節,按例在此舉行家族宴,另外皇帝死後欞柩停在此殿。
交泰殿
交泰殿在乾清宮后,是明清時為皇后舉辦壽慶的地方。殿內存玉璽25塊;西側陳設乾隆年間造的自鳴鐘;東側為銅壺滴漏,清世祖順治禁止內官干預政事的鐵牌也立於此殿。
坤寧宮
坤寧宮在明朝時是皇后的寢宮,又叫中宮,順治年間仿照瀋陽清寧宮重建,同時將西暖閣改為祭神的場所,經常在此舉行朝祭、夕祭、春秋大祭等;東暖閣則作為皇帝新婚的洞房,清朝的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帝都在此舉行過大婚。
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重修。
儲秀宮
儲秀宮是明清兩代后妃居住的地方。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剛進宮被封為蘭貴人時,曾在這裡居住。咸豐六年三月升為懿嬪的慈禧,在這裡生下同治皇帝。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已居長春宮的慈禧太后,為慶祝五十歲生日,移居此宮,並重修宮室,耗費白銀六十三萬兩。
養心殿
養心殿為工字形殿,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36m,進深3間,通進深12m。黃琉璃瓦歇山式頂,明間、西次間接卷棚抱廈。前檐檐柱位,每間各加方柱兩根,外觀似9間。
御花園
御花園原名宮后苑,今俗稱御花園,佔地一萬二千平方米,有建築二十餘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布局緊湊、古典富麗。殿東北的堆秀山,為太湖石疊砌而成,上築御景亭,每年重陽節帝后在此登高。
杭州西湖
西湖多數水域處於富營養狀態,小南湖和三潭內湖已接近富營養下限,主要污染物是生活污染,N、P過正常值6~4倍;年平均水溫17.6℃,最高10月 28.6℃,最低3月4.0℃;80年代初魚類有51種,分屬10目16科43屬,魚類來源有:(1)固有野雜魚;(2)錢塘江帶入魚類;(3) 人工引進馴化的養殖魚種,養殖魚類成為優勢西湖最主要的放養魚種是鰱和鱅,兩者佔總放養量的75%~80%;其次是鯽、河內鯽,其他養殖魚類還有團頭魴、細鱗鯝、圓吻鯝、以及鰻鱺等,為保護大型水生植物,停止放養草魚和青魚。
中國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個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單稱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個歷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古迹遍布,山水秀麗,景色宜人。
杭州西湖風光
新西湖十景是1985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覆斟酌后確定的。
○玉皇飛雲
○ 吳山天風
○ 阮墩環碧
○ 滿隴桂雨
○ 龍井問茶
○ 九溪煙樹
○ 黃龍吐翠
○ 虎跑夢泉
○ 寶石流霞
○ 雲棲竹徑
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
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2007年5月8日,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次大會上,“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新的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園林
蘇州藝圃高清大圖圖冊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築類型齊全,保存完整,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布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傢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14—20世紀初(明清時期)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布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平和藝術成就。
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 徐霞客兩游黃山,讚歎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
安徽黃山
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黃山四絕著稱於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
黃山自然環境條件複雜,生態系統穩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群落完整,還保存有高山沼澤和高山草甸各一處,是綠色植物薈萃之地,森林覆蓋率為56%,植被覆蓋率達83%。黃山野生植物有1452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的有水杉,二類保護的有銀杏等4種,三類保護的8種,有石斛等10個物種屬瀕臨滅絕的物種,6種為中國特有種,黃山特有2種,首次在黃山發現或以黃山命名的植物有28種,尤以名茶“黃山毛峰”、名葯“黃山靈芝”馳名中外。黃山動物種類300多種,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蘇門羚、長尾雉等14種中國國家級保護的野生動物。
黃山仙境
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繼泰山之後第二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
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5月8日,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歐陽修、蘇軾、陸遊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裡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迹,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裡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三峽是渝鄂兩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著漢族和土家族,他們都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龍舟賽,是楚鄉人民為表達對屈原的崇敬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巴東的背婁世界、土家人的獨特婚俗、還有那被稱為魚類之冠神態威武的國寶——中華鱘。
長江三峽沿岸風光
長江三峽,群峰——重岩疊嶂,峭壁對峙,煙籠霧鎖;江水——洶湧奔騰,驚濤拍岸,百折不回;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似人若物;溶洞——奇形怪狀,空曠深邃,神秘莫測……。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湧湍急。“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游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
⒈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
⒉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遊覽長江沿途美景;
⒊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
1982年,三峽以其舉世聞名的秀麗風光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台灣日月潭
相傳日月潭之發現要歸功於一隻神鹿:300年前嘉義縣有40個山胞集體出獵,發現一隻體型巨大的白鹿竄向西北,於是尾隨追蹤。他們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蹤影。山胞們又在山中搜尋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們越過山林,面前豁然開朗,只見千峰萬嶺、翠綠森林的重重圍擁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靜靜地閃耀著寶藍色的光芒,就像純潔的嬰兒甜蜜地偎依在母親懷中酣睡。山胞們又發現:碧水中有個樹木茂密的圓形小島,把大湖分為兩半,一半圓如太陽,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於是他們把這大湖稱為“日月潭”,那小島叫做“珠仔嶼”。他們發現這裡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狩,於是決定全社遷居此地,帶頭的部落首領就是今日曹族酋長“毛王爺”毛信學的祖先。
珠嶼小島昔日甚大,后因日本人建水電站而大部分被淹沒,變得很小。不過正因其小,方更增“一嶼孤浮四面空”之曠朗。小小珠嶼,既是點綴碧湖的綠珠,又是觀賞日月潭的極佳地點。
山麓崖邊,有磴道上山,共365級,俗稱“走一年”而到山上的文武廟。廟內集諸神之大成,濟濟一堂,居中為孔子,此外有文昌帝君、關公、神農大帝、三官大帝、元始天尊,乃至魁星、城隍、土地公、海龍王等等。在山門前遠眺潭景,若披展圖畫,繞岸皆山,雲水四合,“風光不減巫山峽”。
文武廟山後有羊腸小徑,迂迴下抵潭東北角的孔雀園。園中飼養150多隻孔雀,每見艷裝遊人便意相開屏,羽翎五光十色,光彩耀目。
自孔雀園無論循環湖公路或返渡頭泛舟,均可到曹族部落德化社(現名忠孝村)。村在潭東南岸,村民數百,均為曹族。村中有山胞文物陳列館,展出高山諸族的生活用具、藝術雕刻,兼售一些山胞手工藝品。村中又有歌舞組織,經常為慕名而來的人表演民族歌舞,其中《杵舞》表現山胞婦女豐年舂米時的歡愉,節奏輕快,歌聲清越,舞姿曼妙,是曹族歌舞中的最佳傳統節目。
從德化社環湖往南濱,即到玄光寺。寺中塑唐三藏法師全身,曾是玄奘法師靈骨暫藏之所。寺後有石徑,登1300多級台階才到山腰的玄奘寺。玄奘寺是為紀念唐三藏法師玄奘而建的寺廟。寺中大殿三層,三樓有小塔曰“玄奘塔”,玄奘法師的頭頂靈骨就安藏於塔中。
玄奘寺后的青龍山巔,建了一座九層高塔,名曰“慈恩塔”。塔仿遼宋古塔式樣,為八角寶塔。據說塔基至塔頂高45米,加上青龍山高955米,恰恰為1000米。登塔遠眺,日月潭風光通覽無遺。
西北岸山腳,從濁水溪上游通過18公里長的大隧道引水入湖的入水口,就是日月潭的水源。入水口噴出的水花,高達四五米至七八米,勢若蛟龍吐水,湍傲排空,較之濟南的趵突泉更加壯觀。距“水口”不遠有一處探向湖面的小半島,位在潭的西北。當日月潭水位上升而淹沒珠嶼大部分時,嶼上的曹族人即遷來此半島居住,已拓建成充滿現代色彩的觀光旅遊中心地。旅社建築頗多,最宏大而高級的建築當推“教師會館”和“涵碧樓”。教師會館是台灣教育界人士休假療養中心,宏大新穎,設備完善。涵碧樓則是達到國際水平的大旅社,三面向潭,四面凌空。專線汽車、環湖公路、游湖路線等多以此為起點或終站。台灣南投日月潭的風光名聞海內外,如今當地環湖公路更因景色優美、原住民文化及自然生態豐富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旗下生活旅遊網站CNNGO,選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之一。
日月潭擁有全台最大環湖公路,一趟自行車程約三小時。CNNGO指因寧靜、碧綠的湖面,每年吸引眾多台灣和日本遊客前往,也啟發許多詩人和畫家的創作。日月潭原住民的邵族文化,及當地特有的生態環境,更讓日月潭成為獨具特色的景點。報導建議,若在早春時前往還能欣賞到櫻花盛開的美景。
昨在當地騎車的日本遊客藤木說,日月潭很漂亮,且天氣涼爽,騎起來很舒服。來自台中的游姓遊客說,整條路坡度適中,騎起來不會太累,適合親子休閑,每過一個彎道,景色就有不同變化,很值得來體驗。
每個彎道景色不同
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長張振乾指出,日月潭遊客愈來愈多,為了提升遊憩品質及安全,「人車分道」是該處積極努力的目標,湖畔自行車道是利用日月潭天然地勢興建,不只安全且每段山水美景各不同。未來將逐年分期完成整條環湖自行車道,提供更優質的騎車環境。
南投縣長李朝卿表示,日月潭湖畔自行車道獲評最漂亮當之無愧,有山有水景觀多變化,在這裡騎自行車是一大享受。
全球10條最美自行車道
◎中國─巴基斯坦:喀喇崑崙公路
◎荷蘭 阿姆斯特丹:10號自行車道
◎台灣 南投縣:日月潭環湖自行車道
◎法國 勃根地:頂級葡萄酒之路
◎紐西蘭 基督城:墨爾斯沃斯公路
◎澳洲 維多利亞省:大洋路
◎印度 拉賈斯坦省:烏代浦市
◎加拿大 魁北克:北方小火車直線公園
◎美國─加拿大:大分水嶺自行車路線
◎美國 愛達荷州─蒙大拿州:海亞瓦沙華沙自行車道
旅遊專線
往游日月潭,若自嘉義乘搭專線汽車運往,只需一個多小時旅程。環湖建有遊覽公路,道旁綠樹成蔭,宜行宜憩。但多數游者仍喜學古人“泛棹出渡”,“出渡”先上珠仔嶼。舟泊珠嶼,上島遊覽。
承德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為中國著名的古代帝王宮苑,始建於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建成於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避暑山莊佔地564萬平方米,環繞山莊蜿蜒起伏的宮牆長達萬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相當於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麼大。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一個緊密關聯的有機整體,同時又具有不同風格的強烈對比,避暑山莊樸素淡雅,其周圍寺廟金碧輝煌。這是清帝處理民族關係重要舉措之一。由於存在眾多群體的歷史文化遺產,使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十大名勝、和四十四處風景名勝保護區之一,承德也因此成為全國首批二十四座歷史文化名城。
1994年12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曾用名熱河行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避暑山莊與北京的頤和園,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這四座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的園林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秦陵兵馬俑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帝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當時,秦朝總人口約2000萬,而築陵勞役達72萬之多。修陵家用土,取自今陵園以南2000米的三劉村到縣採石場部之間,有高5~25米的多級黃土崖。仲山、峻峨山下死屍成片,側面顯示了整個工程的殘酷。
1974年2月,當地農民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現了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園東側1千米處。從此,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地下軍陣被挖掘出來,並建成博物館。秦兵馬俑展示了古長安往日的輝煌,正所謂“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秦陵兵馬俑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號坑為步兵部隊,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面積為14220米,是一位農民打井時挖出的。2二號坑呈曲尺形,面積為5000米2,它是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三號坑呈凹字形,面積為520米2,似為統帥一、二號坑的指揮機關。三個坑共有7000餘件陶俑、100餘乘戰車、400餘匹陶馬和數十萬件兵器。
秦陵兵馬俑場面宏大,威風凜凜,隊列整齊,展現了秦軍的編製、武器的裝備和古代戰爭的陣法。秦兵馬俑皆模擬人、真馬製成。陶俑身高1.75米~1.95米,多按秦軍將士的形象塑造,體格魁偉,體態勻稱。陶俑又按兵種的不同分為步兵俑、騎兵俑、車兵俑、弓弩手、將軍俑等。步兵俑身著戰袍,背挎弓箭;騎兵俑大多一手執疆繩,一手持弓箭,身著短甲、緊口褲,足蹬長統馬靴,準備隨時上馬拚殺;車兵俑有馭手和軍士兩種,馭手居中,駕馭著戰車,軍士分列戰車兩列,保護馭手;弓弩手張弓搭箭,凝視前方,或在立姿,或在跪姿;將軍俑神態自若,表現出臨陣不驚的大將風度。陶馬高1.5米,長2米,體形健碩,肌肉豐滿,昂首佇立,鬃毛分飛,表情機警敏捷,匹匹都像是賓士戰場的駿馬。這些都顯示了秦始皇威震四海、統一六國的雄偉軍容,表現了極高的造型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藝術寶庫。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秦始皇陵定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