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瓣狹窄

肺動脈瓣狹窄

肺動脈瓣狹窄是一種常見先天性心臟病,佔先天性心臟病的8%~10%。肺動脈瓣狹窄發病年齡大多在10~20歲,男女之比約為3∶2。肺動脈瓣狹窄是先天發育異常所致的。肺動脈瓣狹窄輕者無癥狀,嚴重的有易疲勞、氣促、發紺,劇烈活動后可暈厥、猝死。肺動脈瓣狹窄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行肺動脈瓣切開術。肺動脈瓣狹窄可有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內膜炎等潛在併發症;有的合併其他心臟畸形,如房間隔缺損、卵圓孔未閉等。手術效果理想,可恢復正常生活。

就診科室


● 心血管內科或內科、心外科或外科

病因


● 肺動脈瓣狹窄是先天發育異常所致的。

癥狀


● 肺動脈瓣狹窄輕者無癥狀,嚴重的有氣促、發紺,劇烈活動后可暈厥、猝死。
● 輕度狹窄者,早期無癥狀,多在常規體檢時發現心臟雜音。
● 中度狹窄者,活動后氣短、胸悶、疲乏。
● 重度狹窄者,發育較差,活動量小,心慌、氣短、胸痛,偶可發生暈厥,甚至心律失常而死亡。

檢查


● 確診肺動脈瓣狹窄主要依靠查體、心電圖、心動圖、心導管及心血管造影檢查。
● 體格檢查
● ● 聽診、觸診可發現異常徵象,有利於初步診斷。
● X線檢查
● ● 可了解心臟有無增大,可見肺動脈瓣狹窄程度,有助於診斷本病。
● 心電圖檢查
● ● 心電圖可作為估計狹窄程度的重要指標。
● 超聲心動圖
● ● 可確定狹窄的位置及程度,且能進一步觀察肺動脈瓣膜的發育情況及有無合併畸形等,對指導治療有參考意義。
● 心導管及心血管造影
● ● 右心導管檢查對確定本病、明確右心室壓力及狹窄程度等具有重要價值。
● ● 右心室造影可顯示狹窄的部位、程度及範圍,有助於確診。

診斷


● 醫生診斷肺動脈瓣狹窄,主要依據癥狀、體征及相關輔助檢查。
● 氣促、發紺,劇烈活動后可暈厥、猝死。
● 查體可見面頰或指端青紫、心臟雜音是診斷肺動脈瓣狹窄的重要依據。
● X線示輕中度心臟增大影,動脈段凸出,肺門血管陰影減少及纖細。
● 心電圖示電軸右偏、P波高尖,右心室肥厚。
● 心動圖顯示右心室增大。
● 右心導管顯示右心室和肺動脈收縮期壓力階差超過20mmHg;造影顯示肌小梁增粗、右心室增厚、形成“噴射征”。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氣促、發紺,劇烈活動后可暈厥、猝死等癥狀,容易與肺動脈瓣狹窄混淆,這些疾病有心房間隔缺損、心室間隔缺損、先天性原發性肺動脈擴張病、法洛四聯症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臨床表現、心電圖、X線等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輕度肺動脈狹窄臨床上無癥狀,可不需手術治療,中等度肺動脈狹窄一般在20歲左右出現活動后心悸、氣急狀態,需採取手術治療。

經皮球囊肺動脈瓣膜成形術

● 是單純性肺動脈瓣狹窄的首選治療方法。
● 適應證:右室收縮壓>60mmHg或跨肺動脈壓差≥40mmHg;肺動脈瓣狹窄、右心室肥厚或伴有勞損等。

手術治療

● 手術指征:無癥狀,心電圖也無明顯異常改變,右室收縮壓在8.0kPa(60mmHg)以上,或跨瓣壓力階差大於5.3kPa(40mmHg),或中度狹窄者;無癥狀但右心室肥大或伴有勞損,心臟中度增大者;有癥狀,心電圖及X線均有異常改變者;癥狀明顯有昏厥發作史屬重度狹窄者。
● 手術方法:低溫下肺動脈瓣直視切開術、體外循環下直視糾治術。

危害


● 活動后心悸、氣急等癥狀反覆發作,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自幼患病、癥狀長期反覆可引起焦慮等不良情緒。
● 患兒可引起生長發育遲緩。
● 可有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內膜炎等潛在併發症。
● 嚴重的心力衰竭會使患者喪失生活和勞動能力,甚至危及生命,發生突然死亡。

預后


● 肺動脈瓣狹窄手術死亡率較低,一般在2%左右,手術效果滿意,術后癥狀改善或完全消失,可恢復正常生活。

預防


● 肺動脈瓣狹窄病因不明確,與先天性發育異常有關,目前尚無有效的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