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口岸

港珠澳大橋的重要組成部分

珠澳口岸(英語: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Zhuhai-Macao port,又稱珠澳口岸人工島),是港珠澳大橋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西寬930至960米、南北長1930米,工程填海造地總面積近220萬平方米,建設總金額為18.35億元,根據海水潮位資料,確定人工島地面標高為5米,能防禦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珠澳口岸介紹


2013年11月29日珠澳口岸人工島正式建成,經過1550多個日夜的建設,一顆相當於近300個足球場大的“明珠”閃耀在拱北灣。
位於珠海拱北灣南側的珠澳口岸人工島,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與珠海、澳門兩地的銜接中心。大橋建成后,珠海、澳門兩地的口岸均設在這座工程總投資約23億元人民幣的人工填海築成的“人工島”上。

組成部分

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包括幾大部分,即人工島護岸、陸域形成、地基處理及海巡交通船碼頭等。

填海面積

工程填海面積208.87萬平方米,護岸長6079.344米。項目完成後,形成的陸域標高為+4.8米,可抵禦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

功能

人工島將成為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和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並設置觀景平台供遊客觀景攬勝。
由於填海工程前一階段水面標誌物不多,市民對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建設缺乏感觀認識,感覺不到海底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施工人員介紹,從現在起,人工島浮出水面后,將一天天“長大”。隨著堤心拋石成功拋出水面,標誌著工程重要節點完成,將形成整個護岸初步輪廓,工程也從水下施工逐漸轉上水面,形成海上施工掩護,為人工島內回填砂階段施工創造條件。據介紹,人工島工程自去年12月動工,總工期為36個月。截至目前,人工島東、南護岸挖泥已完成約278萬立方米,拋填堤心石完成約95萬立方米,四腳空心方塊預製約9000塊。並完成分隔圍堰、臨時圍堰鋪設土工布、土工格柵等約17萬平方米。與此同時,還充填沙袋約6萬立方米,施打塑料排水板約13萬米。經過施工人員努力,目前已完成整個人工島工程總量的10%,計劃2012年12月竣工。

珠澳口岸戰略意義


珠澳口岸人工島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與珠海澳門兩地的銜接中心,兩地過關口岸都設置在島上,實現“城市中轉”。
即從香港或澳門、珠海之間來往、不用再經過多重海關或路上堵車浪費時間!直接接受一個入關的檢查即可,方便三地之間人員車輛經濟交流、有效吸引香港資金到珠江西岸城市投資、可有力的促進澳門、珠海乃至珠江西岸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