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集鎮

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下轄鎮

葛集鎮是1998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副縣級建制鎮,地處安徽省碭山縣東北方向皖蘇交界處,鎮中心距碭城18.8公里。境內001縣道與009縣道縱橫交織,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產業優勢明顯,是遠近聞名的“油桃之鄉”“銀杏基地”。鎮域面積89平方公里,下轄11個行政村,總人口6.2萬人,截止2018年底,全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000元,位居全縣之首。

行政區劃


鎮轄11個行政村,13895戶,58600口人,另有非農業人口1200人。農村男女勞動力28825人。全鎮79350畝耕地,沿故黃河一線為沙質土垠,其餘為兩合土和粘土地。全鎮現有機井738眼,井灌面積達48000畝。

經濟


綜述

2002年,全鎮工農產值34384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7390萬元,財政收入428.7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059元。2003年,全鎮工農業產值32872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8596萬元,財政收入283.6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401元。2004年,全鎮工農業產值40098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3269萬元,財政收入353.5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970元。

農業

三年來,葛集鎮結合本地實際,深化農村改革,圍繞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水果品質,抓好畜禽養殖,發展勞務經濟,擴大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推進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2002年,全鎮果園面積2900公頃,水果總產80680噸,精品園面積3萬畝,水果精優率達55%,糧食9376噸,油料1391噸,肉類1720噸,養殖畜禽7.8萬頭(只),農業總產值1.42億元。2003年,全鎮果園面積3300公頃頃,水果總產50800噸,精品園面積4萬畝,水果精優率達70%,糧食7194噸,油料461噸,肉類1730噸,養殖畜禽7萬頭(只),農業總產值1.05億元。2004年,全鎮果園面積3600公頃,水果總產78300噸,精品園面積4萬畝,水果精優率達85%,糧食9560噸,油料1567噸,肉類2283噸,養殖畜禽8.3萬頭(只),農業總產值1.59億元。
葛集鎮 2張
葛集鎮
三年來,全鎮堅持圍繞市場,依靠科技,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尤其大力發展以名優水果為重點的水果產業,取得了水果經濟的長足發展。一是成立果樹技術服務中心,村村選配水果生產技術員,實行統一技術輔導,統一測報病蟲情況,統一印發果樹管理方案,統一時間噴葯施肥,統一購銷水果資料,統一組織水果採收銷售。二是推廣10項新技術,即:設施栽培;配方施肥;生物及物理防治病蟲;水果套袋;節水灌溉;改良土垠;地膜覆蓋;無毒苗木栽培;良種培育及選用;水果保鮮等。三是優化水果品種。三年來,該鎮大力抓好老果園更新改造,大力推廣酥梨嫁接改良技術,先後從山東煙台,河南鄭州引進日本紅富士蘋果新品種“煙富1號”“煙富3號”“滕木1號”以及美國甜油桃、日本大櫻桃、美國經提葡萄,凱特杏,布朗李,火龍果等名優雜果20多個;嫁接黃金梨、綠寶石梨等良種酥梨1.5萬畝。全鎮精品果園面積達5萬畝,年水果套袋300萬隻。四是發展反季節水果設施栽培。該村大力推廣白臘園發展反季節水果設施栽培的經驗,大力發展大棚油桃、杏等雜果,2004年,全鎮發展大棚油桃、杏等雜果4000餘畝,年大棚雜果收入2000萬元。

商業

2002年,民營企業78家,個體工商戶185戶,從業人員達1500人,收入600萬元。2003年,民營企業81家,個體工商戶190戶,從業人員達1357人,招商引資完成270萬元,外出務工人員達2400人,收入1000萬元。2004年,民營企業83家,個體工商戶195戶,從業人員達1501人,招商引資完成750萬元,外出務工人員達2000人,收入900萬元。鎮屬衛生院、廣播文化站、經管站、農技站、農機站、水管站及敬老院各一處。全鎮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337公里。2004年,全鎮累計安裝程式控制電話7400部,居民戶裝機率達61.8%;有10個村開通了有線電視。2004年,白臘園村、新華村被評為全市小康示範村。
該鎮還大力實施“一村一園”,“一村一品”工程,即:一村興建一座水果精品園,一村引進定植一個水果新品種。2004年全鎮興建水果精品園26個,引進水果新品種20多個。推動了全鎮水果可持續發展。

政治


2002年,該鎮對23個村支部進行了換屆選舉。所選出的78名支部領導成員平均年齡比換屆前下降4.6歲,文化程度均為初中以上。鎮黨委大力加強了“六好”鄉鎮黨委的建設,建立了鎮委中心組學習日制度,民主生活制度,民主集中制制度,請示彙報制度,目標管理責任制制度,包村聯戶制度,督查制度,黨政廉政建設制度,村民代表議事和民主管理制度,使黨委一班人規範行為,增強了戰鬥力,成為帶領群眾致富奔向小康的堅強戰鬥堡壘。
鎮黨委、政府利用鎮黨校、鎮果樹職業技術學校、村科技培訓班及村黨員活動室抓好黨員幹部培訓。2002年至2004年,全鎮共舉辦黨員幹部培訓班,學習班46期次,受訓黨員幹部達21萬人次,提高了全鎮黨員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鎮90%的黨員幹部均獲得果樹專業中等以上技術職稱。成為一支科技興國果,增收富民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