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抑鬱症

更年期抑鬱症

更年期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男性多發於55~60歲,女性多發於45~55歲。女性較男性明顯。是因精神焦慮、緊張、抑鬱等因素而致的綜合征。更年期抑鬱症的表現為情緒低落、悲觀失望,常哭哭啼啼、自責自罪、主觀臆斷、猜疑他人、焦慮不安、緊張恐懼,稍有驚動不知所措,或是懷疑自己患某種病,尤其是“恐癌症”,重者引起自傷、自殺等行為。更年期抑鬱症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心理治療,以及抗抑鬱藥物進行治療,還有一些其他治療。更年期抑鬱症可影響心身健康,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更年期抑鬱症積極治療者,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

病因


● 更年期抑鬱症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內分泌腺功能減退。
● 代謝功能失調。
● 自主神經功能失調。
● 第三腦室擴張。
● 腦室變形。

癥狀


● 更年期抑鬱症的癥狀有:

典型癥狀

● 情緒低落、悲觀失望。
● 常哭哭啼啼、自責自罪、主觀臆斷、猜疑他人。
● 焦慮不安、緊張恐懼。
● 稍有驚動不知所措,或是懷疑自己患某種病,尤其是“恐癌症”。
● 重者引起自傷、自殺等行為。

其他癥狀

● 月經不調或停經。
● 性慾減退。
● 出汗、怕冷。
● 消瘦、乏力。

檢查


● 確診更年期抑鬱症主要依靠性激素六項檢測、生殖激素六項檢測等實驗室檢查、精神科常規檢查、量表測評。

實驗室檢查

● 查看性激素及生殖激素有無異常情況。

精神科常規檢查、量表測評

● 查看是否有抑鬱症的表現及病情的輕重程度。

診斷


● 醫生診斷更年期抑鬱症,主要依據發病年齡、癥狀、精神科常規檢查等。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年齡及主要生理變化

● 男性多發於55~60歲,身體器官老化表現,如皮膚皺紋、脫髮、消化不良。
● 女性多發於45~55歲,月經失調或停經。

抑鬱癥狀

● 癥狀持續至少2周,並至少有以下任意四項:
● 興趣喪失、無愉快感。
● 精力減退或疲乏感。
● 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 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 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 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 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 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 性慾減退。

精神科常規檢查

● 檢查結果符合抑鬱診斷標準。

鑒別診斷


● 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情緒低落等癥狀,容易與更年期抑鬱症混淆,這些疾病有精神分裂症、癔症等。
● 如果出現上述不適表現,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詳細檢查,請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治療


● 對於更年期抑鬱症的治療,主要依靠心理治療,以及抗抑鬱藥物進行治療,還有一些其他治療。

心理治療

● 更年期抑鬱症患者應擺正心態,讓患者充分了解到抑鬱的性質,知道抑鬱是功能性疾病,可以治癒,從而消除恐懼和疑慮,讓患者正確看待疾病,發揮患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主動配合醫生的治療。
● 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治療、婚姻和家庭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中醫心理治療等。

抗抑鬱葯治療

● 需由精神專科醫生指導用藥。
● 目前臨床上一線的抗抑鬱葯主要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如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如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米那普侖)、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鬱葯(如米氮平)等。傳統的三環類、四環類抗抑鬱葯和單胺氧化酶抑製劑由於不良反應較大,應用明顯減少。
● 苯二氮䓬類抗焦慮葯:在服用抗抑鬱葯的早期易誘發葯源性焦慮,可給予小劑量苯二氮䓬類抗焦慮葯,如奧沙西泮、勞拉西泮等。
● 抗精神病葯:對於雙相抑鬱和難治性抑鬱,還有失眠嚴重、焦慮明顯、情緒明顯不穩的抑鬱症患者,可合用奧氮平、喹硫平等抗精神病葯,它們同時也是情感穩定劑,可以起到增加抗抑鬱療效的作用,會對病情恢復有很大幫助。

其他治療

● 物理治療
● ● 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主要適用於輕中度的抑鬱發作。
● 電抽搐治療
● ● 對於有嚴重消極自殺言行或抑鬱性木僵的患者,首選電抽搐治療,對使用抗抑鬱葯治療無效的患者也可採用電抽搐治療。
● 激素替代療法:如雄激素、雌激素。

危害


● 更年期抑鬱症可影響心身健康,嚴重抑鬱可致自傷、自殺,危及生命。

預后


● 更年期抑鬱症積極治療者,預后較好。

預防


● 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緊張、驚慌等情緒。
● 注意勞逸結合,盡量提高身體抵抗力。
●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