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蟾望月

金蟾望月

金蟾望月,走進江西井岡山筆架山景區里,在一片杜鵑密林處,有幾塊巨石,前後斜立,形態酷似金蟾,日夜抬頭望天,人們稱其為“金蟾望月”石,是筆架山美景之一

簡介


在“金蟾望月”石的對面生長著一叢叢高山杜鵑林,金蟾張開大口象是吹響了革命的集結號,杜鵑林也象是被喚起的千百萬工農,似乎是毛主席在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后1931年春寫下的《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場景的再現。詩中云:“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傳說


在“金蟾望月”石的西邊50米處,有幾塊較大而平整的石頭,據說,當年井岡山的好漢王佐在當綠林時就是以筆架山下的行洲、下庄為大本營,筆架山是他們常來之地。就在這幾塊大石上,王佐和他的部隊曾經坐在上面開會商討戰事,並研究如何下山“吊羊”。“吊羊”,在當時就是綁架土豪作為人質,索以巨款,拿到錢物后除自己部隊開支外,還會分錢給貧苦的百姓解決生活問題。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吧?在當時“吊羊”可是有“行規”的,即:吊富不弔貧,吊疏不弔親,吊遠不弔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