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榆樹下的慾望的結果 展開

榆樹下的慾望

多媒體情慾悲劇《榆樹下的慾望》

目錄

正文


《榆樹下的慾望》的導演闡述要點
劉志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4608301000778.html
http://photo.blog.sina.com.cn/category/u/1265918083/s/140932
一、關於劇作家
“在奧尼爾之前,美國只有劇場,在奧尼爾之後,美國才有戲劇。”這話表明了奧尼爾在美國戲劇史上的獨特地位。
(圖)多媒體情慾悲劇《榆樹下的慾望》
(圖)多媒體情慾悲劇《榆樹下的慾望》
奧尼爾寫《榆樹下的慾望》的兩年前,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寫幸福,他回答說:“一部真正的悲劇里的幸福,比古今一切皆大歡喜結局的戲劇里的幸福還要多。把悲劇看成不幸無非是當代的看法而已”。尤金•奧尼爾不是把幸福看成“僅僅傻笑著滿足於自己的命運”,他深刻的個性對美國老式樂觀主義的反撥,他的悲劇作品真實地反映了二十世紀美國人民的生活、思想、迷惘與追求,揭示了他們豐富而深刻的內心世界,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生動的現代美國社會的圖畫。1936年“由於他那體現了傳統悲劇概念的劇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摯和深沉的激情”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二、關於這部戲劇作品的定位
1. 古希臘悲劇的厚重力量;
2. 傳統愛情故事的詩意情調;
3. 現代影音元素的時尚組合;
(圖)多媒體情慾悲劇《榆樹下的慾望》
(圖)多媒體情慾悲劇《榆樹下的慾望》
三、關於主題
這部悲劇作品反映了在金錢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裡,人類的真正感情、人的本性被壓抑、被扭曲的問題。這部深厚而沉重的戲劇作品所表現的悲劇性根源不是慾望,而是慾望的失控,慾望的失控使人物走向了極端,非理性的慾望造成了悲劇性的結局。四、現代視點的轉換
放棄傳統的批判視點,用一種理解、同情的視點來看待人物和人物的慾望。在這部作品中,主要人物在拚命追求佔有物質財富的過程之中,突然發現了生命之中還有比物質財富更加重要的東西。改變一種習以為常的認識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態度,不要用貶義詞和一種否定語氣來評判人物。
這是一部情慾戰勝物慾的悲劇作品,體現出人類真實至情的力量與力度,情慾會讓人執迷、瘋狂、失去理性,與那些傳統的唯美主義悲劇不同的是:傳統悲劇的主人公是通過自我毀滅來證實自己的真情,例如:《羅米歐與朱麗葉》、《梁祝》……,而這部現代主義悲劇的主人公愛碧選擇的是通過毀滅他人來證實自己的至情,這是奧尼爾戲劇作品的深刻之處,我們要認真思考。五、演劇形式與風格
以現實主義的美學原則為基礎,融合象徵主義、表現主義的藝術元素,將多媒體影像、現代浪漫情歌、時尚服飾造型以及現代舞蹈語彙交織在一起,創造一種現代意味的戲劇舞台表現形式。
1.通過刪減枝節來突出愛碧、伊本和弗雷姆三個人物的矛盾衝突;
2.著重表現愛碧與伊本的情感變化和情感關係;
3.用現代藝術語彙來強調重要的戲劇場面——如:“神遊”、“亂倫”、“殺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