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傷
扭傷
扭傷是指四肢關節或軀體部位的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韌帶等)損傷,而無骨折、脫臼、皮肉破損等。多發於腰、踝、膝、肩、腕、肘、髖等部位。多由運動中損傷所致,如劇烈運動等。臨床主要表現為損傷部位疼痛、腫脹和關節活動受限。治療的原則有五項:保護、休息、冰敷、壓迫、抬高。嚴重扭傷可發生撕脫性骨折、韌帶斷裂等併發症。及時處理一般預后較好。
● 骨科或外科
● 多由劇烈運動或負重持重時姿勢不當,或不慎跌扑、牽拉和過度扭轉等原因。
● 扭傷的患者常常有局部疼痛、腫脹、淤青、彈響、活動受限等癥狀。
● 疼痛:韌帶扭傷之後會出現局部韌帶的不連續,並出現疼痛。
● 腫脹:韌帶受傷,出血,周圍軟組織出現腫脹。
● 淤青:在扭傷部位局部血管撕裂,在皮膚下方的組織中出現出血情況。
● 活動受限:關節扭傷后,因為韌帶損傷導致疼痛,關節無法在正常範圍內進行有效地活動。
● 彈響:在關節扭傷時可能會有彈響感,此情況在完全韌帶撕裂中相對多見。
● 診斷扭傷,主要依據病史和體格檢查,酌情進行骨關節及軟組織CT檢查。
● 體格檢查有助於初步判斷病情。
● 酌情進行骨關節及軟組織CT檢查,可見韌帶損傷的程度及骨關節有無併發損傷,有助於明確診斷。
● 醫生診斷扭傷,主要依據病史、典型癥狀和體格檢查。
● 有扭傷史。
● 皮膚腫脹、淤血、擦傷,扭傷肌肉疼痛並無法運動到位,關節活動不利或不能。
● 本病需與運動損傷、關節囊損傷等疾病相鑒別。
● 出現局部疼痛、腫脹、淤青、彈響、活動受限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 扭傷的治療原則主要是以支持性康復治療為主,必要時手術治療。
● 手法複位,適用於骨折不太嚴重的患者。無移位的骨折繃帶固定即可;有移位的骨折應先行手法複位,之後再固定。兒童扭傷幾乎均可採用保守治療,且不必過分強調複位良好,只要大致對位、對線良好即可。
● 手術治療主要採用切開複位內固定術,這是常用的一種方式,適用於骨折較嚴重、難以用手法複位的患者。
● 扭傷除了本身韌帶可能出現問題之外,還有可能導致韌帶附著的位置出現骨塊撕脫(也就是我們臨床常說的撕脫性骨折),扭傷嚴重者韌帶斷裂,容易出現關節不穩定等情況。
● 扭傷的治療效果影響因素很多,如年齡、韌帶損傷的嚴重程度、基礎身體狀況等。
● 早期、規範治療,可促進扭傷部位快速恢復,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
● 運動時佩戴保護關節的護具,如護腕、護膝等;在開始運動前做好充分熱身。
● 注意安全,避免高處墜落,路面不平整時小心行走。
● 盡量少穿高跟鞋。
● 增強肌肉力量。除了韌帶,肌肉也有穩定關節的作用,增強肌肉力量有助於加強關節穩定性,減少韌帶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