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孩之猛龍過江
2014年肖央執導的電影
該影片是由肖央徠編劇並執導,李仁港監製,肖央、王太利、屈菁菁主演,曲婉婷友情出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兩個生活中總是失敗的老男孩肖大寶與王小帥前往美國去尋夢,卻在紐約遭遇了黑幫、綁架等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該片於2014年7月1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老男孩之猛龍過江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肖大寶/朴永浩 | 肖央 | ---- |
王小帥/朴永俊 | 王太利 | ---- |
馬璐 | 屈菁菁 | ---- |
弗雷多 | Peter Racanelli | ---- |
詹妮弗 | 郝凱瑞 | ---- |
胖小弟 | Gregorg Josepm Alean | ---- |
鐵拳 | Ian Powers | ---- |
蝴蝶刀黑幫 | Michael Dochet | ---- |
黑幫鋼琴師 | Cicconcelli Claudio | ---- |
富婆 | LISA | ---- |
酒館女侍應 | 曲婉婷 | 客串演出 |
郝芳 | 張沫 | ---- |
郝芳妹 | 姚文雪 | ---- |
郝芳媽 | 王凱 | ---- |
郝芳爸 | 姚宗順 | ---- |
王小帥兒子 | 張馗軒 | ---- |
肖父 | 吳堅 | ---- |
出品人 | 柯利明、張昭、古永鏘 |
製作人 | 魏楠 |
監製 | 李仁港 |
導演 | 肖央 |
副導演(助理) | 何曉璇、施華峰 |
編劇 | 肖央 |
攝影 | 張東亮 |
道具 | 陳日新 |
選角導演 | 蔣伯州 |
美術設計 | 庄志良 |
動作指導 | 梁小熊 |
服裝設計 | 李繼青 |
燈光 | 張勇 |
場記 | 朱思然 |
角色介紹
肖大寶
演員肖央
他靠在一家洗浴中心裝痴耍萌的賣唱賣笑來維持生計,生活帶給他太多無奈,而夢想在他眼裡只是回憶時的過往。在一次神秘的機緣下,美國紐約給他和王小帥拋來了橄欖枝,面對窘迫生活對夢想孤注一擲,兩人最終為夢想啟程。
王小帥
演員王太利
作為一名上門女婿,他在家人和鄰里眼中就是個吃軟飯的人,連同睡一床的老婆也不理解他,多次勸他放棄夢想回歸現實生活。面臨生活困境,他決心放下一切實現夢想,於是他找到了老同學肖大寶。曾經因為拉大提琴的女孩馬璐而分道揚鑣的兩人又聚在了一起,決定前往美國勇闖選秀節目。
馬璐
演員屈菁菁
一位性感迷人的北漂女孩,大提琴演奏師,也是肖大寶的老同學。肖大寶對她一見鍾情,為了她更導致兄弟破裂。但為了音樂夢想,她卻放棄了這段感情,去了美國紐約深造,不想她卻在一場歌唱選秀比賽做評委的時候再次見到了參賽的肖大寶。
白虎兄弟(朴永浩、朴永俊)
演員肖央、王太利
他們擁有冷酷的外表、霸氣的武功、磁性的嗓音,傲嬌的長腿,他們就是來自思密達的“白虎兄弟”。除了打遍天下無敵手外,“白虎兄弟”愛吃冷麵,愛講義氣,言出必行,攻守兼備,堪稱殺手圈的業界良心。“白虎兄弟”練就了絕世武功,殺人跟砍瓜切菜一般,但他們又內心熾熱,只想早早完成任務與家人共享天倫。
曲目名稱 | 演唱者 | 詞曲作者 |
1. 小蘋果 2. 猛龍過江 3.你一定會成功 4.我從來沒去過紐約 5.每個人都看到了希望 6.海棠花兄弟之歌 7.送別 8.我是一個黑手黨 9.你一定會成功(伴奏) | —- | —- |
徠• 該片中有一段王太利說韓語的段落,因台詞實在過於搞笑,惹得肖央數次笑場,為了止住肖央只好瘋狂扇自己臉。
• 該片從劇本構思到完成拍攝耗時超過三年,除了沿用微電影中“筷子兄弟”的組合,設定的是全新的故事背景。
• 筷子兄弟為了在該片減少分歧,兩個人分工明確,王太利負責該片音樂與一些舞蹈設計,肖央則把握該片的創意方向與風格。
• 王太利為了演好角色,他做了一些功課,比如學韓語、練武打、練舞蹈等。
• 曲婉婷在看完該片的劇本之後,覺得很有意思,給她安排的角色也很適合,便接受了客串出演的邀請。
• 為了充分找到黑手黨女兒這個角色的感覺,郝凱瑞特意帶妝進入角色去酒吧體驗。
製作公司 | 1.上海儒意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2.優酷土豆集團 3.樂視影業(北京)有限公司 4.北京老男孩文化投資有限公司 5.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6.和力辰光國際文化傳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上海讀客圖書有限公司 8.麥特影視文化傳媒(天津)有限公司 9.樂華娛樂 10.慈文傳媒東陽紫風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
發行公司 | 1.樂視影業(北京)有限公司 2.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獲得獎項 | 獲獎人 | 結果 |
2014年 | 電影節 | 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 最佳新人導演 | 肖央 | 獲獎 |
該片最大的喜劇構成,也就是言過其實外加不自量力所形成的尷尬,也就是打腫臉充胖子所帶來的不堪。該片的動作戲還算眼花繚亂,尤其是觀眾想看的威風八面的白虎兄弟和倒霉催的筷子兄弟能合二為一,這當然需要更精密的編劇技巧,這樣一來,趣味更足,幻滅感也會更強烈。然而該片的情感牌打得過於粗疏,父子戲還尚可,兄弟情更多地時候像狗咬狗,愛情戲也顯得那麼俗套。這部大亂燉式的電影有著自覺或不自覺的犬儒作風,導演有意無意地消解了青春,將偽勵志、反成功學進行到底。他們沒有在異國他鄉,憑藉堂吉訶德式的一往無前,獲得精神與物資的雙豐收,反而有著更多的自作自受兼自取其辱,結局彷彿是在說,中美都一樣,空間的位移,並沒有換來命運的突變。(騰訊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