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文

朱敬文教育基金會創始人

徠朱敬文先生,原名朱敬文,字敬文,1906年7月30日生於江蘇揚州江都。

朱朝欽


個人簡介

朱敬文
朱敬文
字敬文,祖籍江蘇揚州江都七里鄉朱套村人,生於1906 年 7月,終於1996 年 12 月 16 日;夫人楊畹珍(蘇州人,已故) ,共育有四子五女
四子:恩余、恩元、恩培、恩澤
五女:嬋英、婉英、惠英、文英、馥英

家庭簡介

朱敬文自幼家貧,只讀了幾年私塾,16歲隨父親朱幼山及母親到上海,家境十分艱苦。一家人擠在上海一間小亭子間內,晚上敬文先生要睡在水泥地上。後來他在上海的長豐麵粉廠當學徒,晚上到夜校學文化。21 歲時,他進入一家德國洋行 ( 孔士洋行 ) 做小職員。他自學英語,程度在同行中是出類拔萃的。
他在當銷售員的時候,他勤奮努力,善於思考,已領悟到市場運作機制的玄妙。其間他與楊畹珍女士結為愈夫婦,三十歲時在上海獨自經營 "朱敬記進出口行",在南京、蘇州、揚州、杭州投有分行,經濟好轉。
由於幼年失學的痛苦,他立志補助清貧、優秀青少年爭取求學機會,為國家培養人才。十八歲時,他開始助學工作,並於成立進出口行的第二年將助學工作擴展,最後把助學工作做到大學。
抗日戰爭時期,他目睹大批兒童失學,朱敬文毅然騰出40 余間平房,購置了一批舊桌椅長凳,招聘了教師,於 1942 年辦起敬文義務小學 (敬文義學),並親自擔任校長,多次讓失學兒童免費入學。

個人履歷


生平

1949 年,敬文先生全家移居香港。在香港的頭十年中,他常暗中資助那些無力入學的青年人。1960 年,他在香港創辦了 "華孚制衣廠",后又創辦了 "立德制衣廠",助學的意願再次強烈萌發。同時,他仍然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堅持住公寓。鑒於香港高校入學率極低,僅在 3% 左右,致使不少優秀青年得不到深造,於是,他在 60 壽辰時,將祝壽的筵席費 5000 元省下來捐給"青山獅子會",用作留美大學獎學金。
1965年起,朱敬文以個人力量設立 "敬文留美大學獎學金",資助家境貧寒而有才華的青年去美國攻讀大學,樹立為國儲材的宗旨。朱敬文先生女婿蔣寧熙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文遜氏市文遜氏大學 ( Vincennes University ) 任教授、系主任等職。
因此,敬文先生首先與該校達成協議,以後又擴充至其它高校。敬文先生在香港報刊上註銷發助留美學生廣告,並親自走街串巷,訪問家庭、學校,確定資助名單,還親自自帶領學生赴美安排食宿,辦理入學手續。
他不斷鼓勵學生上進,聯繫學生家長,解決學生思想問題。留美學生就讀一兩年後,不少學生轉學考入哈佛、麻省理工等名牌大學。很多人取得了碩士、博士學位,成為傑出的人才,有的已回香港服務,如香港大學訊息工程講座教授李安國博士、滙豐銀行 ( 瑞士 ) 盧斌總經理等。
20 年間,敬文先生資助700多名青年赴美學習。由於朱老先生在培養人才方面取得的成績,他於 1973 年獲得美國文遜氏大學頒授的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並被該校校長冠以 "導師之師" 的美譽。
1985年,敬文先生在香港成立 "朱敬文教育基金會",並在香港正式註冊成完全不牟利的慈善機構。基金會隨著祖國大陸的開放及發展而把目光轉向祖國大陸高等學府。
徠1986年,敬文先生年事已高,身體不適,基金會工作由其長子朱恩余主持。在朱恩余夫婦的努力下,1988年在蘇州大學設立了朱敬文獎助學金。

成就

以後,該項獎助學金逐步向省內多所高校推廣。從 1999 年起,"朱敬文教育基金" 在大陸每年資助總金額達 300 萬元,資助學生近3000 ,並在這些學校資助建立了現代化的敬文圖書館,使數萬名大學生受益,同時使敬文精神廣為傳播。
朱老先生不幸於 1996 年12月在香港仙逝,楊畹珍夫人亦於 2001 年3月仙逝。二老享年均超過 90 高齡,安葬於蘇州市東山華僑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