砵蘭街

砵蘭街

砵蘭街(英文名: Portland Street),是一條有強烈特色的街道。為了紀念兩度成為英國首相的威廉·卡文迪許-本廷克(英文:William Cavendish-Bentinck)兼波特蘭公爵於1927年而命名。人稱“聲色犬馬、龍蛇混雜”之地,是沒有香港政府認可的紅燈區,其實夾雜在長長的砵蘭街中的各式商鋪有戲院、唱片店、洋服店、長生店、皮革店、燒豬店、道堂、雜貨鋪、藥材鋪、舊書鋪、印刷鋪、疋頭店、建築裝修材料店、室內設計室、華洋酒辦店、各中西式食肆及學校等,所以不應把砵蘭街簡單地視作紅燈區。不過有紅燈區特色的生活都可以在此區內找到。

香港政府在1927年至1930年於憲報公布的街道名字中,已經記載著把此街道命名為砵蘭街的日期是1927年11月25日,坊間有一說是因砵 蘭土(硅酸鹽水泥,又名波特蘭水泥)而命名,實為訛傳。

地理位置


砵蘭街
砵蘭街
在旺角及油麻地舊區之內,在廟街及窩打老道以北,彌敦道以西,上海街以東,界限街以南。
水陸交通發達,商住大廈林立,社區問題歷史悠久,人口稠密,夜生活多,越夜越美麗,成人活動吃喝玩樂,麻雀館、黃色招牌五光十色、時鐘酒店、同鄉會等等。時租酒店(香港人慣稱時鐘酒店)主要服務對像是在這區的性工作者提供一個交易平台,她們在合法經營的場所如夜總會任職,顧客議定交易價錢和服務範圍后便會和客人轉到時租酒店進行交易。
南段(登打士街至廟街)無甚特別,中段(即登打士街至旺角道一段)才算為紅燈區,而旺角道以北是建築材料店集中地。

特色


砵蘭街從油麻地的文明裡向北伸延至旺角的界限街,位於上海街以東及彌敦道以西之間,並與兩者并行。街道兩旁商住大廈林立,人口稠密。
南段文明裡至咸美頓街有些長生店、同鄉會、皮革店、燒豬店、道堂、雜貨鋪、藥材鋪、舊書鋪、印刷鋪、各中西式食肆及學校等。
前中段咸美頓街至亞皆老街一段才可算為紅燈“街”;當中有華洋酒辦店、戲院、唱片店、洋服店、皮革店、雜貨鋪、藥材鋪、舊書鋪、印刷鋪、麻雀館、時鐘酒店、中西式食肆及各式淫業等,朗豪坊也在此段內。
后中段亞皆老街至弼街一段以建築裝修材料店和室內設計室較集中。
北段鴉蘭街至界限街一段有皇崗直通公車站、建築裝修材料店、同鄉會、疋頭店和各中西式食肆。
砵蘭街
砵蘭街

狀況


砵蘭街與咸美頓街交界
砵蘭街與咸美頓街交界
砵蘭街是人流極旺之區,商機無限,所以有朗豪坊的出現,政府及宗教團體有意協助砵蘭街工作者從良,凈化市容;成功與否,見仁見智。

鄰近建築物


朗豪坊
富臨海鮮酒家
香港保護兒童會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