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浦生

中國回族著名學者,作品《伊斯蘭六書》

徠達浦生(1874-1965),中國伊斯蘭教著名阿訇、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名風軒,以字行。回族。江蘇六合人。出身伊斯蘭經學世家。

目錄

正文


徠達浦生(1874-1965),中國伊斯蘭教著名阿訇、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名風軒,以字行。回族。江蘇六合人。出身伊斯蘭經學世家。7歲入蒙館學漢文,10歲始習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攻讀伊斯蘭經籍,曾入六合南寺義學和南京常巷清真寺義學學習。1894年赴北京牛街禮拜寺師從王寬阿訇學習教義、教法,1896年學成“穿衣”。1899年返回六合任清真寺阿訇,並創辦廣益小學。1905年再次赴北京任牛街禮拜寺阿訇。1907年,應王寬之邀協助其創辦迴文師範學堂,後任北京笤帚衚衕禮拜寺阿訇。1912年,受甘肅提學使馬鄰翼之聘,任甘肅省回民勸學所所長兼省視學六年,在各地倡辦回民小學。1921-1927年間數次赴南洋考察伊斯蘭教育。1928年,與哈德成阿訇創建“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和“中國回教公會”,任該校校長。1932年,被推舉為“上海回教禮拜寺聯合會”代表和“上海穆斯林護教團”團長,為《南華文藝》侮教案進行鬥爭。抗日戰爭時期,在上海籌款救濟回族難民。1938年12月,赴南亞、中東宣傳中國抗日戰爭,在埃及《金字塔》報發表《告世界穆斯林書》,揭露日寇侵華罪行,呼籲世界穆斯林支持中國抗戰。次年2月,出席了在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召開的“世界回教大會”,當場揭露日本與會代表的陰謀活動。歸國後繼續積極進行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將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遷至甘肅平涼,改名私立伊斯蘭師範學校,任校長,為西北各省區培養了一批穆斯林教育人才。1940年任民國政府參議員。1942年,作為社會賢達參加了南京舊政協會議。抗日戰爭勝利后,潛心寫作《伊斯蘭六書》。1952年,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赴赫爾辛基參加了“維也納世界和平大會”,同年任中國朝覲團團長率團前往麥加朝覲。歷任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主任、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1955年擔任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院長。曾多次出訪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伊斯蘭國家。1956年,以宗教顧問身份參加了周恩采總理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出席“萬隆會議”。達浦生愛國愛教,為發展中國伊斯蘭教育和宗教領域的對外友好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1965年6月21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