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肥厚性胃炎

巨大肥厚性胃炎

巨大肥厚性胃炎,又稱梅內特里耶病(Ménétrier 病),是由於胃黏膜的過度增生造成胃壁增厚的一種罕見疾病。多見於男性。目前病因不明,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病毒感染、轉化生長因子增加、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有關。典型癥狀包括噁心、嘔吐、厭食、腹痛、腹脹、嘔血、黑便、腹瀉、乏力、貧血、水腫等。以抑酸解痙藥物治療為主,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胃切除術。患者可因血漿清蛋白漏入胃腔造成水腫和低蛋白血症。本病無特效治療且具有一定的癌變率。病情較輕者一般預后良好,但重症者預后較差。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和普外科

病因


● 巨大肥厚性胃炎目前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 幽門螺桿菌感染
● ● 陽性率可達75%,根治性治療后癥狀可緩解,部分可治癒。
● 病毒感染
● ● 如兒童巨細胞病毒感染。
● 胃黏液細胞中轉化生長因子α水平增加
● ● 轉化生長因子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結合,可抑制胃酸分泌。
●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 ● 可能與此病低蛋白血症有關。

癥狀


● 巨大肥厚性胃炎有噁心、嘔吐、厭食、腹痛、腹脹、嘔血、黑便、腹瀉、乏力、貧血、水腫等癥狀。
● 常見噁心、食慾減退、上腹部痛、腹脹,餐后可緩解。
● 息肉樣皺襞阻塞幽門可發生嘔吐。
● 有時有上消化道出血,如嘔血和黑便。
● 蛋白丟失和脂肪瀉使體重下降、乏力、水腫。

檢查


● 確診巨大肥厚性胃炎主要依據X線檢查和胃鏡檢查。
● 上消化道造影檢查
● ● 主要是為了檢查胃底和胃體的病變情況,對診斷意義重大。
● 胃鏡檢查
● ● 主要是為了觀察胃黏膜皺襞情況,可輔助診斷。

診斷


● 醫生確診巨大肥厚性胃炎,需結合典型表現、上消化道造影檢查、胃鏡檢查情況做出判斷。
● 可出現上腹部疼痛、食慾下降、噁心與嘔吐、體重減輕、脂肪瀉、水腫、無力等癥狀。
● 上消化道造影檢查:皺襞巨大屈曲,大彎側常有息肉樣改變,皺襞不如正常的清晰和柔軟。蠕動波減少,運動緩慢。
● 胃鏡檢查:巨大皺襞,充氣后不消失,蒼白如棒狀。黏液特多。皺襞表面不規則,常呈大小不等結節樣或息肉樣。

鑒別診斷


● 診斷時須注意排除胃泌素瘤引起的胃黏膜增生、浸潤型胃癌、胃淋巴瘤及胃澱粉樣變性等疾病。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上消化道造影檢查、胃鏡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巨大肥厚性胃炎無癥狀或癥狀較輕者不需特殊治療,定期隨訪,癥狀較重者應及時治療。

藥物治療

● 巨細胞病毒和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予以根除。
● 胃酸分泌過高導致胃痛者,可給予質子泵抑製劑或H2受體阻斷劑,抑制胃酸過度的分泌;
● 生長抑素類似物改善癥狀;
● 單克隆抗體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可顯著改善生活質量,部分患者可幾乎完全逆轉形態學改變。
● 應用解痙葯緩解疼痛。

手術治療

● 長久頑固出血導致貧血,治療無效時考慮胃切除術。

危害


● 巨大肥厚性胃炎引起的上腹部疼痛、食慾下降、噁心與嘔吐等癥狀,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
● 可合併或併發水腫和低蛋白血症。
● 本病可癌變。

預后


● 巨大肥厚性胃炎治療后的效果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有關。
● 總體來說,及時有效的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 病情較輕者一般預后良好,因有癌變可能,需要定期隨訪。

預防


● 注意飲食:避免辛辣、生冷、堅硬、過酸等刺激性大的食物。
● 戒煙戒酒:煙酒會對胃黏膜有損傷,引起黏膜糜爛、充血。
● 慎用藥物:有些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葯,可刺激胃黏膜,引起疾病反覆發作。
● 積極治療:患了急性胃炎或者其他疾病,應積極治療,避免進一步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