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厥

寒厥

寒厥,病名。厥證之一。又名陰厥、冷厥。指肢體厥冷由於陽衰陰盛所致。

簡介


● 英文名稱:Cold Syncope
● 又稱:陰厥、冷厥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黃帝內經素問·厥論》)

名詞解釋


● 陽衰陰盛所致的肢厥。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寒厥是厥證之一,是指因陽氣虛微而引起的厥證。

臨床特徵

● 寒厥臨床以手足肘膝以下寒冷為特點。
● 兼見身冷蜷卧,面青,指爪發青,腹痛便溏,或完谷不化,小便自利,不渴,不省人事等。

病因病機

● 寒厥多因秋冬陰盛陽衰之季,不能攝養而房事太過,腎陽耗傷,腎精不固。
● 陽虛不能溫煦,陰寒之邪乘虛而入,故見惡寒蜷卧,甚則昏厥等症。
● 清陽不展,氣血不能達於四末,故見手足厥冷。

治法方葯

● 寒厥治宜回陽救逆,宜四逆湯、附子理中丸等。
● 此外,還可針百會、氣海,亦可灸神闕、氣海、關元等穴。

疾證鑒別

● 熱厥:指邪熱過盛,格陰於外,或陽郁於里不能外達所致的厥證。臨床表現上,除四肢厥逆外,還可見身熱面赤,口乾大渴,唇燥舌苦,目閉或不閉,小便短少赤澀,大便燥結,不省人事等。熱厥手足逆冷程度不及寒厥。
● 清厥:即獨指尖冷者。癥狀、病因病機基本與寒厥相似,但程度較輕,發病時獨指尖清冷,但無昏仆不省人事癥狀。

預防調護

● 密切觀察病情的發展變化,時刻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排痰。
● 應卧床休息,減少活動,保證夜間充分的睡眠。
● 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 忌房勞縱慾,如腎精暴脫,氣隨精脫,可危及生命。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