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麻鴨

縉雲麻鴨

縉雲麻鴨,是我國著名的蛋鴨地方品種,以成熟早、產蛋多、耗料省、抗病力強、適應性廣而著稱,形成良種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截至2009年,縉雲縣共有4萬多人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從事麻鴨養殖及相關產業,年飼養量達5000萬隻以上,總產值達60多億元。

2020年5月29日,縉雲麻鴨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

歷史記載


縉雲麻鴨
縉雲麻鴨
縉雲麻鴨是最早為人類馴化的動物之一。它喜水、耐寒、合群,產蛋率高,繁殖力強。縉雲麻鴨,有悠久的歷史,清代乾隆版《縉雲縣誌》中就有記載。

分佈區域


縉雲麻鴨屬蛋用型鴨品種,包括Ⅰ系、Ⅱ系、青殼系3個品系。歷史上中心產區是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分佈遍及該縣、省內的奉化、金華、麗水、溫州、外省的廣東、廣西、湖北、江蘇、上海等地區。

產品特點


縉雲麻鴨
縉雲麻鴨
體軀小而狹長,蛇頭飽眼,嘴長而頸細,前身小,后軀大,臀部豐滿下垂,行走時體軀呈45°角,體型結構勻稱,緊湊結實,具有典 型的蛋用型體型。三個品系的外貌特徵亦有所區別,其中Ⅰ系、青殼系鴨的外貌毛色基本相近,母鴨以褐色雀斑羽為主,腹部羽毛顏色較淺,喙呈灰黃色;脛、蹼呈棕黃(紅)色;公鴨羽毛深褐色,頭、頸及尾部羽毛呈墨綠色,有光澤,但青殼系公鴨的喙呈青色特徵比較突出。Ⅱ系鴨外貌毛色較淺,母鴨以灰白色雀斑羽為主,腹部羽毛為白色,頭頸部羽毛有一條帶狀棕色背線,喙灰黃色;脛、蹼呈桔黃(紅)色;公鴨羽毛淺褐色,其中主翼羽、腹部、頸部下方羽毛為灰白色,頸部上方、尾部羽毛呈綠色。縉雲麻鴨具有體型小、產蛋多、飼料省、開產早,適應性強和蛋型適中等特點,Ⅰ系見蛋日齡95~105天,150天達90%產蛋率,500日齡產蛋數310個以上,總蛋重為20千克以上,平均蛋重65克左右,蛋料比為1:2.8~2.9;Ⅱ系見蛋日齡85~95天,140天達90%產蛋率,500日齡產蛋數315個以上,總蛋重為21千克以上,平均蛋重65克左右,蛋料比為1:2.8~2.9。

產業發展


縉雲麻鴨
縉雲麻鴨
縉雲鴨農憑藉縉雲麻鴨的品種優勢和飼養技術,利用外地的資源和市場,建基地、傳技術,逐步形成一個從孵化、飼養、飼料生產、產品加工、交通運輸等相配套的主導產業,成為該縣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縉雲麻鴨產業在從業人數、飼養技術、飼養量及知名度等方面具有優勢,1997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授予縉雲“中國麻鴨之鄉”稱號。該縣於1999年在新建鎮覽川村創建了縉雲麻鴨良種基地,開展縉雲麻鴨的提純複壯和選種繁育工作。總投資400多萬元,佔地2萬平方米,常年飼養祖代核心群種鴨1萬套、商品代種鴨3萬套,是浙江省目前規模較大的專業蛋鴨育種基地和浙江省農科院蛋鴨育種綜合試驗基地及浙江省環保局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示範基地。經浙江省農科院蛋鴨育種專家、縉雲縣畜牧獸醫站和公司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到2005年曆時近6年,成功選育了生產性能更優越的縉雲麻鴨Ⅰ系、Ⅱ系、青殼系三個純系,制定了縉雲麻鴨系列地方標準和飼養管理規程,“縉雲麻鴨標準化養殖技術示範和推廣”被列入科技部星火科技項目。基地育成飼養四世代家系選育群和核心群6000羽,配套年孵化能力100萬羽。經提純后的縉雲麻鴨,生產性能更加優異,只均產蛋可提高5%-8%。

所獲榮譽


2020年5月29日,縉雲麻鴨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