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抑鬱症

產前抑鬱症

產前抑鬱症是一種孕婦的精神心理障礙疾病。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和生理因素等是產前抑鬱症的原因。產前抑鬱症多指:在懷孕期間,孕婦出現情緒低落、煩躁、激動、悲傷哭泣及多方面能力變差等癥狀表現,嚴重者甚至可出現幻覺、妄想或自傷自殺等癥狀。產前抑鬱症的治療方式有心理干預、情景模擬結合放鬆訓練、孕婦健康知識宣教和普及、藥物治療等。產前抑鬱症會對孕婦和新生兒的健康造成一定影響。輕度的孕期抑鬱狀態,有些具有自限性,短期內可以自行恢復。產前抑鬱症經過綜合干預手段,多數情況療效尚可,但具體緩解程度要視具體患者而定。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

病因


● 既往疾病:孕婦既往如果具有心理疾病病史,如抑鬱、雙相障礙等,將會使孕期發生抑鬱風險增加。
● 心理因素:妊娠本身是一件重大應激事件,孕婦自身的應對方式,諸多對未來的擔憂,就容易引起巨大的情緒波動,極有可能發展為產前抑鬱症。
● 社會家庭因素:家庭不和諧、貧困、缺乏與他人溝通、工作壓力大、非計劃妊娠等,都是造成產前、產後抑鬱的高風險因素。
● 生理因素:妊娠也使孕婦體內的激素水平發生巨大變化,孕婦的情緒和狀態也受內環境穩態改變的影響。

癥狀


● 如果一名孕婦在妊娠期持續2周以上都自覺或者家屬觀察到有類似下面這些表現,則很可能具有產前抑鬱症,建議去醫院進一步診治。
● 如無法集中精力、記憶力下降;做事猶豫不決;孤獨感;容易動怒;失眠;疲勞乏力;性慾低下;悲觀厭世;悲傷欲哭;挫敗感、罪惡感;有自殺傾向;厭食或暴飲暴食;體重減輕或者與妊娠無關的體重增加等。

檢查


● 國內外對產前抑鬱症篩查及評定工具極少,對於產前抑鬱症僅處於篩查,而非診斷。可使用精神科量表如漢米頓抑鬱量表(HAMD)、抑鬱自評量表(SDS)、貝克抑鬱量表(BDI)等進行早期篩查。

診斷


● 主要基於患者的癥狀表現、患者及家屬提供的病情描述,以及部分量表評估的結果,綜合診斷。

鑒別診斷


● 孕期焦慮也是孕婦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對未來的分娩、養育等問題的擔心及不安,且常常也和抑鬱癥狀一起伴隨,應該與其區別。

治療


● 心理干預:可以採用認知行為治療,增加孕婦對妊娠過程的正確認知,從而改善其抑鬱情緒,降低抑鬱的發生率。另外,還有人際關係心理治療方法和同伴支持能減輕孕婦產前抑鬱癥狀,並降低體內皮質醇的含量。
● 情景模擬結合放鬆訓練:情景模擬訓練過程使孕婦能夠真實體驗到產前、產時及產後的情景,有效地幫助孕婦正確認識,指導孕婦學習並運用自我放鬆方法。
● 瑜伽對於孕婦而言,簡單易行、可接受性強,而且治療產前抑鬱症的效果顯著。
● 針對的孕婦健康知識宣教和普及也有積極作用。
● 藥物治療:由於抗抑鬱藥物在孕婦中使用安全性問題,需格外謹慎,在癥狀特別嚴重時遵醫囑服用。

危害


對孕婦自身的影響

● 產前抑鬱症會導致孕婦出現睡眠障礙。
● 增高助產率和剖宮產率。
● 影響產婦的泌乳過程。
● 是今後產後抑鬱的主要危險因素。

影響新生兒的健康狀況

● 如早產兒、低體重新生兒、降低新生兒免疫力、新生兒疾病發生的比例高等。

預后


● 上述干預手段綜合使用,多數情況療效尚可,但具體緩解程度要視具體患者而定。
● 輕度的孕期抑鬱狀態,有些具有自限性,短期內可以自行恢復。

預防


● 做好孕產期健康知識宣教,減少擔憂和焦慮。
● 增強家庭支持,家人對孕婦更多的包容、理解與溝通。
● 孕婦自身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平衡壓力,可長期進行放鬆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