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疹

痒疹

痒疹是一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膚病的總稱。病因不明,多數學者認為與超敏反應有關。本病以風團樣丘疹、結節和奇癢為典型特徵。通過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可以止癢、消炎,緩解癥狀。本病會引起劇烈瘙癢,會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及學習。本病根治有一定困難。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病因不明,多數學者認為與超敏反應有關,也可能與神經精神因素、遺傳、過敏體質、蟲咬、食物或藥物過敏、病灶感染、胃腸道功能紊亂、內分泌障礙及惡性腫瘤等有關。營養不良及衛生條件較差者易患本病。

癥狀


● 痒疹是一組以風團樣丘疹、結節、奇癢為特徵的炎症性皮膚病,可分為急性痒疹和慢性痒疹。

急性痒疹

● 急性單純性痒疹
● ● 多累及兒童及青少年,易於春夏秋溫暖季節發病。好發於腰背、腹、臀、小腿等部位。皮損為紅色風團樣丘疹,直徑1~2cm,圓形或橢圓形,中央常有水皰,多群集或條狀分佈,很少融合,瘙癢及反覆搔抓可繼發感染。紅斑和水皰可在短期內消退,丘疹消退慢,1~2周后逐漸消退,可反覆發生。
● 成人痒疹
● ● 又稱暫時性或一過性痒疹。發病前常有疲乏、頭痛、失眠及胃腸功能失調等全身癥狀。好發於腰部及四肢伸側,肘、膝部明顯,也可累及頭皮、面部、臀部。基本皮損為小米至綠豆大小、淡紅或膚色、多發性堅實圓形或頂部略扁平的丘疹,散在分佈,亦可聚集成簇,但不融合。瘙癢劇烈,搔抓后出現風團樣皮損及丘皰疹,反覆搔抓可出現苔蘚樣變、色素沉著。2~3個月可自愈,但有時可複發。

慢性痒疹

● 小兒痒疹
● ● 又稱早發性痒疹,多發於3歲以前的兒童,特別是1歲左右。
● ● 基本皮損為綠豆大小風團樣丘疹,繼而轉變為膚色或淡紅色質硬丘疹,稱為痒疹小結節,多散在分佈,亦可聚集成簇。瘙癢劇烈。
● 結節性痒疹
● ● 又稱疣狀固定性蕁麻疹或結節性苔蘚。為疣狀結節性損害,好發於四肢,尤以小腿伸面多見。
● ● 皮損初起為水腫性紅色堅實丘疹,很快呈黃豆或更大的半球狀結節,頂部角化明顯,可呈疣狀增生,暗褐色,常散在分佈,數個到上百個,偶見密集成群,觸之有堅實感。
● ● 瘙癢劇烈,患者常難以忍受。
● ● 消退後遺留色素沉著或瘢痕,也可因搔抓致苔蘚樣變。

檢查


● 體格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有助於診斷疾病。
● 體格檢查
● ● 以風團樣丘疹、結節、奇癢為特徵,通過整體檢查,可以對本病進行整體的判斷。
● 病理檢查
● ● 取小部分皮損組織,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有助於本病的診斷。

診斷


● 醫生可通過臨床表現、相關檢查等診斷本病。
● 臨床表現
● ● 出現典型的風團樣丘疹、結節,伴有劇烈瘙癢。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表皮輕度角化過度和角化不全,棘層大都肥厚,偶有海綿形成及小水皰,真皮上部結締組織水腫,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

鑒別診斷


● 急性痒疹應與蕁麻疹、水痘進行鑒別;成人痒疹應與特應性皮炎、慢性濕疹、疥瘡等進行鑒別;結節性痒疹應與結節性類天皰瘡、疣狀扁平苔蘚、結節性皮膚澱粉樣變等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風團樣丘疹、結節,伴有劇烈瘙癢,患者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臨床表現、組織病理學檢查等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治療以藥物和物理治療為主。

藥物治療

● 外用藥物治療:以止癢、消炎為主,可應用糖皮質激素、鈣調磷酸酶抑製劑和角質剝脫劑。
● 系統藥物治療:口服抗組胺葯或普魯卡因靜脈封閉;皮損廣泛和瘙癢難以忍受者,短期系統使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還可使用維A酸類藥物、免疫抑製劑、沙利度胺等。

物理治療

● 澱粉浴、礦泉浴可減輕瘙癢。
● 結節性痒疹可用液氮冷凍、激光治療、放射性核素敷貼或淺層X線放射治療;UVB光療或PUVA療法對頑固性皮損常有效。

危害


● 本病會引起劇烈瘙癢,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 皮膚出現淡紅色質硬丘疹,可影響美觀。

預后


● 痒疹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年齡、基礎身體狀況等。規範的治療對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預防


● 避免接觸各種致病因素。
● 保持心情愉快,保證每天睡眠充足,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 以清淡而富有營養的飲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