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老街
長河老街
長河(今屬濱江區)早在吳越國時期(907—978)就有村落,南宋始形成自然鎮,明代形成了今長河老街澤街和槐街的格局。
澤街,南北走向,又稱直街,長約300多米。槐街,東西走向,又稱橫街,長約200多米,兩街相交呈“丁”字。街寬2米多,店面基本上二層磚木結構,有的檐下飾以“牛腿”木雕,不乏明代遺存。清道光年間,澤街上有來源遠雜貨店、仁號鹽行等店鋪。清末民初,店鋪毗連,商賈雲集。南貨店有七八家,周源源南貨店雙開店面,資金雄厚,南北貨品檔次齊全,物美價廉。咸春堂藥店、養元和藥店、亦仁堂藥店享譽四鄰。茶店有龍泉園、第一樓、金樂園等。醬園知名的有大昌分號、宋文盛分號。酒店、點心店有十來家,以王大娘酒店最有名。油燭店有茂興和周振興。錫箔店有仁泰、信號等數家,還有出租結婚時用的花轎和新娘子穿戴服飾的老永盛花轎行等。至1949年,長河街市有大小商店120多家。
長河四周農村盛產煙葉、棉花等,其煙葉色澤黃亮熬火,名“四都煙葉”,頗受滬杭等地煙廠(坊)的歡迎。清同治年間有來錫茂開設的源泰煙行。清末民初有廣盛、恆康、孔生茂等以收購煙葉為主的地貨行。1918年在巴拿馬世界煙葉賽會上,蕭山“四都煙葉”榮獲一等獎。抗日戰爭勝利后,長河煙葉最為興盛,當時煙行有50多家,建有煙業同行公會,年輸出煙包5萬餘件(每包200斤),煙業一度成為長河街市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