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原基的結果 展開

原基

廣州政協委員

原基,廣東廣州鳳溪人。1924年便投身農運工作,1925年被任命為農運特派員,在南海縣廣三鐵路沿線一帶及廣州市郊組織農會及農軍。1926年被選為廣東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廣州起義前夕,他負責組織廣三鐵路沿線南海農軍,支援廣州起義。

介紹


原基,廣東廣州鳳溪人。1924年便投身農運工作,1925年被任命為農運特派員,在南海縣廣三鐵路沿線一帶及廣州市郊組織農會及農軍。1926年被選為廣東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並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履歷


1927年廣州起義前夕,他負責組織廣三鐵路沿線南海農軍,支援廣州起義。廣州起義爆發后,南海縣農軍分三部份投入戰鬥,一部進攻佛山普君圩,一部進攻大瀝以牽制敵人,一部由原基帶領到碧華(北丫)與市郊一區、三區農軍會師。在趙自選、黃謙的指揮下,搗毀秀水警察局,再沿鐵路線進軍石圍塘。曾佔領了石圍塘火車站。廣州起義失敗后原基回到鳳溪,為了避開敵人搜捕,在果園中搭了一間草棚,舉家住在那裡,還有農軍掌管財務的王恭傑也在一起隱蔽。住了一個多月,情況日益緊張,只好轉移到風池,由當地有威望的林潔卿掩護,住了一段時間又轉移到赤崗(今芳村海南村)南丫,由農會會員葉潤波安排住在基圍草棚中,在那裡住了近半年。
1928年冬王恭傑經陳村、中山到了澳門。原坤們一家則回到番禺大山。原基化名仲良,租耕一個小果園隱蔽下來。
1937年,日軍進攻盧溝橋,8日,中共中央發出《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向全國同胞提出;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號召全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軍的侵略。9月28日,國民黨政府響應,實現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南方工委也恢復活動,原基就在這時與黨接上關係。由於他過去長期搞農運工作,在農村有基礎,所以黨派他專門負責聯繫大革命時期的農會會員,作為抗日力量的一部分。他以患病住院為掩護,住進廣州市惠福路外國人辦的大保羅醫院,以醫院作為聯絡站,與崔繼堂一起負責聯絡工作。其後日機轟炸廣州日益頻繁,惠福路一帶。比較混亂,原基奉命以商人身份住進愛群大廈六樓繼續工作。這段時間他恢復了黨籍。
1938年5月26日,南海縣在羅格鄉建中共南海縣臨時委員會,他被選為臨委書記。林鏘雲接任縣委書記后,他又致力於組織群眾的統戰工作。
1938年10月26日廣州淪陷,第二天吳勤帶領有志青年60人,在崇文二十四鄉成立抗日義勇隊,點燃珠江人民抗日之火。番號為“廣州市游擊隊第二支隊”,吳勤任司令。原基撤到農村后,憑著他搞農運時的社會基礎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在南海、禺南、芳村一帶組織群眾,為恢復黨組織做了大量工作。
1939年夏,為廣泛發動群眾壯大抗日隊伍,吳勤發起組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半武裝群眾抗日團體“抗日俊傑同志社”(簡稱俊傑社)。俊傑社成立后,各村鄉紛紛成立分社,並在南海平洲設南(海)三(水)花(縣)指揮部。原基與李公俠、李慶均、盧兆享、何福海等俊傑社骨幹經常活動於大山、大石、平洲、芳村、鹽步地區。吳勤組織俊傑社武裝攻打芳村東塱偽軍據點及鹽步據點的兩次戰鬥,原基負責動員社員參加。
1941年以後,原基負責統戰及情報工作,很少公開露面。他以丹山、大石、李庄、植地庄、大山、鳳溪為駐地,經常在大革命時期的農會會員及地方較為開明的人物中活動。鳳池的林潔卿就是其中的一個,鳳溪謝聰(斯文聰)是他得力的助手。當時二支隊經常轉移,隔兩三天原坤就要到秘密聯絡站了解部隊去向,回來告訴原基,有情況多數由原坤送到鄭少康同志處,重要的或緊急的情況則由他親自前去上報。從鹽步到萬頃沙都是他的活動範圍,但駐在丹山的時間最長。一次,。要原坤回鳳溪找斯文聰看有沒有什麼情況,回來不久,謝聰就來找原坤,要原坤馬上將情報交給原基。說如果碰到敵人無法過關就把情報毀掉,口頭告訴原基說敵人計劃一兩天內要對二支隊偷襲。當時已是下午,原坤立刻出發,經東漖、坑口、東塱、沙洛過南圃,渡河到大石何福坤家把情況交給他。他看后,即急忙與二支隊取得聯繫。
1946年以後,原坤經常在鳳溪,很少跟隨原基。他工作更忙,經常整個月不見他臉,偶然回來也是看看家人就匆匆離去。他說現在工作更加危險,要更為隱蔽,故不能在家過夜。直到廣州和番禺解放,他才在公開場合露面。他當時的任務是負責接收市橋皇帝李朗雞在市橋的豪華莊園、農場桔仔園、四方摸(即後來的番禺縣林木苗圃)和有150畝面積的四七沙蔗園,接管工作還算順利。

生平


廣州市解放后他第一次與群眾見面,是在慶祝廣州解放群眾大會上。他是主席團成員之一,在主席台上就坐,廣州各報都刊出大會盛況及照片。廣州市建立人民政權后,他被任命為廣州市郊區農民協會副主席。從1949年11月起,他還擔任廣州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第四屆、第五屆委員,至到1955年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州市委員會成立。1957年原基年老病休,次年農曆七月初六病逝於鳳溪,享年78歲。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