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葯
臣葯
臣葯,中醫方劑學名詞。是輔助君葯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或是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其在方劑中之藥力小於君葯。
● 英文名稱:Minister Medicinal
● 又稱:輔葯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方劑學
● 大抵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病者,君也;輔治者,臣也;與君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經及引治病之葯至於病所者,使也。(《醫學管見》)
● 方劑中輔助君葯治療主證的藥物。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臣葯概念源自於中醫經典組方原則——君臣佐使理論,是輔助君葯治療主證的藥物。
● 中醫遣方用藥需遵循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其本質是個性相異的藥物通過地位和功效的不同,組合用藥后相互協調或制約,以揚長避短,發揮方劑整體功效。
● 其中,君葯是指方中針對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物;臣葯是協助加強君葯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亦或是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在方劑中藥力小於君葯;佐葯協助主葯治療兼證,或在方中起抑制主葯的毒性和峻烈之性的作用,藥力一般小於臣葯,用量較輕;使葯起引導各葯直達病變部位或調和各葯的作用,在方中藥力弱,用量亦較輕。
● 君臣佐使理論說明了幾味藥物在方中的地位和治療中的主次關係,是藥物配伍最基本的原則。
● 臣葯,在方中的地位僅次於君葯,其在方劑中的意義有二:
● 輔助君葯治療主病或主證,即輔助君葯以解決主要矛盾。例如,《傷寒論》麻黃湯中的臣葯桂枝既能發汗解肌,增強君葯麻黃的發表散寒功效。
● 可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從而解決次要矛盾。例如,《傷寒論》麻黃湯中的臣葯桂枝又能溫經通陽,以兼顧患者的其他證候。除了少數單方外,絕大多數方劑均需要臣葯的配伍。
● 根據對君葯的輔助作用,選擇臣葯時一般採用兩種形式:
● 同類藥物相須配伍,也是選擇臣葯的主要形式,例如小青龍湯中,採用辛熱之乾薑、辛溫之細辛,溫肺化飲,兼協君葯麻黃、桂枝解表祛邪。
● 根據病情需要,也可選擇與君葯作用不同的藥物為臣,如治少陽病的代表方小柴胡湯,方中黃芩內清膽熱選作臣葯,配合君葯柴胡疏邪透表,兩葯合用一清一散,共奏和解少陽之功。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中甲。方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