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雞嶺

信宜市的一座名山

白雞嶺是信宜市的一座名山,海拔1548米,位於信宜市白石鎮錢排鎮的交界處,為白石河與錢排河的分山嶺。嶺下有白雞村、白雞寨、白雞街等以白雞命名的地名。傳說古代白雞出鳴嶺上而來,因而稱白雞嶺。

地理位置


信宜白雞嶺
信宜白雞嶺
白雞嶺是信宜通往錢排、合水、新寶等地的交通要道。其公路1933年規劃素東公路時,限於當時修路技術而設計,因當時沒有大型機械,不能開山鑽遂道,設計只好逢山過嶺,依地勢而建。環山而上,“之”字形盤山九曲八彎,坐在汽車上有驚無險,無限風光盡收眼底。站在山頂遠望車隊,滿山是車,極為壯觀,有如一條白色銀蛇蜷縮於綠色的山林中。
素東公路初建時寬4至5米,彎道半徑小,不符合公路標準,抗日戰爭時破壞,后修復,1950年拓寬,寬6米,1988年後,素東線拓寬至7至8米路基。

自然資源


白雞嶺航拍
白雞嶺航拍
白雞嶺年平均氣溫18℃,年平均降雨量1750毫米。礦產資源有鈉長石高嶺土石英石、鉛、鋅、銅、金、鐵、花崗岩等;植物主要有馬尾松、杉、楠木、竹、紅椎等;野生動物主要有黃猄、山豬、穿山甲、雉雞、貓頭鷹、龜、石蛤、莽蛇、狐狸等。白雞嶺還蘊藏著豐富的金礦,沿公路兩側採金坑道處處可見,林木茂盛,松濤如海,各種野生植物豐富,是一座天然寶庫。春暖花開,漫山遍野,景色迷人。

有關傳說


有一年,玉帝派太白金星到人間查看五穀收成,發現人間沒有了太陽,一團漆黑,五穀不生,禽獸殘害百姓,黎民百姓實在無法生活下去。
白雞嶺3
白雞嶺3
他正要召集天宮裡的大臣們商量辦法,忽見東海龍王敖廣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跑進靈霄寶殿,撲通跪下,口裡連叫:“玉帝救命,玉帝救命!”玉帝問明了原由,原來是那個太陽藏到海底不出來,沒有多久,就把海水燒熱了,燙得西海龍王和魚鱉海怪受不了,都在狂蹦亂跳,本來平靜的海面,不斷掀起狂濤巨浪。西海龍王領著蝦兵蟹將去驅趕太陽,前頭的還沒有 靠近,就被太陽烤得受不了。西海龍王鬥不過,只好讓老大東海龍王熬廣到天宮來告狀。
玉帝見事情緊急,非同一般,立刻決定,派太白金星去完成這件事。便賜給一對天宮瑤池上所卧的神雞,由兩位神仙帶到長江嶺山頂上,雄的早晨叫鳴,催太陽出海,雌的天黑時叫鳴,喚太陽回窩。
太白金星拜辭玉帝,到了人間就把這對神雞安放在長江嶺山頂上。然後,乘坐六螭懸車,去東海督促太陽出海,起來工作。
這對神雞,潔白的羽毛,鮮紅的雞冠,金黃色的嘴巴和爪子,綠色的翅膀和尾巴,長得非常漂亮。神雞的冠子里長有靈蟲,到時候就在雞冠里起舞跳動,神雞被撫弄得再也睡不著覺,就一聲接一聲地鳴啼。太陽聽到天下的雄雞都跟著神雞引頸而鳴,吵得無法睡懶覺,只好起來。太陽一起來,黑夜馬上退去,天下又一片光明。後來這對神雞化作了長江嶺的最高山頭,被稱為白雞嶺。
白雞嶺
白雞嶺

古戰場


戰役

白雞嶺古戰地
白雞嶺古戰地
清康熙年間,當地瑤族首領張如龍、陳明泮、文思賢、謝上升、劉庚龍等率領瑤胞於落龍十里山踞險築圍,反抗清朝統治,殺死梧州都司陳龍啟,后雖被清兵鎮壓下去,今築圍遺址尚存。白石扶龍村的陳龍啟時任梧州都司,清康熙二十年(1681)奉命率所部兵馬回鄉征討瑤人,紮營白雞嶺。他自恃兵強馬壯,認為大隊人馬一到,瑤人自會投降。七月十一日夜間,瑤民乘陳龍啟酣睡,夜劫其營,陳龍啟和大部分官兵被斬殺。次年,陳龍啟的兒子陳經策哭師報仇。大批清軍向白石進攻,大肆殺戮瑤人。瑤人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被迫融合於漢人中,此後,信宜瑤人便在境內消失。

戰鬥

民國37年(1948年)4月16日,南路人民武裝部隊東征支隊800餘人,由茂名縣開進信宜,抵達白石四方田住宿。次日,在白雞嶺擊潰信宜縣自衛大隊后,開往雲開、樓垌、勃垌活動3天,經沙子、合水,向雲浮飛地(今陽春圭崗、永寧地區)挺進。國民黨信宜縣政府集中4個中隊分片“圍剿”,歷時4個月,人民群眾深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