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關節強直

肘關節強直

徠肘關節強直是指各種原因造成肘關節活動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固定於某一特定位置。可分為纖維性僵硬和骨性強直兩種。肘關節強直於發生於任何位置,以屈曲位最多,約佔2/3。主要原因有肘關節骨折、創傷后治療不當;骨化性肌炎;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等損傷引起廣泛嚴重粘連;肘關節感染等。主要癥狀是肘關節伸直減少30°,屈曲小於120°。伴有肘關節疼痛,夜間或功能鍛煉時疼痛加劇。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主要危害是肘關節活動角度受限,以及肘關節疼痛、晨僵、尺神經刺激等癥狀,會影響生活和工作,手術治療后可能出現併發症。一般經過治療,有較好效果。

就診科室


● 骨科或外科。

病因


● 肘關節強直的發生常由以下原因所引起:
● 肘關節骨折,特別是關節內骨折后,複位不當。
● 骨化性肌炎。
● 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等損傷引起廣泛嚴重粘連。
● 肘關節創傷后治療不當,如長期固定、強力活動、按摩治療等。
● 肘關節感染。

癥狀


● 肘關節強直的患者常可導致肘關節伸直減少30°,屈曲小於120°。
● 肘關節疼痛,夜間或功能鍛煉時疼痛加劇。
● 伸屈肘關節時,有肘及前臂酸困不適、疼痛,並向第4、5手指放射,神經阻滯麻醉後上述癥狀消失。
● 曾經有尺神經刺激癥狀,但目前肘關節活動度很小。
● 肘關節強直呈現逐漸加重。

檢查


● 診斷肘關節強直,主要依據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 體格檢查
● ● 檢查的目的是了解強直程度和體征,可初步判斷病情。
● 影像學檢查
● ● 主要是為了觀察神經溝病變或骨贅形成,協助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肘關節強直,主要依據典型癥狀和影像學檢查。
● 肘關節伸直減少30°, 屈曲小於120°,為肘關節強直。
● 肘關節疼痛, 夜間或功能鍛煉時疼痛加劇;肘關節晨僵, 功能鍛煉后活動幅度加大。傷側肢體出現活動受限,肩部下垂,上臂不敢活動。
● 肘關節在伸屈活動時有尺神經刺激癥狀, 即在伸屈肘關節時, 有肘及前臂酸困不適、疼痛, 並向第4、5 手指放射, 神經阻滯麻醉后, 上述癥狀消失。或曾經有尺神經刺激癥狀, 但目前已關節活動度很小, 尺神經支配肌肉萎縮等, 或可查到W artenberg 征和Froment 征。
● 肘關節強直呈現逐漸加重趨勢, 經常規功能鍛煉、中藥熏洗按摩活筋及藥物治療等仍不能阻止發展。
● X 線、磁共振或CT 提示可有尺神經溝變淺,狹窄,或有骨贅等。

鑒別診斷


● 肘關節強直臨床上診斷並不困難,一般通過癥狀即可診斷。
● 臨床上主要對其病因進行鑒別。

治療


● 肘關節強直的治療原則主要是以支持性康復治療為主,必要時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

● 對纖維性強直可試行體療,主動鍛煉,配合理療,這對早期關節內粘連者有效。切忌強力被動伸屈,暴力下進行運動訓練可能會加重關節僵硬。輕度患者可配合中醫按摩、針灸理療。

手術治療

● 是治療肘關節強直可靠的方法。一般傷后4~6個月之間進行。過早手術因骨化性肌炎未靜止易再強直;過晚手術則關節周圍軟組織攣縮粘連、推動彈性,效果欠佳。
● 手術方法包括:肘關節松解術;肘關節成形術,如筋膜成形術、肘關節切除術;肘關節融合術等。

危害


● 肘關節活動角度受限,肘關節疼痛、晨僵、尺神經刺激等癥狀,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西醫開放性手術雖有多種術式,但手術損傷大,無法避免手術本身帶來的切口粘連、瘢痕、攣縮,甚至由於手術瘢痕、粘連可能使術前肘關節僅有的功能進一步喪失。

預后


● 按摩、針灸理療對輕度強直患者有效,對中晚期患者無效。
● 康復治療是肘關節強直可靠的方法,一般在傷后4-6個月進行,術后堅持功能鍛煉,效果較好。

預防


● 肘關節強直主要是在肘關節疾病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故防止肘關節本身病變繼發發展是預防的關鍵。
● 肘關節損傷發生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 肘關節強直發生后要積極進行康復鍛煉,防止強直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