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培訓

整體培訓

整體培訓是培訓管理機構和培訓者通過組合設計,創造和提供培訓項目或培訓產品以滿足培訓對象需求,使其滿意的一種管理過程。這一定義中包含了以下核心概念:組合設計;培訓需求;培訓項目或產品;培訓對象;滿意。其中,組合設計體現了“整體”的含義。

名稱定義


從宏觀視角看,影響培訓競爭力的要素可以採用鑽石模型加以解釋,從圖示可見,培訓過程實際上是培訓供給和培訓需求連接的過程。在這種聯結的過程中又離不開培訓戰略的制定和基礎設施的配套作用。“鑽石”的任何一角的缺失就會影響的整體功效和它的競爭力。培訓戰略是決定培訓供給與培訓需求是否吻合的宏觀行動綱領。基礎設施為培訓活動的有效完成提供了硬體保證。培訓供給必須能滿足培訓需求。傳統培訓忽視了“鑽石”體的某些稜角,或者說,沒有從“顧客”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因而培訓質量不高。與之相對照,整體培訓既注重培訓每一個環節的提升,又關注培訓的整體,培訓質量和效率大為提高。

引入背景


今天的管理培訓機構必須迫切地反思它的業務使命和管理戰略。它已不是在一個固定且熟知的學員偏好的環境下生存,是處在戰場上,競爭者千變萬化,技術日新月異,“顧客”的忠誠度在日益下降。培訓機構發現自己在參與沒有路標和規則、沒有終點線、沒有永久勝利的比賽。它必須始終保持著競技狀態,寄希望於朝著一個公眾需要它向前的方向奔跑。
因此,毫不奇怪,今天能取得勝利的培訓機構必定是那些最能使它們的目標“顧客”得到滿足並愉悅的機構。這些培訓機構把“整體培訓”視作機構的理念或文化。它們要求機構的管理者和教員確定能使機構獲利的學員需要,以及怎樣比競爭對手為“顧客”提供更有效的“服務”。這些機構是學員或顧客導向,而不是單純的內容或產品驅使。它們極其重視培訓整體質量——滿足甚至超過“顧客”的期望,既追求效率又重視反饋和靈活機動。
培訓已不被看作是某一個部門的工作。遠在培訓課程被設計以前,而且在培訓結束之後,教員都在參與培訓管理決策。今天,績效好的培訓機構已從把機構看作是一群部門的組合觀點,轉向把機構看作為管理核心業務的一個系統。各個部門密切配合,建立了交叉職能團隊。它們創造了一種“企業文化”,組織的所有成員都有“顧客”意識。正如哈佛大學里維特教授所說:“如果你不想顧客,你就不是在思想。”

具體意義


整體培訓的具體意義可以從微觀角度,借鑒“整體產品”(《營銷管理》,Philip Kotler)的三層次理論模型加以解釋:任何一個培訓項目都包括以下三個層次,它們的相輔相成、密切配合、共同決定培訓過程的質量高低。
(1)核心層:是整體培訓概念中最基本的層次,它為培訓對象提供最基本的利益和效用。培訓理念、培訓課程內容的選擇、品牌教員、教員的溝通能力、教員的課堂組織管理能力、課堂氣氛的營造、教員的激勵方式。
(2)輔助層:多媒體的視覺呈現、培訓傳達方式。
(3)延伸層或配套層:培訓機構的知名度、培訓機構的選址、室內裝修、生活配套設施的完備等等。
引入了“整體培訓”理念后,如何改進培訓質量就可以得到比較滿意的理解。影響培訓質量的因素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複合體。核心層中的培訓理念是“顧客導向”;培訓內容必須是圍繞滿足“顧客”需求這一“內核”的課程設計;教員的課堂組織必須是在傳統培訓方法的基礎上作重大的改進,融入很多現代管理培訓的課堂組織新方法以使培訓對象的學習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遵循“經驗——反思——理論什華——指導行動”的多循環學習圈。品牌教員在這方面具有較多的經驗。輔助層強調了培訓手段的現代化和“人性化”。現代學習理論非常重視課堂視覺“震蕩”效果,而創新的技術,如電腦功能的發展和各種課件製作軟體為此提供了有效的保證,“業內人士”無不得益於此。延伸層或配套層涉及的是如何對培訓機構進行具有附加價值的“包裝”,提升培訓機構的“無形資產”或潛在價值。在現代經濟的各個行業的企業不惜血本增強知名度和美化培訓機構的硬體環境正是出此考慮。很多培訓機構管理者和培訓教員困惑於培訓對象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其實是對培訓的“整體”性缺乏關注和實際行動的外在反映。

結構示意圖


整體培訓概念提出是基於彼得?聖吉提出建立學習型組織的第五項修鍊即“系統思考”。
什麼是“系統思考”?彼得?聖吉認為:“按照系統思考去研究處理事物,就應把所處理的事物看作一個系統。要看到其中的組成部分(元素或子系統),還要看到這些部門之間的相互作用(關聯),並從總體的角度把系統中的人、物、能量和信息加以處理和協調。”他還提出了系統思考的基本要求,即應防止分割思考,要整體思考;應防止靜止思考,要動態思考;應防止表面思考,要作本質思考。以上三項基本原則可以視為判別標準用來鑒定人們對問題的處理是否進行了系統思考後採取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