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0條詞條名為王佳的結果 展開
- 助理研究員
- 《非誠勿擾》嘉賓
- 啟明星辰董事長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得主、北京市高院法官
- 杭州電視台主持人
- 重慶市北碚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重慶醫科大學教授
- 快樂女聲選手
- 北京不凡初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
- 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清華大學教授
- 臨床醫生
- 中國女子足球運動員
- 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講師
- 松下健康醫療公司藥劑自動化設備銷售主管
- 西南大學數學統計學院教授
- 海南省僑聯副秘書長
- 華中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 醫生
- 長沙鐵路運輸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
- 長沙理工大學講師
- 福州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講師
- 原滿洲里市互市貿易區主任助理
- 模特
- 瀋陽市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
- 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
- 北京市丰台區南苑醫院專家
- 蔡旗鄉農技站站長
- 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
-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審判員
- 華西醫院泌尿外科教授
- 江蘇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 馬金人民法庭庭長
-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工作者
- 東莞百中合德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 四川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助教
- 長春市中醫院總部肺病科護士
- 雨湖區廣場街道南盤嶺社區黨總支書記
- 西湖區南昌市朝陽新城第一幼兒園教師
- 永達理上海靜安營業部儲備部經理
王佳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得主、北京市高院法官
王佳,男,2005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后以綜合素質測評第一的成績進入原北京市崇文區人民法院。現為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先後獲得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首都文明職工、北京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目前,兼任中國政法大學北京校友會理事。
2013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王佳法官2005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畢業後進入原北京市崇文區人民法院,現任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官,曾獲得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首都文明職工、北京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2013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目前,同時兼任中國政法大學北京校友會理事。他,就是王佳,是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綜合處的一名法官,也是北京政法系統歷史上獲得這些榮譽最年輕的人。
24歲被評為北京市經濟技術創新標兵;25歲被評為“首都文明職工”;26歲榮立個人二等功、榮獲首都勞動獎章;27歲入選“十百千”人才工程、獲評北京市勞動模範;29歲當選北京市黨代表;30歲當選北京市政法衛生文化工會委員、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是北京法院歷史上這些榮譽最年輕的獲得者。
他就是王佳法官,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綜合處的一名“ 80后”年輕人。他是新時期實幹成才的青年榜樣,他的奮鬥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只有實幹,才是青年成才的唯一捷徑。
在實幹中不斷積累
2005年,王佳從中國政法大學進入北京市崇文區人民法院工作。
剛參加工作時,單位領導安排他到主要負責隊伍建設工作的組織宣傳科工作。這與他的職業規劃有一些小小的差別,但他還是服從組織安排,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了工作中。
雖然身在組工部門,但他清楚地知道,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法院審判工作的狀況才能做好隊伍建設工作。為此,在剛參加工作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他就走遍了法院的每一個部門,掌握了很多事關法院發展的第一手資料。在對法院各部門有了基本的了解后,他開始有意識地到審判實踐中鍛煉自己。在隨後的半年時間裡,他旁聽過案件審理,整理過案卷材料,參與過緊急執行,接待過信訪群眾,在審判工作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他的身影。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黃進會見王佳法官
第一件事是為了對崇文法院發展的歷史有更為全面深刻的認識,他翻遍了崇文法院自1952年建院以來的所有《大事記》和其他重要歷史資料,他希望從法院厚重的歷史中找到推動法院再次發展的智慧。那段日子,他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檔案室度過的。
第二件事是為了對崇文法院審判工作的基本情況有更為直觀的認識,他查閱了崇文法院有司法統計以來的所有審判數據,並結合幾個重要的司法評價指標,和全市法院的數據進行了細緻的基礎計算和對比分析。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找到法院審判工作的差距所在,下一步的工作才會更有針對性。
直到現在,他還對崇文法院的院史爛熟於胸,還可以準確地說出該院每年的重要審判數據。為了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他堅持不斷地學習,工作再忙再累,也沒有停止過學術研究。參加工作7年多來,他先後承擔了11項省部級以上重點科研課題,15次在省部級以上學術研討中獲獎,在各類刊物發表學術成果11篇,調研成果先後10次得到上級領導的批示肯定,所有的學術成果都實現了成果轉化,破解了一批制約法院發展的核心問題。紮實的學習研究,為他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實幹中推動創新
2010年6月,第一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徵集評選活動進入網上投票和專家評審階段,北京市崇文區人民法院的“支部樣板化建設”從2100多個各地選送案例中脫穎而出,入圍220個最終候選名單。這是全國法院系統唯一入選的黨建創新案例,邁出了法院系統加強基層黨建創新的重要一步。
而就在幾天前,最高人民法院在崇文法院召開黨建工作現場觀摩會,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周澤民帶領最高人民法院各支部書記一行50餘人,來到崇文法院聽取關於“支部樣板化建設”的情況彙報。他在觀摩會上直言,“崇文法院的經驗可信、可敬、可學!”
誰也不會想到,這項引起最高人民法院領導高度關注的黨建創新工作,竟然來自一名年僅24歲的年輕人的提議和他三年堅持不懈的努力。
2007年,在歷時一年半時間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后,他向院領導提出了在全院推行“支部樣板化建設”,開展“八大樣板工程”的建議。這個建議一提出,就得到了院領導的充分肯定。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裡,他負責開展的“八大樣板工程”一直成為該院的重點工作。這個大膽的建議改變了以往的法院管理模式,創新了隊伍建設的平台載體,為崇文法院“由點及面、以點帶面”的跨越式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在“八大樣板工程”建設過程中,他又注重加強對各樣板承建庭室的指導,幫助各庭室對已有的工作經驗進行總結提煉,對今後的工作思路進行探索創新。2007年,他完成了共計五萬餘字的“八大樣板工程”的頂層設計方案,為每個樣板都設計了獨立的價值理念和運作模式,以清晰的結構和線條展現出從思路到措施,從體例到步驟,從階段到過程,從動機到效果的演化脈絡,給人以想幹什麼,想怎麼干,想干出怎樣成效的明示,以更高的認識把握和指導了工程實施的全過程,以有效的措施保證了各種思路變為建設成果。
在他的總結提煉下,崇文法院“先行調解、調判分流”改革工作,“恢復性司法模式”的本土化嘗試,“關愛司法”模式,規範化警務管理模式,司法為民“八項承諾”,“陽光執行”五項制度等審判工作的創新舉措推動了崇文法院的快速發展。這種將支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審判工作發展的“職能優勢”,將支部的“堡壘作用”轉化為審判工作的“樣板作用”的工作方法,在基層審判工作中體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崇文法院“院有特色、庭有亮點”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八大樣板工程”也先後被市委政法委和市高級人民法院評選為基層黨建創新經驗,《人民法院報》評論員評價八大樣板工程,是新時期人民法院“以黨建帶隊建、以隊建促審判”的首都經驗、崇文模式。在“八大樣板工程”的有力帶動下,2009年,崇文法院時隔六年重返“北京市先進法院”行列,首次被評為“北京市人民滿意的政法單位”。
時任北京市崇文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的高曉陵已調任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歷歷在目,“王佳是一個具有很強的改革創新能力、能夠敏銳地把握事物發展方向的年輕人,他推動的很多改革創新舉措都使法院面貌煥然一新。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當時的崇文法院,質疑改革的聲音越來越少,鼓勵創新的力量越來越大。”
改革總要觸動利益,總會帶來爭論,總有各種阻力。而且作為一名年輕幹部,他更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和非議。但是在這些壓力和非議面前,他沒有退縮。因為他堅信只有改革,才能推動發展。除了“八大樣板工程”外,他開始在更多的工作中放手改革。
他率先提出了“職能型黨小組”建設設想,在崇文法院設立了8個職能型黨小組,在最小司法職能環節中建立黨的組織,向黨建工作延伸到了司法審判的最前沿。
他推動開展“民主建設主題月”活動,引入以“民主建設”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提出的以“民主發展”推動“科學發展”的思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他探索開展了“司法效能建設”,研發司法效能管理系統,使法官工作業績第一次有了直觀的量化評價。
他開展“存案調控法”,通過計算分析“存案工作量”的警戒線,找到了審判工作中群眾對“司法效率”忍耐的底線和法官對“高效司法”自律的底線,有效推動了均衡結案。
7年多來,王佳立足本職創新工作法33項,絕大部分都已成為推動法院快速發展的核心工作,他逐漸成長為北京市法院系統改革創新的青年排頭兵。
在實幹中攻堅克難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作為一名80后的年輕幹部,他表現出一般年輕人少有的韌勁和拼勁。“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2012年,民革北京市委向政協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交了黨派團體第0077號提案“關於進一步完善我市人民陪審員工作的建議”。提案經多位市委主要領導同志批示後轉來北京高院辦理。高院黨組高度重視,指定由政治部綜合處主辦提案。
近年來,人民法院陪審工作主要由各級法院屬地負責,高級法院主要負責協調有關選任工作、開展教育培訓工作,且高院審理的案件很少邀請人民陪審員參審,加之多年來法院系統尚未形成較為暢通的管理機制,人民陪審員管理工作在北京高院的基礎還很薄弱。
收到提案辦理的通知后,處長將這項工作交給了王佳法官。北京高院綜合處負責人劉玉民坦言,“這項工作對於我們來說是一項全新的工作,人民陪審管理工作職能調整到綜合處幾乎是與提案同一個時間。這樣的黨派提案我們承辦的並不多,引起了市委領導高度重視,我們深感責任重大。”
正當大家都不知從何入手時,王佳提出了“先調研摸底、再確定方向,邊辦理提案、邊推進工作”的思路。在得到領導的支持后,他組織開展了全市法院多年來最大規模的人民陪審工作專題調研。他先後組織召開了9個人民陪審工作座談會,深入7個法院開展實地調研,向全國7個人民陪審工作先進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高級法院開展電話調研,向法官、人民陪審員、當事人和律師發放調查問卷339份。
由於各級法院還沒有建立起規範的人民陪審工作台賬制度,在整個調研過程中很多數據都需要逐件、逐項地翻閱檔案資料,查閱《審判志》。經過深入細緻的調研,王佳完成了近4萬字的調研報告,整理了5000餘項基礎數據,製作了78張分析圖表,為人民陪審工作積累了寶貴的資料文獻。
在此基礎上,他針對調研發現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他積極與市財政局、市司法局等有關單位調研會商,不厭其煩地一次次與他們交換意見、爭取支持。在紮實的調研基礎上,他提出了建立人民陪審“3721”工作模式的建議,得到了高院領導的肯定和有關單位的認同,先後就加強人民陪審工作下發四個指導文件,有力推動了北京法院人民陪審工作的發展。北京法院人民陪審員參審率從2010年的33.3%躍升至2012年的72.8%,實現了“兩年翻番”的跨越式發展。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國推廣了北京法院的人民陪審工作經驗。
當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陸益龍在民革北京市委提案辦理通報會上翻閱著這份人民陪審工作調研報告時,也由衷地感嘆:“這份調研報告即使在專業人士看來,也是一份具有極高專業學術水平和較強理論實踐意義的不可多得的學術成果。”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官王佳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各界對法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吳在存直言,“一些長期困擾法院發展的瓶頸問題,亟待破題攻關。在事關北京法院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課題面前,王佳都是主動請戰,高質量地完成了課題攻關任務,表現出了一個年輕人所少有的責任與擔當。”
他先後兩次承擔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中國當代法治思想的產生、演進及影響研究》和《審判組織設置方式改革研究》的攻關任務,其中正在進行的審判組織設置方式改革項目對北京法院審判工作發展意義深遠。
他承擔的《司法公信力建設體系的框架性研究》的重點課題,深入分析了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基礎,從司法信用體系和公眾信任體系兩個層面架構了司法公信力的建設體系,對司法公信力的現狀進行了實證分析,並根據司法公信力建設的體系架構給出了對策思路,在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和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年會中獲獎,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他承擔的北京市法院重點調研課題《中國法官激勵機制研究》,構建了適用於法官的“三角激勵模型”,並藉此模型對十種激勵手段進行了驗算,明確了法官激勵機制建設的十個方向。研究成果在北京市第22屆“丹柯杯”優秀研究成果評比中獲一等獎,並最終轉化為北京法院法官職業激勵機制建設的具體舉措。
在實幹中奉獻青春
王佳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雙雙下崗,父親還重病纏身。大學的時候,他一直利用課餘時間在外做家教湊齊生活費。回憶起那段困難的日子,他笑言他和他的室友也貼過“小廣告”推銷自己,有幾份家教都是通過“小廣告”找到的。
生活的不幸,教會了他如何堅強地成長,也教會了他如何感恩。他珍惜自己的工作機會,幾乎把全部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審判事業。他把自己年休假,探親假,甚至婚假都留給了工作,“5加2”、“白加黑”是他工作的常態。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裡,每個晚上他幾乎都是在法院度過的。工作7年多來,他每年撰寫的各類文字材料超過了100萬字,平均每個工作日要撰寫超過4000字的文字材料。他經常對身邊的同志說,“只有你把工作當回事,組織才有可能把你當回事。”
2009年11月,為了組織好雪后的第一場全院活動,他在趕路的時候不慎摔倒,造成了右手腕韌帶撕裂。醫生為他開出了兩周的病假條,並要求他必須打上石膏固定后靜養,不能再用右手做包括打字在內的各種運動。對於他來說,右手打上石膏就意味著停止工作。而此時,正值該院啟動司法效能建設,爭創一流法院最為緊張的關鍵時刻,他婉言謝絕了醫生的要求,不打石膏、堅持工作。由於右手始終處於活動狀態,他右手腕的韌帶長期沒有得到修復,至今仍時有疼痛。
2013年1月,他被上級領導機關抽調參與一項重要材料的撰寫工作,由於時間很緊任務又重,加班加點成為了他工作的常態。然而就在那個時候,她的妻子不幸流產,這對於他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一般。醫生囑咐必須卧床休養1個月以上,需要休息和調養,否則將對她的身體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可是父母又不在身邊,沒有人能夠照顧他的妻子。一邊是需要人照顧的妻子,一邊是片刻耽誤不得的工作任務,王佳陷入了從未有過的掙扎之中,他心急如焚。而每當想起他虛弱的妻子,他內心的痛苦無法言語。
他的妻子敏感地發現了他內心的糾結,不斷地鼓勵他,“我這邊你放心吧,我自己可以照顧自己的!上級領導抽調你去工作,是對你的信任,對人民法院幹部的信任,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掉鏈子,不能給法院丟臉!”兩個人就這樣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他沒有將家庭的困難向上級領導訴說,而是自己想方設法地克服。為此,他每天5點半就要起床,先給妻子做完一天的早餐和午餐再去上班。每天晚上回家后,他給妻子做完晚餐並收拾完家務后還要繼續加班撰寫材料,經常要工作到深夜,每天休息的時候只有兩三個小時。那段時間在外人看來是極為辛苦的時期,可在他們兩人的眼裡,這患難與共的日子卻也是最甜蜜幸福的日子。
作為一名年輕人,他善於帶動身邊年輕幹警,積極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成為了廣大年輕幹警的典型代表。作為一名年輕的黨代表,他積極建言、認真履職,在列席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分組討論期間,列席他們小組參加討論的市委領導點名讓王佳談談自己的想法。他向領導和代表介紹了北京法院工作近年來的發展情況,並結合十八大精神談了自己對中國法治建設的發展前景,得到了與會領導和代表們的高度評價,認為他展現了一線年輕代表的朝氣活力。在小組討論《全會決議》的討論稿時,他大膽地提出了是否可以在決議中增加有關“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表述,以呼應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推進法治建設的重大部署,得到了市委領導的肯定,《全會決議》最終採納了他的修改建議。
王佳對工作和生活的執著,在中國政法大學讀書時就體現了出來。大學時候,他是幾個學生社團的負責人,還擔任了班長的工作。在他的帶領下,他們班級制定《班級章程》、舉辦系列講座、開辦模擬法庭、出版班報《爭鳴》,成為了法大校園裡小有名氣的優秀班集體,受到了學校的表彰。很多同學開玩笑說他一定是精力過剩,他自己笑言“那樣活得充實”。
這種執著還體現在了他對辯論的執著。在法學院校,辯論有著獨特的影響力,幾乎每個學生都會或多或少與辯論結緣。他對辯論也有著特殊的情節。剛進入大學不久,他就在新生辯論賽中嶄露頭角。沒過多久,學校選拔優秀辯手征戰第三屆全國大專辯論會。通過幾輪嚴格的一對一實戰辯論,他被選拔進入了校辯論隊,剛剛大一的他成為了校辯論隊最年輕的辯手之一。那一年他們在第三屆全國大專辯論會上獲得了第三名。
雖然那個時候他還只是替補隊員,但是看著師兄師姐們在全國大專辯論會的賽場上叱吒風雲,他仍然心潮澎湃。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很快從一名校辯論隊的“一年級辯手”,成長為校辯論隊的隊長、教練以及校辯論社“光政辯協”的總教練,多次代表學校在重大辯論活動中獲獎,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辯手。
他對辯論的熱情,使他直到工作以後很多年,他還經常回母校指導辯論。現在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工作的王廣,是他曾經帶過的辯手,在聊起王佳時,他這樣評價道,“在師弟師妹們的眼中,他既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辯手,又是一個低調內斂的師兄,他對辯論義無反顧的執著和儒雅大氣的辯風,影響了法大幾代辯手。”
生活中的王佳是一個活潑開朗、充滿朝氣的年輕人,他喜歡踢球、喜歡看書、喜歡寫作。很多身邊的同事只知道他愛好寫作,卻並不知道他曾經是和韓寒、郭敬明同一時代的“新概念作家”,曾在高中時參加過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獲得二等獎。回憶起那個瘋狂追捧“新概念”的年代,他覺得自己青澀卻又活得自由,這段經歷使他養成了不斷寫作的興趣和習慣。
他還積極參與各種文化活動,他曾代表全區政法系統在全市政法系統禮儀風采大賽中獲得三等獎,在全區青年公務員風采大賽中獲得了第二名,他還帶領法院年輕幹警在奧運啦啦隊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他對生活的熱情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習總書記“實幹興邦”的號召,對於每一個年輕人來說,就要腳踏實地地走好“實幹成才”的第一步。只有當無數的年輕人邁出這“實幹成才”的第一步,才能匯聚起“實幹興邦”的源源動力。越來越多的像王佳法官這樣有追求、有信仰、有敬畏、有擔當的年輕人,正在“實幹成才”的道路上努力奮鬥,追逐著他們自己心中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