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是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國立研究機構。

生化與細胞所成立於2000年5月,由原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與原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整合而成。

據2018年生化與細胞所官網顯示,生化與細胞所有1000餘人從事科學研究,其中一線研究及技術支撐人員近500人;擁有2個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擁有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4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

歷史沿革


前身基礎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
1950年,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成立,其前身是解放前的醫學研究所籌備處。
1958年1月,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生化部分獨立建所,成立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
1964年,中國國家科委指定生物化學研究所承擔發展分子生物學研究的任務。
1967年,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1950男8月,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成立。
1978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合併建所

2000年5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2015年7月,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正式啟動籌建。同年10月,中國科學院印發《中國科學院關於成立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通知》。

科研條件


人員編製

據2018年生化與細胞所官網顯示,生化與細胞所有1000餘人從事科學研究,其中一線研究及技術支撐人員近500人。74名研究組長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5人、上海生科院特別資助人才4人;德國馬普青年科學家組長4人;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13人。
稱號名錄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
劉新垣、洪國藩、裴鋼、戚正武、張永蓮、
張友尚、林其誰、王恩多、李林、徐國良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李載平
創新群體裴鋼、朱學良、李林、周金秋、劉小龍
中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李伯良、李林、裴鋼、宋建國、陳江野、廖侃、吳家睿、
朱學良、丁建平、徐國良、周金秋、孫兵、鮑嵐、曾嶸、
劉小龍、李勁松、惠利健、劉默芳、季紅斌、許琛琦、
張雷、陳劍峰、胡榮貴、曾藝、周斌
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李黨生
上海生科院特別資助人才陳玲玲、程新、孫麗明、歐陽波
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
周小龍、陳銘、周小龍、李榮霞、李青潤、劉如娟、陳躍磊、
張天龍、焦石、楊雯雋、武健、蘭姝珏、朱小燕、田雪瑩
“德國馬普青年科學家組長”入選者裴鋼、胡賡熙、徐國良、周金秋 

研究部門

園區景觀
園區景觀
生化與細胞所形成了以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中心·上海(籌)為支撐的三大研究集群,涵蓋基因調控、RNA、表觀遺 傳學,蛋白質科學,細胞信號轉導,細胞與幹細胞生物學,癌症和其它重大疾病機理五大前沿領域。
據2018年生化與細胞所官網顯示,生化與細胞所獲批成立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共有2個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擁有72個獨立研究組;是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上海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上海細胞生物學學會的掛靠單位。
中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系統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分子男科學重點實驗室

設備資源

據2018年生化與細胞所官網顯示,生化與細胞所建設有7個公共技術支撐平台。
支撐平台名稱儀器設備/提供服務
分子生物學技術平台
擁有公共儀器室、分子影像室、核磁共振分析室、超速離心機室、
樣品製備室、沖片暗室。
細胞分析技術平台
據2018年生化與細胞所官網顯示,該平台主要有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系統、
流式細胞儀、電鏡等大型設施,儀器總價值約為3000多萬元人民幣。
化學生物學技術平台
液體工作站、多標記微孔板檢測儀、高內涵細胞分析儀、分液儀、洗板機、
活細胞長時間動態影像成像分析儀、藥物篩選設計及分子模擬軟體、
全自動化樣品管理設備、自動化液體工作站、自動機械臂等。
動物實驗技術平台
動物行為學分析系統、顯微注射儀、程序化冷凍儀、
活體熒光成像儀、生物學輻照儀、代謝籠、無創血壓計等。
果蠅資源與技術平台
提供果蠅基本遺傳學技術培訓、代為製備果蠅食物及食物原料的分裝轉讓、
果蠅試驗用耗材的轉讓、果蠅品系和cDNA等果蠅試驗相關產品的引進、
果蠅品系寄存、轉基因果蠅的基因克隆及顯微注射、
利用Cas9等技術製備knock-in、knock-out果蠅、常規果蠅品系交流等服務。
斑馬魚技術平台
提供顯微注射系統、體視顯微熒光照相系統等儀器服務;
提供斑馬魚胚胎顯微注射、轉基因斑馬魚、斑馬魚基因敲除等技術服務;
提供斑馬魚品系寄存、代管、繁殖等管理服務。
細胞庫/幹細胞技術平台
據2018年生化與細胞所官網顯示,該平台有四百多種細胞可對外提
供資源共享服務,幾乎涵蓋了細胞生物學研究領域的所有細胞種類。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研究所風貌
研究所風貌
據2018年生化與細胞所官網顯示,生化與細胞所的前身(原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原中國科學 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先後取得了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卵母細胞的受精成熟和單性生殖、家魚的人工繁殖等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原創性成果,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科技進步一等獎。
十三五期間,生化與細胞所圍繞“表觀遺傳調控與功能”、“細胞譜系建立與細胞命運調控”、“重大疾病機理及相關轉化應用”等三個重大科學問題,並在“RNA代謝與功能調控”、“跨膜動態生物過程”、“精子發生與成熟調控”、“幹細胞再生醫學基礎”、“分子細胞科學前沿技術方法”等五個重點培育方向開展科學研究。
部分科研獲獎成果
成果名稱獲獎時間獎勵名稱獎勵等級
固定化5-磷酸二酯酶生產核苷酸新工藝1979國家發明獎三等獎
天花粉蛋白的引產原理進一步研究1979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固定化細胞製備6氨基青黴烷酸新工藝1980國家發明獎三等獎
蓖麻蠶絲腺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一級結構的測定1980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BGV-213酶法報警器固相酶片1980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胰島素分子B22位精氨酸可以被門冬氨酸所代替1980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家蠶細胞質多角體病毒複製機制的研究1980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某些植物病毒診斷及防治研究1980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綠豆胰蛋白酶抑製劑結構功能的研究1980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高純疫辣根過氧化物酶的生產1980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石油酵母代飼料的安全性研究1981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蓖麻蠶核糖核酸基因的限制性內切酶酶切圖譜1981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人胰島素原C肽合成及放射免疫測定1981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研究1982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有尾類胚胎表皮傳導電活動與分化的關係1983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一等獎
人肝癌細胞膜相關胚胎抗原的研究1983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酵母質粒的結構、功能及其基因表達的研究1983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液面法超聲全息成像研究1983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二等獎
結晶天花粉蛋白及其抗早孕1983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人胰島素原C肽的人工合成及放射免疫分析方法1983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1984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我國第一例植物雙聯病毒的發現和分離1984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人乙型肝炎病毒HBVadr亞型基因組的克隆和限制酶切圖譜1984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國蝮蛇蛇毒中舒緩激肽增強肽結構與功能的研究1984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DLL-3大容量冷凍離心機1984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採用辣根皮生產高純度辣過氧化物酶新工藝1984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防老劑D致癌性的動物實驗研究1985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家蠶軟化病病原的鑒定及抗病毒品種篩選1985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乙型肝炎病毒HBVadr亞型表面抗原基因順序及其基因組成順序測定1985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RNA序列分析技術的建立----蓖麻蠶后絲腺體甘氨酸tRNA及與SRNA全核苷酸順序的測定1985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毫微秒脈衝熒光計1985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TGLL-18台式高速冷凍離心機1985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乙型肝炎的重組痘苗病毒疫苗1986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農作物遺傳操縱新技術1986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丙種新的蛋白酶抑製劑的發現及其結構與功能的研究1986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凝集素研究1986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1987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蛋白質功能基因的修飾與其生物活性之間的定量關係1987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蛇肌果糖1,6二磷酸酯酶研究1987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組織培養技術在中藥材地黃中的應用1987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外源基因的酵母表達系統研究1988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5'三聚腺苷酸受體的發現等1988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絨毛膜促腺激素(HCG)在家魚催產中的應用1989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及實驗研究1989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β干擾素的蛋白質工程----β-干擾素結構基因的定向點突變1989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蛇毒細胞毒素蛋白的結構分析及機理研究1989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鴨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發現與研究1989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反密碼環不參與tRNA和合成酶相互識別1989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科院標準(科研檔案工作規範)1989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克隆與表達1989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農作物遺傳操縱新技術----授粉后外源大DNA基因導入植物的生物工程育種技術1989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家兔個體表達系統的建立1990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胰蛋白酶和BowMAN-BIRK型抑製劑複合物系列主體結構1991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酵母酸性磷酸酯酶基因上游調控序列的結構與功能1991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胰島素分子與其受體的結合部位1991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人生長激素基因工程微生物表達系統實驗室研究成果1991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RNA結構功能與進化的研究1992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痘苗表達系統)研製和中試成果1992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人γ干擾素的基因工程研究1992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高溫DNA順序測定系統的創立1992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膽鹼脫氫酶的性質與重組合1992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雄激素對大鼠PSBP基因轉錄的調控研究1993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哺乳動物細胞表達和痘苗表達)的研製和中試1993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tRNA和5SRNA結構功能與進化的研究1993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高溫DNA順序測定系統的創立1993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DNA和DNA----蛋白質複合物結構的掃描探針顯微學研究1994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DNA和DNA蛋白質複合物結構的掃描探針顯微學研究1994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特異性精子膜蛋白的結構功能及其基因克隆表達1995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桑黃化型萎縮病病原及防治技術體系1995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乙型肝炎免疫耐受動物模型的確立及消除免疫耐受狀態的應用研究1996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基因工程人γ型干擾素的研製中試生產及臨床應用1996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DNA和DNA-蛋白質複合物結構的掃描探針顯微學研究1997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雄激素對大鼠PSBP基因轉錄的調控研究1997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DNA和DNA蛋白質複合物結構的掃描探針顯微學研究1997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兩棲類胚胎表皮的興奮性及興奮性的傳播1997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基因工程人白細胞介素-2的研製中試生產及臨床應用1997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蛋白酶抑製劑結構與功能的研究1998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與治療研究1998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巨噬細胞免疫調變和信號轉導研究1998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蛋白酶抑製劑結構與功能的研究1999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轉移核糖核酸--結構/功能與合成1999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江浙蝮蛇磷脂酶A2三維結構與功能2000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一省市企業合作獎2000中國科學院與省市企業合作獎一等獎
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2001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氨基醯-tRNA合成酶及其與相關tRNA的相互作用2001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蛋白激酶在阿片類物質介導的信號轉導和耐受依賴中的作用2002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2002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家蠶生物反應器生產生物製品的方法2004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核糖體失活蛋白與核糖體RNA結構與功能的研究2005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與其它細胞信號通路間的對話機制2007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精子在附睾中成熟的分子基礎研究2008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DC細胞活化調控與Th細胞分化機制在免疫相關疾病中的研究2013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學術期刊

《Cell Research》是細胞研究(英文版),被CA化學文摘(美)(2014)、SCI科學引文索引(美)(2017)、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Pж(AJ)文摘雜誌(俄)(2014)、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等收錄。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是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英文版),被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等收錄。
學術期刊
學術期刊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等收錄。
生命的化學》重點刊登綜述性、進展性文章,反映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及生命科學相關領域中國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介紹有關的研究技術及學術活動信息,設有綜述、教學、科普園地、信息動態等欄目。被CA化學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2008年版)收錄。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收錄,被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主要刊載以中文或英文撰稿的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及其相關領域具有創新性的基礎及應用基礎原創性研究論文和反映中國國內外生物科學前沿或熱點領域的綜述性文章,還設有特約綜述、研究簡報、技術與方法、教學研究、熱點評析、幹細胞研究等欄目。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據2018年生化與細胞所招生簡章顯示,生化與細胞所擁有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4個、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
大樓鳥瞰圖
大樓鳥瞰圖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博士點:生物學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博士點: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生物學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生物工程

教學建設

• 獎助體系
生化與細胞所研究生可以申請中科院院長獎學金、朱李月華獎學金、地奧獎、(輝瑞)獎學金、王應睞獎學金等獎學金項目。
• 學生概況
據2018年生化與細胞所官網顯示,生化與細胞所共有在學研究生與博士后近700人。
2000—2015年,研究生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9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獎4人、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5人。

合作交流


據2018年生化與細胞所官網顯示,生化與細胞所與德國馬普學會共建馬普客座實驗室,與亞太分子生物學網路組織(A-IMBN)簽署Professorship合作協議並共建聯合實驗室,與7位海外華裔專家共建信號轉導研究中心;建立以6位海外華裔專家和7位所內專家為核心的中科院創新團隊國際合作夥伴,致力於整合性癌症生物學研究的探索。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生化與細胞所標識是其英文簡稱“SIBCB”的藝術圖案。 

精神文化

“獻身、求實、團結、奮進”八字所訓,由名譽所長王應睞1990年題寫。 
生化與細胞所的精神是嚴謹求實、團結拼搏、與時俱進。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社團活動

生化與細胞所設有學生會與樂智社、足球協會、游泳協會、羽毛球協會等社團,並開展相關主題活動,以及舉行學術沙龍等活動。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所長劉小龍
黨委書記倪福弟
副所長周金秋、趙允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劍峰 

歷任領導

職務姓名任期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王應睞1958—1984
林其誰1984—1995
李伯良1995—2000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所長貝時璋1950—1957
貝洗1958—1962
庄孝僡1965—1984
王亞輝1984—1991
郭禮和1991—2000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李伯良2000—2002
李林2004—2009
林安寧2009—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