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搏

動脈搏動

脈搏是左心室收縮時動脈內的血流波動在血管壁的體現。在左心室每一次收縮時,血液被泵入主動脈,主動脈壁的彈性使動脈擴張接受泵入的血液,血液在全身動脈內波動,這種波動被稱為脈搏。脈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循環系統的功能狀態,如心率、心縮力量、動脈管壁性能等,也間接反映機體的功能狀態。成人脈搏波動60~100次/分鐘,所有影響心率和心輸出量的因素均可以影響脈搏。脈搏是左心室收縮時動脈內的血流波動在血管壁的體現。在左心室每一次收縮時,血液被泵入主動脈,主動脈壁的彈性使動脈擴張接受泵入的血液,血液在全身動脈內波動,這種波動被稱為脈搏。脈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循環系統的功能狀態,如心率、心縮力量、動脈管壁性能等,也間接反映機體的功能狀態。成人脈搏波動60~100次/分鐘,所有影響心率和心輸出量的因素均可以影響脈搏。

影響脈搏因素


● 脈搏波動會隨著年齡、性別、活動和情緒等因素而變動。
● 1.年齡
● 新生兒脈搏為130~140次/分鐘,3~5歲兒童脈搏為100~120次/分鐘,l0歲左右兒童脈搏為90~100次/分鐘。青壯年脈搏為60~100次/分鐘,老年人脈率減慢,約為55~60次/分鐘。
● 2.性別
● 同年齡的女性脈搏較男性稍快。
● 3.疾病
● 發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患者脈搏增快。
● 4.其他
● 情緒、運動、進食、體溫升高、血壓增高等均會影響脈搏。

測量方法


● 測量脈搏時,多採用位於骨表面易於觸及的淺表動脈,如橈動脈。如腕部有傷口、骨折等疾病史,也可檢查頸動脈、肱動脈、股動脈、足背動脈等。測量時,應併攏示指、中指、環指,將三指指腹置於手腕橈動脈處,仔細感覺脈搏搏動情況,一般情況下測30秒,將所測脈搏數值乘以2,即為每分鐘的脈搏次數。心臟病或異常脈搏者應測1分鐘。在測量脈搏的過程中,除計算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外,還應注意脈搏搏動是否均勻、規則,間歇時間是否相等,搏動的強弱是否一致等。

異常脈搏


● 脈搏異常時可從脈搏的脈率、脈律、強弱、波形等表現出來,故檢查脈搏時需注意以上因素。
● 1.脈率
● 脈搏可增快或減慢,增快可見於發熱、貧血、疼痛、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心力衰竭等;減慢見於傷寒、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或服用某些藥物(心得安、地高辛等)。另外,要注意正常人脈率和心率相等,但某些心律失常時,可出現脈搏短絀現象,即脈率少於心率。
● 2.脈律
● 指心臟搏動之間的間歇,是心臟搏動節律的反映。在心律失常時,脈律出現不規整。Ⅱ度房室傳導阻滯時心房激動不能下傳心室,出現脈搏脫落,脈律不規則,稱為脫落脈。
● 3.脈搏強弱
● 取決於每次心室收縮時流經動脈的血流量。血流量多時,脈搏增強,稱為洪脈,多見於發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症、主動脈瓣關閉不全;血流量減少時,脈搏減弱。稱為細脈,見於心力衰竭、主動脈瓣狹窄和休克等。
● 4.波形
● 正常脈搏波形包括升支、波峰和降支,升支陡直,降支較平緩,降支上有一切跡,繼之一小的波峰。搏脈重複是指脈搏降支后的小波峰增大,能夠被觸及,即收縮期和舒張期各觸及脈搏一次,脈搏重複見於傷寒、長期發熱。交替脈是指節律正常而強弱交替出現的脈搏,見於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壓性心臟病、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奇脈是指吸氣時脈搏減弱而呼氣時脈搏恢復的現象,多見於縮窄性心包炎、心包積液、心包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