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智能的結果 展開

智能

心理科學術語

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總稱,中國古代思想家一般把智與能看做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

概念


智能,即智識的功能表現,就是人類智識的功能,突出表現於智謀與才能。
與智能搭配可以組成很多詞,與智能教育,智能意識,智能文明期等。智能教育就是老子所預言和揭示的“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的教育,只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教育,缺乏對慧識和性識的開發。中華德慧智教育就是以德居中,全面開發慧識和智識的全方位立體式教育,是面向未來,面向優秀優秀傳統道德根文化的教育。
縱觀當今社會,在智識當中,由於唯我獨尊,唯智為上,崇拜金錢,使得人們迷失了智德,意識與智識貪圖享樂的社會風氣障礙屏蔽著對天陽智德能量的汲取。智能科技雖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享受,卻也在不斷地促成以及加劇生命意識與智識功能的廢用性萎縮蛻化,同時也破壞著地球的生態平衡,透支著人類的生存本錢。
人類目前所崇尚的智能,其實早已偏離了五德中智德的軌道,陷入老子所言的“愚知”、“昧智”狀態而不覺。
如何才能使人類的智能脫去愚昧而親近天陽智德,信智禮具備而實現明智,使智能、智識名副其實,符合智德的本義,沿著正確的方向得到提升和發展,真正地造福於人生,而不再發生竭澤而漁或利令智昏的人生悲劇;造福於社會,而避免出現一些科學家所擔心的人工智慧招致人類滅亡的結果;造福於地球,而從盲目索取、自毀家園的泥潭中得以自拔,這就需要修身,走進五德修身文化,學習凈化提升自己的認識。

出處


人類目前所崇尚的智能,其實早已偏離了五德中智德的軌道,陷入老子所言的“愚知”、“昧智”狀態而不覺。
如何才能使人類的智能脫去愚昧而親近天陽智德,信智禮具備而實現明智,使智能、智識名副其實,符合智德的本義,沿著正確的方向得到提升和發展,真正地造福於人生,而不再發生竭澤而漁或利令智昏的人生悲劇;造福於社會,而避免出現一些科學家所擔心的人工智慧招致人類滅亡的結果;造福於地球,而從盲目索取、自毀家園的泥潭中得以自拔,這就需要修身,走進五德修身文化,學習凈化提升自己的認識。
《管子·君臣上》:“是故有道之君,正其德以偷摸蒞民,而不言智能聰明。”意思是在古代,如果是有道的國君,也就是指通過修身而達到具有德和道的君主,必然會正以明德、順天應人地統帥自己的子民,而不是在社會上去提倡和鼓勵後天有為的智能聰明才技,從而把民眾引向陰我心滋長、妄意膨脹,追名逐利、貪得無厭的歧途。

含義


《荀子·正名篇》:“所以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謂之能,能有所合謂之能”。其中,“智”指進行認識活動的某些心理特點,“能”則指進行實際活動的某些心理特點。
也有不少思想家把二者結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呂氏春秋·審分》:“不知乘物而自怙恃,奪其智能,多其教詔,而好自以,……此亡國之風也。”東漢王充更是提出了“智能之士”的概念,《論衡·實知篇》:“故智能之士,不學不成,不問不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他把“人才”和“智能之士”相提並論,認為人才就是具有一定智能水平的人,其實質就在於把智與能結合起來作為考察人的標誌。

智能的分類


根據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人類的智能可以分成七個範疇:1.語言 (Verbal/Linguistic) 2.邏輯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間 (Visual/Spatial) 4.肢體運作 (Bodily/Kinesthetic) 5.音樂 (Musical/Rhythmic) 6.人際 (Inter-personal/Social) 7.內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1、語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是指有效的運用口頭語言或及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並理解他人,靈活掌握語音、語義、語法,具備用言語思維、用言語表達和欣賞語言深層內涵的能力結合在一起並運用自如的能力。他們適合的職業是:政治活動家,主持人,律師,演說家,編輯,作家,記者,教師等。
2、數學邏輯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
是指有效地計算、測量、推理、歸納、分類,並進行複雜數學運算的能力。這項智能包括對邏輯的方式和關係,陳述和主張,功能及其他相關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他們適合的職業是:科學家、會計師、統計學家、工程師、電腦軟體研發人員等。
3、空間智能( Spatial intelligence )
是指準確感知視覺空間及周圍一切事物,並且能把所感覺到的形象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力。這項智能包括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關係很敏感。他們適合的職業是:室內設計師、建築師、攝影師、畫家、飛行員等。
4、身體運動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
是指善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思想和情感、靈巧地運用雙手製作或操作物體的能力。這項智能包括特殊的身體技巧,如平衡、協調、敏捷、力量、彈性和速度以及由觸覺所引起的能力。他們適合的職業是:運動員、演員、舞蹈家、外科醫生、寶石匠、機械師等。
5、音樂智能( Musical intelligence )
是指人能夠敏銳地感知音調、旋律、節奏、音色等能力。這項智能對節奏、音調、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強,與生俱來就擁有音樂的天賦,具有較高的表演、創作及思考音樂的能力。他們適合的職業是:歌唱家、作曲家、指揮家、音樂評論家、調琴師等。
6、人際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別人和與人交往的能力。這項智能善於察覺他人的情緒、情感,體會他人的感覺感受,辨別不同人際關係的暗示以及對這些暗示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他們適合的職業是:政治家、外交家、領導者、心理諮詢師、公關人員、推銷等。
7、自我認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是指自我認識和善於自知之明並據此做出適當行為的能力。這項智能能夠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意識到自己的內在愛好、情緒、意向、脾氣和自尊,喜歡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適合的職業是:哲學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學家等。
8、自然認知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是指善於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事物,對物體進行辯論和分類的能力。這項智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有著敏銳的觀察能力,能了解各種事物的細微差別。他們適合的職業是:天文學家、生物學家、地質學家、考古學家、環境設計師等。

智能能否製造


一般認為智能是知識和智力的總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礎,後者是指獲取和運用知識求解的能力。智能製造應當包含智能製造技術和智能製造系統,智能製造系統不僅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知識庫,具有自學習功能,還有搜集與理解環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並進行分析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的能力。
智能製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製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製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製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從智能製造系統的本質特徵出發,在分散式製造網路環境中,根據分散式集成的基本思想,應用分散式人工智慧中多Agent系統的理論與方法,實現製造單元的柔性智能化與基於網路的製造系統柔性智能化集成。根據分佈系統的同構特徵,在智能製造系統的一種局域實現形式基礎上,實際也反映了基於Internet的全球製造網路環境下智能製造系統的實現模式。
所謂的智能機器也就是智能機器人,它給人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一個獨特的進行自我控制的“活物”。其實,這個自控“活物”的主要器官並沒有像真正的人那樣微妙而複雜。智能機器人具備形形色色的內部信息感測器和外部信息感測器,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除具有感受器外,它還有效應器,作為作用於周圍環境的手段。這就是筋肉,或稱自整步電動機,它們使手、腳、長鼻子、觸角等動起來。由此也可知,智能機器人至少要具備三個要素:感覺要素,運動要素和思考要素。智能機器人是一個多種高 新技術的集成體,它融合了機械、電子、感測器、計算機硬體、軟體、人工智慧等許多學科的知識,涉及到當今許多前沿領域的技術。機器人已進入智能時代,不少發達國家都將智能機器人作為未來技術發展的制高點。美國、日本和德國目 前在智能機器人研究領域佔有明顯優勢。近年來,中國大力研發智能機器人,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科學技術向來是把“雙刃劍”,智能機器人技術在發揮其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會給人們帶來社會和倫理問題。因此有人擔憂:智能機器人將來是否會在智能上超越人類,以至對就業造成影響,甚或威脅人類的生命財產?其實,這方面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智能機器人並非無所不能,它的智商目 前只相當於4歲的兒童,它的“常識”比正常成年人就差得更遠了。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早在1990年發表的《論機器人》一文中就指出:機器人在工作強度、運算速度和記憶功能方面可以超越人類,但在意識、推理等方面不可能超越人類。日本機器人專家廣瀨茂男教授最近也指出:即使智能機器人將來具有常識,並能進行自我複製,也不可能帶來大範圍的失業,更不可能對人類造成威脅。只有正確看待和使用智能機器人,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務人類、造福人類。
在2016中國智能製造業年會上,21世紀經濟報道發布了《2016中國製造業競爭力調研報告》。報告顯示,目 前我國智能製造走了不到30%的路程,到2025年,我國智能製造將能夠走過超過50%。面對中國製造2025和工業4.0,傳統製造業轉型來到了十字路口,如何找准產業定位,在信息化時代加快傳統產業轉型,是擺在政府和企業面前的共同課題。據了解,目 前,我國智能製造已開始呈現出多線並進的發展趨勢,項目已覆蓋23個行業,裝備製造是我國智能製造業的重點扶持行業。相較於傳統製造業區域,新的智能製造業主要是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處齊頭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