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火戰機樂隊
美國著名老牌搖滾樂隊
噴火戰機樂隊(Foo Fighters),美國著名老牌搖滾樂隊,成立於1994年。
Foo Fighters由美國經典搖滾樂隊NIRVANA前鼓手Dave Grohl組建。1994年,Nirvana王朝隨著Kurt Cobain的自殺而崩塌之後,身為樂隊鼓手的Dave Grohl開始為自己的音樂前程謀划,於是他創建了了Foo Fighters。他沒有延續Nirvana歇斯底里的Grunge風格,而是走了截然不同的搖滾音樂路線。十幾年來,拿下多座格萊美搖滾獎項。
代表作品:《everlong》《learn to fly》《all my life》……
Dave Grohl
Dave Grohl 吉它、主唱(guitar, vocals)
全名: Dave Eric Grohl
生日:1969年1月14日
父母: James and Virginia Grohl
樂器: 吉他 鼓
故鄉: Seattle WA
現在所在樂隊: Foo Fighters
以前所在樂隊: NIRVANA
加入樂隊及退出樂隊時間:1994-present
Nate Mendel 貝司手
Nate Mendel
以前所在樂隊: Sunny Day Real Estate
加入樂隊及退出樂隊時間:1995-present
Taylor Hawkins 鼓手
生日:1972年2月17日
樂器:鼓
現在所在樂隊: Foo Fighters
加入樂隊及退出樂隊時間:1997-present
Pat Smear 吉他手
生日:8月5日,1959年
Pat Smear
以前所在樂隊: The Germs、NIRVANA
加入樂隊及退出樂隊時間:1995-1997,期間退出樂隊,2006-2009隨隊巡演,
後來又重新加入 2006-present
Chris Shiflett 吉他手
生日:1971年5月6日
Chris Shiflett
以前所在樂隊:Me First and the Gimme Gimmes
加入樂隊及退出樂隊時間:2000-present
前成員
鼓手:
William Goldsmith-drums(1995-1997)
吉他手:
Franz Stahl-lead guitar, backing vocals(1997-1999)
1994- 1995年
1994年當如日中天的Nirvana王朝隨著Kurt Cobain的子彈而崩塌之後,身為樂隊鼓手的Dave Grohl開始為自己的音樂前程謀划。在1994年秋天開始在西雅圖的一家錄音室里與製作人Barrett Jones開始錄製唱片,在這張專輯里Dave Grohl擔任了所有樂器的演奏,當他把這張小樣專輯送給圈內一些人以後,很快引起了唱片公司對Dave Grohl個人唱片合同的爭奪。並不想發行個人專輯的Dave Grohl決定組建一支樂隊,於是他通過妻子結識了Sunny Day Real Estate樂隊的貝司手Nate Mendel,隨後又邀請了Sunny Day Real Estate樂隊的鼓手William Goldsmith加入,以及前Nirvana樂隊和Germs樂隊的吉他手Pat Smear共組建了最初的Foo Fighters樂隊,並且成功地與Capitol唱片公司簽約。 1995年7月4日,源於Dave Grohl那張個人專輯的Foo Fighters樂隊同名首張專輯《Foo Fighters》正式發行,其中的單曲《This Is a Call 》的熱播為專輯在美國本土取得了成功,銷量輕鬆突破了白金。隨後的時間裡他們通過一系列的大規模巡演以及新打榜單曲《Big Me》的成功而進一步擴大了樂隊的影響。
1996-1998年
1996年年末,他們開始和製作人吉爾·諾頓(Gil Norton)一起籌劃第二張專輯。 1997年5月,Foo Fighters樂隊的第二張專輯《The Colour and the Shape》正式發行,併名列 Billboard 200排行榜的第十名,但是這時候樂隊的吉他手Pat Smear宣布離隊,之後Franz Stahl短暫的充當了樂隊的吉他手,這張專輯成為了他們商業銷量最好的專輯,迄今的美國地區總銷量已近200萬張。
1999-2001年
樂隊最成功的單曲之一 - Best Of You
2002-2004年
很少有樂隊像FF一樣,拿了這麼多座格萊美
2005-2006年
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巡迴演出,Grohl不想急於錄製下一個Foo Fighters樂隊的錄音室專輯。Grohl最初打算自己寫歌,但是最後樂隊一起參與了進來。要錄製第五張專輯,樂隊打算轉移到洛杉磯去製作,並建一個自己錄音棚。「我們這個團已經走過十個年頭了,」Grohl回憶樂團剛開始錄製「In Your Honor」時所遇到的瓶頸,「所以我們該怎麼辦?我們要再做一張專輯嗎?要趕快做一張新專輯出來嗎?後來我就有了這個靈感。我想既然過去一年半來我跑遍全世界各地到處拚老命地吼,那現在何不來休息一下做一張以不插電樂器為主的原音風專輯,然後把它做成像是電影配樂的樣子。我們一直都有創作原音風的歌曲,我們寫的大部分的搖滾歌曲都是用木吉他寫的,像是“Times Like These”、“Everlong”等等。我在家裡有間小小的錄音室,我就在我家的錄音室里開始錄下這些音樂,有些是歌曲,有些比較像配樂,這些音樂真的很美,我聽著聽著就想到:等一下,這些音樂聽起來就是幽浮一族的音樂啊!聽起來就像是我們這個團會做的音樂。」
「團里的每個人都貢獻良多,」Grohl繼續說道,「但是我們已經陷在這個狀況里很久了,我覺得是該有所突破的時候了,我們應該要延伸出更多發展空間,我們或許應該來做一張全都用不插電樂器伴奏的專輯,但是我又想到我可不想在參加Reading音樂節的時候扛著台大鍵琴或是什麼笨重的樂器上台表演,而且我們這個團就是得做點搖滾樂,於是我就想,OK,那我們乾脆來做兩張專輯好了。」
「In Your Honor」的雙CD概念由是衍生。所有團員以及製作人Nick Raskulinecz要讓幽浮一族在衝勁十足的強勢搖滾與迷倒女生的溫柔旋律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同時又要區隔出兩者的不同。過去他們在“All My Life”、“Everlong”和“Times Like These”等作品中曾經成功運用兩種風格的化學結合,同時衝擊了聽者在欣賞原音風以及插電搖滾風這兩種曲風時的感受神經,在這套專輯里兩種樂風將有所分野,並將聽者推往硬式和軟式兩種不同境地的極端,蒸餾出兩種樂風最純粹的形式。
「分隔出兩者的不同,」Grohl繼續解釋,「你就能把中間的模糊地帶消除掉。我們可以做出一張比我們以往任何作品都還要更精緻、更美、更有氣氛的原音不插電專輯,也可以做出一張比以往更暴烈、更強勁、更有力的搖滾專輯。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就想說“把中間模糊地帶去除掉,來一次做個兩張專輯,然後把它們擺在一起,你就會達到這個目標”。我從過去就一直都相信我們這兩種風格都可以做得很好,只是沒想到會像這套專輯做出來的結果這麼好。」
「In Your Honor」的第一首單曲是氣勢宏偉的「Best of You」,團員們為這首歌曲傾注以大量的熱情、激情,並與強力鑿刻的旋律共同組合成讓人喘不過氣來的4分16秒。歌詞部分也配合這樣的強烈感覺,不斷重複著:“我發誓我絕不讓步/ 我拒絕”,Grohl在其他部分的演唱表現出他最具代表性的歌聲,在唱到一些歌詞像是“我已厭倦重新開始/在別的地方重新開始”等等時,Grohl的演唱恰如其分地表現出發自內心的真誠情感。難怪“Best of You”已經引起電台的熱烈迴響,並且獲得樂評的一致好評。
這樣的氣勢持續在「In Your Honor」展現強勢搖滾態度的CD1中燃燒。自白式的歌詞與憤怒情緒和歌曲旋律透過微妙的平衡與精巧的技術合而為一地呈現在“No Way Back”、“DOA”以及“The Last Song”等作品中。聽過每一首優秀的歌曲,不難發現為何Hawkins會說「這套專輯里的第一張CD是我們出道以來最棒的一張搖滾專輯」,而Shiflett更等不及要離開團員們自己的606錄音室,出去外面現場表演這些歌曲。CD1中的其他歌曲像是“Resolve”、“The Deepest Blues Are Black”以及結尾曲“End Over End”等等都將樂團的強勢搖滾勁力匯入更多變的節奏以及編曲結構中,就像Hawkins所說的,比好還要更好。
不過Hawkins也很快地澄清說「In Your Honor」的CD1和CD2是兩張截然不同的專輯,因此他們在錄製這兩張專輯時,是以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錄製的。Grohl回憶道:「我們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錄製搖滾風的CD1,然後我想到,OK,我們得開始動工進行原音風的CD2了,不然CD2恐怕會做不出來。所以我叫大家坐下來開會,我跟他們說:『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再繼續吵下去,不再打鼓了,然後等幾天,星期三的時候你再回來錄貝斯部分,星期四的時候你再回來錄吉他部分…』。」
「我們每個人都要全程在場。」Hawkins表示。
「一天要錄一首歌。」Shiflett補充說明。
「大家都有點擔心,因為我們以前沒這樣做過。」Grohl說道,「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很快就接受了這樣的做法,而且很快就習慣了新的工作步調。」Shiflett說這樣比較能自然而然地創作音樂,而Mendel則表示這種方式讓錄音過程更有趣,而且讓團員有更多即興反應的空間。每個人都在場,彼此互相呼應。
團員們為了調性較柔和的CD2,列出了一張他們自己形容為不可能實現的特別來賓名單,結果當這些他們夢想中的合作對象一一答應他們的邀請時,團員們表示他們就好像進入了超現實情境一樣。像是諾拉瓊絲(Norah Jones)就為輕巧的Bossa Nova作品“Virginia Moon”客串演唱並演奏鋼琴,Hawkins形容她的表現「實在是太了不起了,她是絕對專業的藝人」(為幽浮一族擔任吉他技師的Joe Beebe也在同一首歌曲中客串演奏吉他),而用攝影機幫樂團紀錄錄音過程的Danny Clinch在“Another Round”一曲中則露了一手口琴絕技,此外,製作人Nick Raskulinecz也在“On The Mend”里演奏低音大提琴、爵士大師查理海登(Charlie Haden)的掌上明珠Petra Haden為“Miracle”演奏小提琴、石器時代女王樂團的Josh Homme和Grohl在結尾曲“Razor”中用木吉他互相對話,而在“Cold Day In The Sun”里團員們互換角色,由Hawkins負責主唱、Grohl打鼓、Raskulinecz彈貝斯。
然而當傳奇搖滾英雄John Paul Jones現身錄音室時所帶給團員們的震撼,則更是無與倫比。這位齊柏林飛船合唱團(Led Zeppelin)的貝斯手當時飛到美國準備要領取葛萊美獎所頒給他的終身成就獎,他欣然受邀前往幽浮一族的錄音室,為“Miracle”一曲演奏鋼琴,並為“Another Round”彈奏曼陀林。Jones對Grohl的最大貢獻,就是讓Grohl有了死而無憾的感覺:「說真的,Jones能跟我們合作可說是我音樂生涯中的最高潮,因為我從小就很迷齊柏林飛船的音樂-我好像在作夢,想叫人捏我一把告訴我這是真的。」
後來,就像Shiflett所說,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地,原音風的CD2反而倒過來影響了搖滾風的CD1。
「我們後來又重新思考了很多關於CD1的東西。」Hawkins也同意Shiflett的說法。
或者就像Grohl以比較不那麼婉轉的方式所做的解釋:「我們不可能讓原音風的作品壓過搖滾風那張的氣勢太多,所以我們回頭花了三個禮拜左右的時間重新調整CD1的搖滾作品-那三個禮拜每天從中午工作到隔天早上八點,我們花盡心思讓搖滾風的CD1成為我們出道以來最具震撼性的一張專輯。」讓團員們能夠全力以赴像跑馬拉松般地一路不停往終點邁進的最大功臣之一,就是他們自己花錢建造的606錄音室,因為是他們自己的錄音室,所以他們可以不用擔心時間限制,在裡面創作、排練、錄音並且不斷重複錄到最滿意為止,結果呢?「In Your Honor」這套雙CD專輯成為了Grohl相當自豪並視為幽浮一族至今最高成就的作品。
廿年後,某些小孩可能會問他們的父親:「你聽過幽浮一族嗎?我應該要聽他們的哪一張專輯哩?」這時父親就會回答:「In Your Honor」。「就像要聽齊柏林飛船,就一定要聽『身體塗鴉(Physical Graffiti)』專輯一樣,這就是我希望這套專輯所能夠達到的地步,我希望大家聽了以後會說:『喔,FOO FIGHTERS會因為這套專輯而留名青史。』」
2007-2008年
兩年的等待,Foo Fighters獻上搖滾界最為欣喜的大禮《Echoes, Silence, Patience & Grace》,找回十年前合作愉快的搖滾界大師Gil Norton(Pixies、Echo & The Bunnymen、Counting Crows)全權操控。第一支主打單曲〈The Pretender〉,毫無保留的完全火力全開,飆速的吉他與鼓擊,加上Dave高亢嘶吼,已穩坐全美現代搖滾榜冠軍+主流搖滾榜Top7+英國金榜Top28;最具戲劇性編曲的〈Let It Die〉,層次鮮明且起伏頗大的安排,直到最後一刻都讓你呈現熱血沸騰的聆聽情緒;不知是否因為《In Your Honor》雙CD專輯作的太過癮,此次新作中有相當多單曲,幾乎分為前後兩階段落差明顯的編曲鋪陳,〈Come Alive〉就是其中一首表現優異之推薦作;龐克味覺猛力攻擊的〈Cheer Up, Boys (Your Make-Up Is Running)〉,仍架構在不失旋律性的節拍下,快意流泄搖頭晃腦的音場;邀來美國女吉他演奏家Kaki King助陣的純演奏曲〈The Ballad of the Beaconsfield Miners〉,則是Dave獻給即使困在礦坑中的採礦工人,卻仍堅持聆聽Foo Fighters的歌曲給他們力量等待救援之感人創作小品。第六度的出擊,Foo Fighters沒有讓人失望,節奏掌握拿捏得宜,流暢度與狂放悍勁並存,肯定是提升他們至另一高峰的里程碑大作。
《Echoes, Silence, Patience & Grace》為FF帶來五個格萊美提名,並獲得最佳搖滾專輯和最佳硬搖滾表演獎。單曲〈The Pretender〉也被提名為年度最佳搖滾單曲。
2009-2010年
2009年11月3日,樂隊推出了第一張精選專輯《GreatestHits》,並增加了兩首新單曲Wheels和Word Forward。
2011-2012
新專輯在公告牌200上空降第一
專輯的錄製工作開始於2010年8月16日由製作人Butch Vig監製,他之前也在樂隊上張精選集《Greatest Hits》中製作了兩首新歌。專輯是在Dave Grohl的車庫中僅用虛擬樂器錄製的(低成本高回報啊!)。Vig也在MTV台的採訪中說專輯在最後灌制之前幾乎全部使用虛擬樂器演奏的。
這張專輯也與吉他手Pat Smear作為官方成員而合作(自從2007年《The Colour and the Shape》開始),Pat Smear的代替者Chris Shiflett不知道Pat Smear其人,也不知道Pat Smear的歸隊,但是他還是“艱難”地了解了一些關於他的事情,他說:“我開始並不知道他,但當Pat走進錄音室的時候,我們都興奮地瘋狂演奏起來。我和戴夫的關係已經緊張很久了,我們把錄音室搞得一團糟,所有的不快全都煙消雲散了。在那四五個小時里樂隊的動力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那種越來越好的改變”。
憑藉《Wasting Light》這張成功的專輯,在第54屆格萊美大獎中,Foo Fighters六項提名獲得五獎,包括最佳金屬演奏---Walk、最佳重金屬演奏---White Limo、最佳搖滾歌曲---Walk、最佳搖滾專輯---Wasting Light和最佳長篇音樂錄影帶--- Back and Forth,可謂十分風光。
2012 -2013
2012年10月2日,樂隊核心Dave Grohl宣告Foo Fighters將暫時解散,回歸時期未定。原因是Dave Grohl將親自作為導演,拍攝一部名為"Sound City"的紀錄片。講述洛杉磯傳奇錄音室"Sound City"的故事。Dave說這個錄音室在他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當年他還是Nirvana鼓手,傳奇專輯《Nevermind》就誕生於此。
Sound City
我是dave。我寫這封信是想從心底感謝你們所有人,這又是不可思議的一年(確切地說,是我們的第18年)。沒有你們,我們絕對不可能做到這些。
我從不敢想Foo Fighters能走到今天這麼遠,真的,我從沒敢這樣想過。有一段時間我覺得樂隊不能撐過去,也有一段時間我想過要放棄。但是,我不能放棄這個樂隊,我也絕不會!因為它對我而言不僅是一個樂隊,它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家,是我的整個世界。
是的,我是認真的,我不知道Foo Fighters什麼時候才會再次演出。說起來可能很奇怪,但我覺得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離開一段時間是一件好事。這是我們還在這裡的原因之一。懂嗎?我從沒想過離開這個樂隊。所以,有時候是應該把它扔到車庫裡一段時間比較好。
但是,還不是慶功休假的時刻,近期我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到Sound City的紀錄片和專輯的全球發售工作中。未來的一年,將有最大的、最重要的工作要去完成。準備好,它就要來了。
我,Taylor,Nate,Pat,Chris和Rami,我相信我們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還會相見。
謝謝,謝謝,謝謝你們。
Dave
Dave 在2013年年初通過媒體宣布,樂隊將開始錄製Foo Fighters的第八張錄音室專輯。2013年2月20日的全英音樂獎上,Dave在說他將飛回美國與Foo Fighters樂隊的成員一起開始寫他們的第八張錄音室專輯。
專輯
專輯名稱 | 發行時間 |
WASTING LIGHT 2011-04-12 英語 | |
Greatest Hits 2009-11-03 英語 | |
Echoes, Silence, Patience Grace 2007-09-24 | |
the colour and the shape 2007-07-10 | |
skin & bones 2006-11-23 | |
in your honor 2005-06-14 | |
foo fighters 2003-12-12 | |
one by one 2002-10-01 | |
Brain Damage 2001-01-01 | |
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lose 1999-01-01 英語 | |
colour & the shape 1997-10-07 |
概況
二戰中的超級武器 ——記Post-Grunge樂隊Foo Fighters
序言:“在悉尼時我遇到了一位女巫師,她說我原本來自第六維空間,而且是她所遇到的人中最幸運的一個。她問我現在是否非常富有,我隨口答到:‘對,是的。’她繼續說:‘總有一天,再沒有誰能夠和你所擁有的東西相媲美。’我敢發誓她是位絕對正牌的巫師,但我多少還是有些懷疑,不過誰又會真正在意呢?畢竟現在的我依然自我感覺十分良好……”
Dave Grohl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聖經》中曾經說過:“創造歡愉的噪音以歌頌我主耶穌基督。”十年前我覺得“垃圾搖滾”(Grunge)風潮就是那所謂的“歡愉的噪音”,而“涅盤”(Nirvana)也許就是我青春記憶中的“主耶穌基督”。其實無論是在西雅圖還是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那種聲音無疑都是當時最強悍的。雖然今天科特·柯本(Kurt Cobain)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那些飛揚的旋律卻依然殘留在無數熱血青年的腦海中,並期待著有朝一日大家能從“噴火戰機”(Foo Fighters)的身上找到“涅盤”當年所遺失下的答案。
人們提到“噴火戰機”的時候,其實根本無須刻意迴避“涅盤”,兩者間的淵源似乎早已清晰可見了,“噴火戰機”就如同“涅盤”異卵雙生的兄弟,在科特逝去的歲月里留下了無法計算的懸念。當戴夫·格羅爾(Dave Grohl)還是“涅盤”鼓手時他就在家裡錄製了些從未公開發表過的小樣,而這些音樂恰好就是“噴火戰機”的最初作品。不難猜到那些作品中承襲了動聽的旋律和流行的朋克思想,這幾乎和當初的“涅盤”同出一轍,顯得如此巧妙而又順理成章。
開始彈吉他、寫歌
戴夫14、5歲的時候便開始彈吉他、寫歌,並隨著幾支硬核樂隊參加演出。80年代末,不到20歲的戴夫作為鼓手加入了華盛頓硬核樂隊“嚎叫”(Scream)。當“嚎叫”生涯即將結束的時候,他開始在朋友巴瑞特·瓊斯(Barrett Jones)的地下錄音棚錄製自己的東西,其作品出現在“嚎叫”最後一張專輯《摸索》(Fumble)中。在結束了“嚎叫”1990年夏天的巡演之後,戴夫加入了“涅盤”並搬到了西雅圖,從此踏上了閃亮的征途,隨即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西雅圖未眠夜
當“涅盤”的《別介意》(Nevermind)錄製完成後,戴夫重返華盛頓錄製了幾首作品,後來出現在“簡單機械”(Simple Machines)發行的《錶帶》(Pocketwatch)中。雖然1992年的大部分時間戴夫都在為“涅盤”而奔忙,但是他仍然抽時間和已搬到西雅圖的巴瑞特錄製了solo專輯。直到1993年年初戴夫又重新回到了“涅盤”,並參與了《母體中》(In Utero)的錄製,此時那張solo專輯才告一段落。1994年在科特自殺之後,戴夫作為樂隊的鼓手沉默了好幾個月,類似的問題我已不願再提起,因為我知道接下來將是無止境的沉默和追憶。
1994年的秋天,戴夫和巴瑞特找到了一間職業錄音室,用一星期的時間錄製了一些歌曲(它們都出現在了“噴火戰機”的首張專輯中)。在這15首作品中,戴夫幾乎包攬了所有樂器的演奏。不久后戴夫的solo專輯計劃成了許多製作公司競相爭奪的熱門目標,但是戴夫後來放棄了有關solo的意願,選擇建立了一支新樂隊。
戴夫通過他的妻子結識了“晴天的真實狀態”(Sunny Day Real Estate)的貝斯手內特·曼德爾(Nate Mendel)。不久以後傑里米·尹尼克(Jeremy Enigk,“晴天的真實狀態”的靈魂人物)因改信基督教而解散了樂隊,內特·曼德爾徹底倫為自由身,便協同鼓手威廉·戈德史密斯(William Goldsmith)加入戴夫的新樂隊。真可謂是好事多磨,不久后“涅盤”的吉他手帕特·斯密爾(Pat Smear)也應邀加入。此時意味著戴夫的領袖時代已經悄然來臨,樂隊正式取名為“噴火戰機”,酷似二戰中的秘密武器。
越飛越高
1995年7月4日,樂隊發行了同名專輯。雖然其中收錄的全是戴夫的solo作品,但這張專輯依然在美國本土迅速獲得了成功。略顯誇張的流行旋律、扭曲的吉他失真竟然和“涅盤”如此的相似,一切無不使人喚起對“涅盤”的思念。如果說科特·柯本的創作會讓你偶爾想起約翰·列儂(John Lennon),那麼戴夫的音樂就是另一個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那種難忘的旋律始終能夠迅速地征服你的耳朵和心靈。在專輯的最後幾首作品中,戴夫製造出了一種比較純粹的聲音,夾雜著充滿張力的侵略性,整體感覺是如此原始卻又酣暢淋漓。“噴火戰機”的首張專輯並不像其他樂隊那麼強勁,但是作為一張solo作品,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
整個1996年“噴火戰機”幾乎都在為宣傳首張專輯而演出,直到1996年年末,他們開始和製作人吉爾·諾頓(Gil Norton)一起籌劃第二張專輯。1997年5月,第二張專輯《顏色和影子》(The Colour And The Shape)發行了。在專輯接近完成的時候,帕特離開了樂隊,新的吉他手弗朗茲·斯丹爾(Franz Stahl)加入了進來。由於第一張專輯收錄的都是戴夫的solo作品,所以《顏色和影子》才是他們作為樂隊整體真正意義上的首次亮相,那麼這張專輯聽起來肯定和第一張的感覺大不相同。
製作人吉爾·諾頓對音樂的要求相當高,對細節的控制也非常嚴格,鼓手威廉·戈德史密斯因此離隊,泰勒·霍金斯(Taylor Hawkins)作為新的鼓手加入了進來(其實專輯中大部分作品的鼓手工作依然由戴夫承擔)。吉爾的努力使整張專輯感覺更加專業化,當然樂隊的整體配合更是功不可沒。在戴夫的領導下,“噴火戰機”的風格似乎更強硬了,但卻沒有更朋克,這可能會使喜歡有些粗糙的、非商業化的第一張專輯的歌迷開始擔心,但是你完全不必理會這些,因為人總是在不斷進化的。此外整張專輯聽起來很有活力,非常適合舞台演出。戴夫的歌都是內省的,和以前那些流行朋克有著明顯的區別,音樂也不像從前那麼簡單易記了,而是增添了一股野獸般的能量,那種原始的內能無堅不摧。
“噴火戰機”是90年代人員變動最多的搖滾樂隊之一,三張專輯用了三套人馬。但是這種頻繁的變動並沒有改變人們對這支樂隊的印象,在眾人眼裡它仍然是戴夫一個人的,至少從表面上看戴夫更像一位樂隊的獨裁者。在錄製1999年的專輯《無可失去》(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Lose》時,弗朗茲·斯丹爾也離開了樂隊。此時樂隊只剩下三個人,這也正是第三張專輯《無可失去》令人驚訝的原因所在。在這張專輯中,“噴火戰機”聽起來已經逐漸走向成熟了,並且真正體會了一次所謂的硬搖滾風格,這主要應該歸功於他們的製作人亞當·卡斯帕(Adam Kasper)。
《無可失去》聽起來有種原始的衝勁,但是卻又如此合乎情理,一切都讓人覺得那麼自然。雖然專輯中收錄的大部分作品走剛猛路線,但難得的是每首歌的力量都那麼平均,並且旋律朗朗上口。和此前的作品相比,這次他們更加充滿自信。戴夫好像明白了“后垃圾搖滾”(Post-Grunge)的硬搖滾風格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這些音樂聽起來簡單而且有意思,這也是“噴火戰機”區別於同期其他樂隊的主要特徵。實際上在人員大量變動之後的“噴火戰機”反而更出色了,這在搖滾樂隊中實在是非常罕見的。
在烈火中永生
由於幾年內樂隊都沒有新專輯問世,歌迷們開始懷疑“噴火戰機”的前途。尤其是戴夫參與“石器時代皇后”(Queens Of The Stone Age)專輯錄製的時候,關於樂隊解散的謠言幾乎達到了頂峰。即便事實如此,這一切對於戴夫來講還是絲毫沒有任何影響。
2002年10月22日,“噴火戰機”以出色的《一個接一個》(One By One)有力地回擊了種種傳言和猜測。在這張新專輯中,吉他手克里斯·史夫利特(Chris Shiflett)首次參與了錄製工作,這使得樂隊在頻繁更換成員之後再一次得以繼續。雖然《一個接一個》未必是“噴火戰機”最好的專輯,但肯定是最為成功的一張。他們再次找到了錄製《無可失去》時乾淨、利落的聲音和態度。流暢的編曲、硬朗的節奏、扭曲的吉他使這一切變得異常完美,幾乎讓人無可挑剔。隨即《一個接一個》被定性為該年度最出色的硬搖滾專輯之一,並獲得了第45屆“格萊美”(Grammy)的“最佳硬搖滾演奏獎”。
戴夫的曲子通常都是急速的,歌詞中充滿了痛苦糾結的情緒,但是專輯本身並沒有太多讓人肝膽欲裂的感覺,而是顯得格外精緻。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此張專輯比樂隊此往任何作品的製作都更加專註和精良。戴夫寫的東西和從前相比沒那麼厚實了,旋律仍然強勁而優美,但不再那麼直接和易記。專輯中幾乎沒有哪首歌能像《學會飛翔》(Learn To Fly)一樣氣勢輝宏、像《Everlong》一樣令人難忘、像《破壞性因素》(Monkey Wrench)那麼讓人肝膽欲裂,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具有整體化的效果。雖然從整體上看感覺不錯,但是在這張專輯中你很難再找到他們從前的影子了,其實這又何嘗不是一次進步呢!?
“涅盤”造就了戴夫,以至於人們在提及“噴火戰機”時總先想起“涅盤”。戴夫不僅肩負著捍衛“涅盤”尊嚴的艱巨使命,而且還要帶領“噴火戰機”延續偉大的搖滾理想,戴夫的壓力可想而知。沒有人會對戴夫超群的音樂才華持懷疑態度,但他的領導才能的確還需進一步提高。儘管戴夫完全具備作為樂隊靈魂所需的一切才華,但他還需要點兒時間。“涅盤”在帶給他巨大榮譽的同時也限制了他的個性,這勢必會影響他的發展,但只要他願意,便可以永遠表現得像在“涅盤”時一樣好。
Foo Fighters 在iPhone 5發布會上
2012年9月12日,Foo Fighters參加了蘋果公司的新產品發布會,現場不插電演唱了《Times Like These》、《Hero》與《Walk》
2015年 第35屆全英音樂大獎國際最佳組合 提名
2017年10月5日,2017MTV歐洲音樂獎EMA提名揭曉,SZA提名為最佳搖滾歌手。
2018年1月29日,噴火戰機樂隊歌曲《Run》獲第60屆格萊美音樂獎最佳搖滾歌曲。
2018年2月,Foo Fighters獲得2018全英音樂獎最佳國際組合獎。
2021年10月21日,MTV歐洲音樂獎完整提名公布,噴火戰機樂隊榮獲最佳搖滾藝人提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