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山長江大橋

鼎山長江大橋

鼎山長江大橋(Dingshan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國重慶市境內的連接江津區與九龍坡區的過江通道,位於長江水道之上,是重慶市西南部一級公路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

鼎山長江大橋於2009年10月24日動工興建; 於2013年2月8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 於2013年6月26日通車運營。

鼎山長江大橋西起江州立交,上跨長江水道,東至小塆互通;線路全長895米,主跨長464米;橋面設計為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項目總投資達28億元人民幣。

橋樑位置


鼎山長江大橋位於中國重慶市,連接江津區和九龍坡區西彭鎮;北距上游幾江長江大橋約4.2千米,南距下游外環江津長江大橋約6千米,西起江州立交,上跨長江水道,東至小塆互通。該橋西接艾坪山隧道后,經津西立交樞紐連江津長江大橋、香江大道;東接打雷嘴隧道,經過小塆互通連成渝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93)。
鼎山長江大橋一角示意圖
鼎山長江大橋一角示意圖

建築設計


整體布局
鼎山長江大橋分別有雙層鋼桁架、兩座橋塔、斜拉索、引橋及各立交匝道組成,主橋路段呈西南至東北方向布置。
設計特點
結構特點
整體鼎山長江大橋主橋採用雙塔雙索麵斜拉橋方案,橋塔與主梁之間僅設置橫向抗風支座和縱向帶限位功能的粘滯阻尼器,不設豎向支座。主梁與交界墩、輔助墩之間設縱向滑動支座。
鋼桁梁
①主橋鋼桁梁採用空間三角形桁式雙層結構,鋼材材質為Q345qd,正交異性橋面板組合體系;鋼桁梁採用雙層橋面布置,上層為公路,下層為軌道交通,鋼桁梁各桿件採用整體節點板連接。
②鋼桁梁整體節段由如下單元構成:公路橋面板,主桁上弦桿,中縱梁、邊縱梁,上橫樑;鐵路橋面板,主桁下弦桿、腹桿、斜拉杆,下橫樑;上弦整體節點板、下弦整體節點板,鋼錨箱、錨拉板、風嘴等。
橋塔
①橋塔為寶塔形,採用墩塔固結的鋼筋混凝土和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南、北兩岸橋塔結構形式和高度均相同,上塔柱,採用等截面箱形結構,斜拉索錨固於鋸齒塊上,設井字形預應力鋼束,上橫樑腹板內設預應力鋼束;中塔柱採用等截面箱形結構,中橫樑採用箱形結構,頂、底板內設預應力鋼束;下塔柱採用矩形變截面箱形結構,順橋向塔柱尺寸自上而下漸變,下橫樑採用矩形變截面箱形結構,下橫樑頂、底板內設預應力鋼束。
②塔冠位於上塔柱頂部,呈三角形,頂面設置避雷針和排水槽。橋塔底部設置塔座、承台和鑽孔灌注樁基礎。
③交界墩為開字形實體墩,上橫樑為公路橋的承重結構,下橫樑為主梁和軌道橋的承重結構,上、下橫樑與墩身固結形成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輔助墩為實體墩,其頂部安裝拉壓支座。
斜拉索斜拉索均採用高強度平行鋼絲,呈扇形布置,錨具採用冷鑄錨,拉索採用多重防腐系統。
設計參數
鼎山長江大橋全長896米,採用(60.5+156+464+156+60.5)米跨徑布置,其中主跨長464米,寬32.0米,軌道間距8.0米;鋼桁架梁桁高12.2米,桁架頂寬37.0米,桁架底寬16。5米,最大節段重439噸;橋面板厚16毫米,U肋橫向中心距640毫米,橫樑間距4.0米。橋塔全高188.30米(承台除外),橋塔高跨比1/3.6022;上塔柱高79.7米,矩形截面尺寸為(8.0×4.8)米;中塔柱高61.9米,矩形截面尺寸為(8.0×4.8)米;下塔柱高37.8米。斜拉索共計224根,標準強度為1670兆帕,最大索長254.527米,最大單索重15297千克,邊跨斜拉索最小傾角31/745度,中跨斜拉索最小傾角29.400度。
技術標準
公路等級一級公路
設計速度公路:80千米/小時;軌道:120千米/小時
車道設置公路:雙向六車道;軌道:雙線
設計年限100年
安全等級一級
荷載標準公路-Ⅰ 級、人群荷載為1.5千牛/平方米
車輛參數按《地鐵設計規範》(GB50157- 2003)規定的國家標準地鐵B2型車和S-Bahn列車參數包容設計
坡度係數橋面橫坡:2%;軌道縱斷面坡度:30%(最大)
通航凈空343.7米×18米(單孔雙向)
通航水位最高:197.00米,最低:175.61米
洪水頻率1次/300年
抗震等級基本烈度VI度,按VII度設防

建設歷程


2009年8月26日,重慶市交通委員會組織專家對粉房灣長江大橋項目的初步設計進行了審查,並下達了《關於江津粉房灣長江大橋幾引道工程初步設計的批複》(渝交委[2009]95號);10月24日,粉房灣長江大橋動工興建; 11月3日,重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以渝建初設[2009]260號文批複了《關於重慶市江津粉房灣長江大橋工程預留軌道交通實施條件初步設計的審查意見》;11月8日,粉房灣長江大橋進行第一根樁開鑽工程。
2010年4月29日,粉房灣長江大橋進行主墩承台出水工作;5月19日,粉房灣長江大橋通過部海事局通航安全評估審查。
2012年1月5日,粉房灣長江大橋進行鋼樑起吊工程; 1月31日,粉房灣長江大橋完成吊裝工程。
2013年1月15日,粉房灣長江大橋發起徵集命名的活動; 2月8日,粉房灣長江大橋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 4月2日,粉房灣的長江大橋更名為“鼎山長江大橋”; 6月5日,鼎山長江大橋完成主橋瀝青鋪設工作;6月26日,鼎山長江大橋通車運營。
2015年5月20日,鼎山長江大橋進行亮燈調試工作。

設備設施


隔音屏板
2015年2月23日,鼎山長江大橋完成隔音屏裝設工作,有效解決橋面通行車輛引起噪音的擾民問題。
燈光照明
截至2017年10月,鼎山長江大橋裝設有大功率窄角LED洗牆燈,共計七種色彩漸變效果;橋上的鋼繩上裝設有探照燈,形成立體效果;全橋總計探照燈40組、投光燈100套、洗牆燈近4千米。
監控測速
截至2018年11月,鼎山長江大橋裝設有橋面測速設備,對來往的車輛進行實施測速通行。 鼎山長江大橋裝設有橋面測速設備

運營情況


通行事項
截至2018年11月,鼎山長江大橋對來往的車輛實施測速通行,限速為60千米/小時。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建設難題
鼎山長江大橋在建設過程的遇到難題及特點為:
1、氣侯條件較差,風速風向變換頻繁,距地面10米高度處100年一遇10分鐘平均最大風速27.5米/秒;
2、水文條件複雜,受灘槽影響流速流向多變,最大水深達30米,平均流速達3.45米/秒,江面寬達600米;
3、南岸基岩埋藏深,基岩埋深一般在30米以下,較好的持力層埋深在40米以下;
4、通航標準高,主孔凈高不小於24米、最小單孔雙向通航凈寬不小於344米;
5、橋孔布局限定因素多,除通航外尚應考慮跨越城市道路、濱江路、成渝鐵路、西鋁鐵路。
施工技術
鼎山長江大橋在施工過程採用的技術及特殊工藝為:
1、鋼桁梁採用上寬下窄的空間三角形桁式,以滿足公路和軌道對橋面寬度的不同要求,比採用等寬度的H形或N形桁式,能節省約1/5的鋼材。
2、每個索位布置2根斜拉索,與常規1根斜拉索比較,降低了單根索力使混凝土塔柱產生裂紋的風險,保證了業主對換索不停運的強制性要求;
3、為適應地形條件,橋塔採用曲線形狀,形成上小下大的寶塔形結構,符合強大軸力的傳遞途徑,給人穩重的視角效果。

科研成果

技術名稱所獲獎項
《鼎山(粉房灣)長江大橋大跨徑公軌兩用鋼桁梁斜拉橋設計施工關鍵技術研究》2015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鼎山長江大橋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所獲獎項
鼎山長江大橋2013年度重慶市‘巴渝杯’優質工程獎
2014至2015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
2015年度“發現重慶之美·首屆重慶最美橋樑”第二名

建設年表


2009年11月8日 第一根樁開鑽
2010年4月29日 主墩承台出水
2011年7月24日 N匝道第一跨箱梁澆築
2012年1月5日 鋼樑開弔
2012年1月18日 南岸主塔封頂
2012年4月1日 鋼樑橋面吊機拼裝完成
2013年2月8日 大橋合龍
2013年6月5日 主橋瀝青鋪設全部完成
2013年6月26日大橋通車

重要意義


鼎山長江大橋
鼎山長江大橋
該橋是江津區承接產業轉移、融入重慶主城的控制性工程,也是江津區開發建設濱江新城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江津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江津是重慶規劃的100萬人口、100平方公里大型衛星城市。江津鼎山長江大橋北上跨過長江,穿過打雷嘴隧道,經小塆立交橋連接西彭工業園和外環高速;南邊經幾江半島的東、西部城區,迂迴向北,與江津長江公路大橋、津馬路、西江大道相連,與主城外環高速形成一個連接江津幾江半島、德感組團、濱江新城、雙福新區的巨大環線。
據了解,長期以來,因受長江阻隔, 江津城市中心一直局限在幾江半島一隅,致使城市發展相對滯后。隨著江津“雙百”城市發展目標的確立,江津抓住“外環時代”的機遇,主動對接主城,城市發展跨江北上,加快緊鄰主城西部的雙福新區、濱江新城建設。建成的江津鼎山長江大橋,讓江津中心城區到重慶主城區的距離縮短為34公里,使江津城市組團的內部交通骨幹網路與對外交通骨幹網路連成一體,對主城“二環”區域發展具有戰術支點的作用,不僅將江津區長江兩岸的幾江半島、雙福新區、濱江新城等城市組團連繫起來,為江津城區拓展邁出關鍵一步,並且該橋把江津城區和重慶主城的大學城、白市驛、西彭等新興片區連為一體,加快江津與重慶主城的互動發展。

所獲獎項


鼎山長江大橋獲得2014~2015年度“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本次入選的工程項目全國共96個,鼎山長江大橋是重慶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工程項目。
“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是國內建築行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獎。1987年在建設部的支持下創立。該獎每年評審一次,兩年頒獎一次,入選的的工程施工質量除了要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外,還必須達到全國同類工程的領先水平。
因為科技含量高,鼎山長江大橋曾入選2013年度重慶市‘巴渝杯’優質工程獎。“鼎山大橋建設期間,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開展了一系列科技創新,先後共有16項技術獲得國家專利授權。”江津區濱江新城管委會副主任易冬梅介紹說,大橋的施工建設不僅獲得了6項發明專利,還形成25項應用技術、5項施工工法、1項企業技術標準和4項新裝備,長江上游公軌兩用斜拉橋關鍵技術研究成果鑒定,被評為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