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焚書的結果 展開

焚書

中國明朝李贄著文集

《焚書》是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贄所著的作品集。李贄於萬曆十八年(1590年)64歲高齡時著成此書。《焚書》又稱《李氏焚書》,6卷。

作品目錄


作者自序

自有書四種:一曰《藏書》,上下數千年是非,未易肉眼視也,故欲藏之,言當藏於山中以待後世子云也。一曰《焚書》,則答知己書問,所言頗切近世學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則必欲殺之,言當焚而棄之,不可留《焚書》之後又有別錄,名為《老苦》,雖則《焚書》,而另為卷目,則欲焚者焚此矣。獨《說書》四十四篇,真為可喜,發聖言之精蘊,闡日用之平常,可使讀者一過目便知入聖無難,出世之非假也。信如傳注,則是欲人而閉之門,非以誘人,實以絕人矣,烏乎可!李氏焚書序
卷一 書答
答周西岩 答周若庄 與焦弱侯 答鄧石陽又答石陽太守 答李見羅先生
答焦漪園 復丘若泰 復鄧石陽 復周南士答鄧明府 答耿中丞
又答耿中丞 與楊定見 復京中友朋 又答京友 復宋太守 答耿中丞論淡
答劉憲長 答周友山 答周柳塘 與耿司寇告別 答耿司寇 答鄧明府
復周柳塘 寄答耿大中丞
卷二 書答
與庄純夫 復焦弱侯 又與焦弱侯復鄧鼎石 寄答京友 與曾中野
與曾繼泉 答劉方伯書 答庄純夫書 與周友山書 又與周友山書 與焦漪園
與劉晉川書 與友朋書 答劉晉川書 別劉肖川書 答友人書 答以女人學道為見短書
復耿侗老書 與李惟清與明因 與焦弱侯 與焦弱侯 與方伯雨柬
與楊定見 與楊鳳里 又與楊鳳里 與梅衡湘答書二首附 復麻城人書
與河南吳中丞書 答陸思山 與周友山 與友山 寄京友書 與焦弱侯書
復士龍悲二母吟 復晉川翁書 書晉川翁壽卷后 會期小啟 與友人書
復顧沖庵翁書 又書 又書使通州詩后 復澹然大士 為黃安二上人三首 復李漸老書
卷三 雜述
卓吾論略 論政篇 何心隱論 夫婦論 鬼神論 戰國論 兵食論
雜說 童心說 心經提綱 四勿說 虛實說 定林庵記 高潔說
三蠢記 三叛記 忠義水滸傳序 子由解老序 高同知獎勸序
送鄭大姚序 李中丞奏議序 先行錄序 時文後序 張橫渠易說序
龍溪先生文錄抄序 關王告文 李中溪先生告文 王龍溪先生告文
羅近溪先生告文 祭無祀文 篁山碑文 李生十交文 自贊 贊劉諧
方竹圖卷文 書黃安二上人手冊 讀律膚說
卷四 雜述
解經題 書決疑論前 解經文 念佛答問 征途與共后語 批下學上達語
書方伯雨冊葉 讀若無母寄書 耿楚倥先生傳 題關公小像 三大士像議
代深有告文 又告 禮誦藥師告文 移住上院邊廈告文 禮誦藥師經畢告文
代常通病僧告文 安期告眾文 告土地文 告佛約束偈 二十分識
因記往事 四海 八物 五死篇 傷逝 戒眾僧 六度解 觀音問十七條
豫約小引並六條 寒燈小話計四段 玉合 崑崙奴拜月 紅拂
卷五 讀史
曹公楊修反騷 史記屈原漁父 招魂 誡子詩
非有先生論 子虛 賈誼晁錯 絕交書 養生論 琴賦
幽憤詩 酒德頌 思舊賦 楊升庵集 蜻蛉謠 唐貴梅傳 茶夾銘
李白詩題辭 伯夷傳 岳王並施全張千載 李涉贈盜 封使君
宋統似晉 逸少經濟 孔北海經史相為表裡 鍾馗即終葵
段善本琵琶 樊敏碑后 詩畫 黨籍碑 無所不佩 荀卿李斯吳公
宋人譏荀卿 季文子三思 陳恆弒君 王半山為賦而相灌輸
文公著書 暗然堂類纂引 朋友篇 阿寄傳 孔明為後主寫申韓管子六韜
卷 六
讀書樂並引 富莫富於常知足 九日同袁中夫看菊寄謝主人 至日自訟謝主翁
朔風謠 題綉佛精舍 十八羅漢漂海偈 十八羅漢遊戲偈
哭耿子庸四首 宿吳門二首 同深有上人看梅 又觀梅
鄭樓稚發四首 哭貴兒三首 哭黃宜人六首
夜半聞雁四首 庄純夫還閩有憶四首 歲暮過胡南老四首 ?山寺夜坐
慰鄭子玄三首 寓武昌郡寄真定劉晉川先生八首 塞上吟 賦松梅二首
贈何心隱高第弟子胡時中偈二首答梅中丞 懷林答偈附
雲中僧舍芍藥二首 士龍攜二孫同弱侯過余解粽四首 南池二首
太白樓二首 恨菊 哭陸仲鶴二首 九日坪上三首 除夕道場即事三首
閉關 元宵 哭懷林四首 晉陽懷古 過雁門二首 渡桑間
初至雲中 贈兩禪客 得上院信 重來山房贈馬伯時 古道通三晉
中州第一程 詠史三首 卻寄四首 喜楊鳳里到攝山二首
山中得弱侯下第書 同周子觀洞龍梅 湖上紅白梅盛開戲題 贈周山人
牡丹時二首 初到石湖春宵燕集得空字 中秋劉近城攜酒湖上
秋前約近城鳳里到周子竹園二首 環陽樓晚眺得棋字 重過曾家
送鄭子玄兼寄弱侯 丘長孺生日 謁關聖祠 觀鑄關聖提刀躍馬像
秋懷 閑步 立春喜常融二僧至二首 乾樓晚眺三首
贈利西泰 六月訪袁中夫攝山 薛蘿園宴集贈鷗江詞伯 望東平有感
過聊城過武城二首 自武昌渡江宿大別 曉行逢征東將士卻寄梅中丞
晚過居庸 九日至極樂寺聞袁中郎且至因喜而賦 元日極樂寺大雨雪
雨中塔寺和袁小修韻 讀羊叔子勸伐吳表 讀劉禹錫金陵懷古
琉璃寺赴京留別雲松上人 望魯台禮謁二程祠
增補
答李如真 答何克齋尚書與焦從吾 又與從吾 又與從吾孝廉
復耿中丞 答周二魯 答周柳塘 寄答留都 書常順手卷呈顧沖庵
與管登之書 復焦弱侯 寄答京友

創作背景


"善與惡對,猶陰與陽對,剛與柔對,男與女對,蓋有兩則有對"
明代晚期,社會動蕩不安。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艱難生長的資本主義萌芽遭受腐敗政治與封建經濟的摧殘,發展極其緩慢。在歷史的發展面臨重大抉擇的關頭,地主階級內部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在政治上、思想上都展開了激烈的較量,因循守舊反對改革的傳統思想孔孟之道、程朱理學等遭到了猛烈的衝擊。被封建衛道士們視為"狂人"的"異端"思想家李贄,就是抨擊時局,揭露假道學和封建禮教的勇敢鬥士。

作品影響


《焚書》、《續焚書》是李贄反對封建傳統思想的力作。書中對儒家和程朱理學的大膽批判所表現的反傳統、反權威、反教條精神,啟迪與鼓舞了當時及後來的進步學者,對人們解放思想,擺脫封建傳統思想的束縛,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而被統治階級視為洪水猛獸。李贄也深知其見解為世所不容,故將著作名之為《焚書》,以後也果然於明清二代多次遭焚燒,但卻是屢焚屢刻,在民間廣為流傳。李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也成為後世之楷模,五四時期進步的思想家把他當作反孔的先驅。"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場。通身是膽通身識,死後名多道益彰"(馮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詩》),正是對李贄與其思想影響的真實寫照。《焚書》的鋒芒指向中國數千年來一直占統治地位的儒家傳統說教,向束縛人們思想的程朱理學提出大膽的懷疑和公開的批判。李贄的書雖遭明清兩代封建統治階級的禁毀,但仍流行不絕。在中國美學史上有獨特的地位。
《焚書》,哲學、文學性著作,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贄著。李贄於萬曆十八年(1590年)64歲高齡時著成此書。《焚書》又稱《李氏焚書》,6卷。他死後由門人汪本軻編輯成集、刻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的《續焚書》,5卷。兩書收錄了這位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生前所寫的書信、雜著、史評、詩文、讀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是我們研究李贄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作者簡介


李贄(1527—1602),中國明代後期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號卓吾,又號宏甫,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他在社會價值導向方面,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功利價值,符合明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焚書》卷6和《續焚書》卷5收集了李贄的很多詩歌,其中不乏精彩的篇章。我們可從中看出他義無反顧的鬥爭精神,又可察覺出他沉湎於佛經而產生的苦悶徬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