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0條詞條名為劉志剛的結果 展開

劉志剛

“遼寧”號航空母艦副艦長

劉志剛,男,漢族,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人,1969年8月出生,先後畢業於浙江大學、海軍兵種指揮學院,工學學士、軍事學碩士,海軍大校軍銜。大學畢業后攜筆從戎,曾在海軍部隊軍事、政工、後勤等多個崗位工作學習,曾被評為“十佳青年標兵”,歷任助理工程師、幹事、機電長、副艦長、艦長、副參謀長等職,曾在軍內外報刊雜誌發表學術文章數十篇。

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副艦長。

人物履歷


劉志剛,1969年8月出生,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人,
1975年起,在黃顙口鎮讀中、小學;
1984年考入陽新縣第一中學,品學兼優;
198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
1991年大學畢業投身國防,先後在海軍艦艇學院、浙江大學繼續學習,獲碩士學位,中共黨員;畢業后擔任海軍第四工程處工程師、連雲港艦艇副艦長、銅陵艦艇長。
2003年起擔任海軍噸位最大級別最高的導彈護衛艦艇長。
先後榮獲個人三等功二次,二等功一次,被評為全軍優秀地方大學生幹部,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海軍優秀艦長,模範共產黨員。
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副艦長。
從一名普通地方大學生成長為海軍優秀艦艇指揮員,從一名助理工程師,跨專業、跨兵種成為海軍最新型導彈護衛艦全訓合格艦長。他先後發表論文30餘篇;提出的驅護艦方面作戰指揮體制,被應用到海軍新型驅護艦的設計和作戰中;關於艦艇防核化技術的理論,填補了國內空白。
擔任新型護衛艦艦長后,他編寫完成新型艦艇訓練、管理、作戰文書數十冊,帶領官兵攻克100多項技術難題,促進了新型艦艇戰鬥力的儘快形成。

主要榮譽


第十一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
劉志剛[“遼寧”號航空母艦副艦長]
劉志剛[“遼寧”號航空母艦副艦長]
兩次全軍優秀地方大學生幹部
海軍人才建設先進個人標兵
第七屆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
全軍優秀指揮員

個人事迹


199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浙江大學能源工程系內燃動力專業的劉志剛毅然放棄上海、杭州等地十多家公司開出的豐厚待遇,主動投身國防,成為海軍第四工程建築處助理工程師。
從軍16年來,劉志剛始終以強國強軍為己任,瞄準新軍事變革前沿,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海戰為目標,不斷實現知識更新和能力躍升,努力在本職崗位創造一流業績,從一名普通地方大學生成長為人民海軍的優秀艦艇指揮員,從一名工程建設部隊助理工程師,跨專業、跨兵種成為海軍最新型導彈護衛艦全訓合格艦長,用矢志不渝的青春為當代優秀青年投身祖國國防事業樹立了光輝榜樣。

立足崗位,書寫精武業績

剛入伍時的劉志剛是海軍某工程建築處一名見習工程技術軍官。為了儘快實現從民到兵的角色轉變,他主動拜身邊的戰友為師,堅持白天同官兵一起上建設工地,晚上泡在資料室里學習工程專業知識,3個月時間就熟練掌握了多種工程機械施工、修理技術,成為本單位第一個半年時間內就可以獨立組織施工的軍官,並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帶領官兵參加6項國防工程建設任務。
一次部隊執行特殊施工任務,工期緊、標準高,又突降大雪,氣溫驟降,施工難度相當大。他為了搶工期,一連好幾天24小時鉚在工地上跟班作業,腳上的棉鞋濕了又干,幹了又濕,20天就保質保量完成了30天的工期,但他的右膝關節卻從此落下了風濕病。
1993年8月,部隊體制編製調整,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到艱苦一線部隊任職,來到海軍某獵潛艇大隊,擔任獵潛艇副機電長。當時,劉志剛對艇上機電裝備所知不多,為儘快提高業務能力,夏天他貓在滾燙的機艙里學裝備、摸管路,每天一身油一身汗。冬天為不影響同艙戰友休息,他主動到機艙替戰士值班燒鍋爐暖機,一邊取暖一邊看專業書。
憑著一股刻苦鑽研的勁頭,上艇僅半年,就學完了十幾本業務書籍,掌握了機電裝備的基本原理、操作使用和維護保養的基本規程,成長為一名合格機電長。第二年,他又通過了全訓考核,並在上級組織的機電長專業比武中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在任機電長的三年中,由他負責的部門裝備管理工作始終在大隊同型艇中名列前茅。

苦練本領,迎戰軍事變革

從一名建築工程師到一名現代化艦艇的機電部門長,劉志剛成功實現了崗位角色的重大轉換,但他沒有自我滿足,始終沒改變“干海軍就要當艦長”的理想。他堅信:為明天做準備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所有的智慧和熱情,把今天的事做得盡善盡美,用勤奮打造實力,用實力爭取機遇。他努力學習掌握現代軍事和高科技知識,認真攻讀了《海軍戰術》、《導彈原理》、《航海學》等大量專業書籍,先後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他提出的驅護艦方面作戰指揮體制,被應用到海軍新型驅護艦的設計和作戰應用之中;《全封閉艦艇防核化的幾點思考》和《關於水面艦艇防核化的再思考》等論文,填補了國內全封閉艦艇防核化戰術訓練的空白。
1996年,他報考海軍兵種指揮學院兵種戰術專業研究生,憑著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功底,成為當年唯一被跨兵種、跨專業錄取的在職軍官,並以19門功課平均86.9分的優異成績完成學業。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劉志剛終於成為某新型護衛艦的見習副艦長。一艘新型導彈護衛艦就是一座科技城,僅專業圖紙和技術說明書就可以裝滿一卡車。面對知識儲備與實踐需要的巨大差距,堅持每天在戰士就寢后自學2個小時,刻苦學習新裝備知識,潛心鑽研新裝備使用管理和訓法戰法。為搞清新型雷達系統的功能結構,他爬過全艦最高的桅杆;為掌握動力裝置的工作性能,他鑽遍機電部門所有艙室;為熟練掌握電子戰系統的作戰使用,他夜以繼日研究技術資料。兩年裡,他共整理了200多萬字的資料,摘記了5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系統掌握了新裝備結構原理和性能特點。擔任艦長后,他帶領全艦官兵僅用4個月時間,就完成全訓,當年9月,又以實操考核第一名的成績成為全訓合格艦長。

大膽創新,執掌海軍新銳

2003年1月,劉志剛被選調到海軍噸位最大、級別最高的某最新型導彈護衛艦任首任艦長。當時該艦剛剛組建,沒有技術資料和訓練教材,艦員文化水平也參差不齊。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主動向廠方和軍代表了解艦艇建造進度,在認真思考、分析比較的基礎上,提出1187條裝備設計、建造施工的優化改進意見,其中890條被採納。他還先後編寫完成了新型艦艇訓練、管理、作戰等文書數十冊,完善了全艦數十個戰鬥部署和日常部署,為新型艦艇的正規化組訓和管理摸索了道路。他把工廠當成艦員培訓的學校,狠抓預先訓練,推行理論先行、互幫互學、逐項過關等訓練方法,打牢艦員專業理論基礎,提高實作技能。在出廠前裝備部門組織的考核中,艦員一次性合格率達93.5%,優秀率達56.8%。第一次航行試驗僅20天,所有艦員都能夠自主操縱武器裝備。第二次試航5次實彈射擊,所有組織指揮和實際操作均由艦員獨立完成。
劉志剛始終把各項工作定位在海軍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和探路者上,借鑒發達國家海軍艦艇訓練模式,按照“強化系統協同、突出方面指揮”的思路,狠抓全功能、全系統、全職手訓練,充分挖掘新裝備潛能。他針對部隊體制編製調整改革后士官比例增高的實際,在海軍艦艇部隊率先實行士官年度考核,摸索形成了“選取、教育、培訓、考核、使用”一體的士官培育機制,使士官隊伍的能力素質得到較快提高,真正成為部隊建設的骨幹力量。他改變以往單純以時間、次數指標衡量效果的觀念,在支隊帶頭開展了基礎訓練與技術革新相結合、戰術訓練與戰法研究相結合的“兩個結合”組訓模式,努力把戰法研究和技術革新成果轉化為現實戰鬥力,大大提高了訓練質量和效益。
劉志剛還特別重視抓好新裝備人才隊伍建設,所在艦先後培養出2名博士、6名碩士,20多名艦員考上軍校,湧現出100多名技術能手和精武標兵,20多人次在上級組織的專業比武競賽中獲得名次,向兄弟部隊輸送技術骨幹60多人,為部隊信息化建設培養了一大批骨幹力量,充分發揮了新型艦艇人才孵化器的作用。

瞄準前沿,鍛造海上鐵拳

新型艦艇在未來軍事鬥爭中擔負著多項重要使命任務,劉志剛從任職伊始,就把目光緊緊盯在打贏現代化海戰的需要上,堅持仗怎樣打、兵就怎樣練,組織官兵刻苦鑽研提高技戰術本領。他帶頭自我加壓、自覺補課,系統學習了全艦各大作戰系統和動力、電力、輔助系統的基本原理、性能指標和使用管理知識,記錄了數千條戰術技術性能數據,在較短時間裡對全艦整體性能和作戰系統有了深入了解,熟練掌握了指揮艦艇全系統、全功能開展訓練和遂行作戰任務的本領。為了充分挖掘新型艦艇戰鬥力潛力,他帶領官兵積極開展技術攻關,攻克100多項技術難題,自行排除故障130多起,撰寫了20餘萬字的新裝備技術總結,組織編寫了100多萬字的《裝備維護保養手冊》,成功完成新型艦艇試驗試航和新型武器系統實彈射擊檢驗任務,有力促進了新型艦艇戰鬥力儘快形成,也為該型後續艦艇戰鬥力建設積累了重要經驗。
提高防空反導能力是現代海戰中水面艦艇必須應對的關鍵問題,面對“用小口徑火炮抗擊來襲導彈”這一世界性的海軍難題,劉志剛主動請纓,帶領技術骨幹集體攻關,反覆研究論證和模擬操演,大幅縮短了副炮系統反應時間和主、副通道切換時間,終於總結出了一套副炮攔截來襲導彈的戰法,並在歷次實兵實彈演習中得到檢驗,取得了連續擊落來襲導彈靶的好成績,為提高新型艦艇海上防空反導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