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洞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雷公廟鎮龍門洞
龍門洞位於常德市城區雷公廟鎮境內,距常德市城區26公里,因洞內有“石龍”而得名龍門洞。龍門洞發現久遠,據《嘉靖常德府志》載:“府西北六十里有石,空曠如屋。中有石柱,八棱如玉。”
目錄
龍門洞位於常德市城區約26公里處的鼎城區雷公廟鎮境內有一個溶洞,因洞內有“石龍”而得名龍門洞。龍門洞發現久遠,據《嘉靖常德符志》載:“府西北六十里有石,空曠如屋。中有石柱,八棱如玉。”
提起雷公廟的龍門,從古至今有龍門洞、仙人橋、仙人屋、燕子洞、“鯉魚躍龍門”的傳奇故事遠近聞名,童叟皆知。《常德縣誌》《常德民間藝術文化》雷公廟《地方教材》等都先後作了有關這些故事的描繪與記載。其間尤以龍門洞的景觀最為迷人。每年都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洞中的將軍柱、觀音堂、捨身潭、半邊街、七里丘、小龍口等數十處景點,撲塑迷離,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早在若干年前就被湖南省旅遊局評定為“省二級旅遊保護區”。
據介紹,當地一些村民曾打著燈籠火把在洞內探索了一天沒有到盡頭,但見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洞內“大廳”中有兩根高約10米來、每根需四五個人才能合圍的擎天鐘乳石柱。洞內有一條深淺莫測、流水潺潺的陰河,這條河可能與洞外山坡上一個常年積水的大“天坑”相連。據介紹,有一年大旱,村民同時用了七八台抽水機從大“天坑”內往外抽水抗旱,抽了一個月,坑內水位始終沒有降低。
雷公廟屬丘陵地區,地下石灰岩儲量豐富。溶洞及鐘乳石和石筍就是石灰岩、大氣和水的傑作。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溶解於水,略呈酸性的水去溶蝕石灰岩,使岩石形成洞穴。洞頂上有很多裂隙,每一處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斷滲出來,水分蒸發掉后那裡就留下一些石灰質沉澱。一滴、兩滴、三滴……水不斷出現,又不斷地揮發,洞頂上的石灰質俞積越多,便生成一個乳頭——這就是鐘乳石的“胚胎”。以後,乳頭外面又包上一層層石灰質,以至越垂越長形成能達到好幾米的鐘乳石。當洞頂上的水滴落下時,石灰質也在地面上沉積起來,便形成了底盤大、身體比較穩健,高度能達到30米的石筍。往下長的鐘乳石,有時候也會和往上長的石筍接在一起,連接成一個兩頭粗、中間細的石柱。
據專家測算,石筍的生長速度大約是一萬年可增高0.6——1.2米,而鐘乳石的生長速度就更慢了,僅為石筍的1/5。可見,溶洞及鐘乳石和石筍的形成要經過數百萬年的漫長歲月。這是鐘乳石和石筍顯得珍貴的原因。
龍門溶洞是迄今為止常德市城郊唯一發現的溶洞。它北鄰面積達千畝、水面碧綠的龍門水庫,洞口旁的山坡有一直未乾涸的大“天坑”,有被稱“仙人屋”的大石洞,有被稱“仙人橋”的天成石橋,有一堵鬼斧神工、怪石嶙峋的石牆,有生長在岩石縫中的大樹,有百年老樟樹,還有一座“仙龍廟”。山上的石頭表面與眾不同呈現波紋、蜂窩狀,山上的植物蔥蔥鬱郁,叢林中鳥語花香。這裡的風景可謂溪谷盤環,山清水秀,奇洞幽深。207國道臨崗公路穿境而過,龍門溶洞據常德市城區約半個小時車程。城郊的位置、便捷的交通、珍貴的鐘乳石和石筍,使龍門溶洞本應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是常德市旅遊線上的一個精品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