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集鎮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轄鎮
卜集鎮地處金鄉縣東北部,位於北緯35度11分18秒,東經116度31分24秒,北與胡集鎮相鄰,南隔新萬福河與高河街道辦事處、魚台縣清河鎮相望,東鄰濟寧任城區。全鄉東西最大橫距14.7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1公里。面積80.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7萬畝,人口43027人(2017),轄45個行政村,99個自然村。因盛產各種優質圓蔥而聞名遐邇,於1996年3月被國家正式命名為“中國圓蔥之鄉”。
1985年,該遺址被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卜集鎮,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東與濟寧任城區,南隔新萬福河與高河鄉、魚台縣清河鎮相望,北接胡集鎮,行政區域面積80.32平方千米。
氏族部落時期,卜集鎮境域有緡氏先民在此聚居;夏商時期,境域為有緡國;周朝時期,設緡邑,屬宋國;東漢劉秀時期,封馮異子璋為東緡侯;1956年,屬孫桁鄉;1958年,屬胡集公社;1962年析出,成立集公社;1984年,改建卜集鄉;截至2018年末,卜集鎮有戶籍人口48893人;截至2020年6月,卜集鎮下轄4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卜集村。
2011年,卜集鎮財政總收入1144萬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9萬元,比上年增長35%,人均財政收入8274元,比上年增加186元,境內共有農村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銀行2家銀行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33080萬元;2018年,卜集鎮有工業企業31個,規模以上企業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9個。
2012年10月27日,金鄉卜集撤鄉設鎮。
卜集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據史志記載,遠在氏族部落時期,就有緡氏先民在此聚居。夏商時代為有緡國,周設緡邑,屬宋國。漢世祖封馮異子璋為東緡侯(今緡城崮堆)。崮堆上有一座清代二層樓房,1985年被定為市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境內還有建於公元前144年4月的山陽故城遺址,成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同治年間,卜姓在此建村得名。1956年屬孫桁鄉。1958年屬胡集人民公社,1962年析出,成立卜集公社,1984年建鄉,2012年10月27日撤鄉設鎮。
卜集鎮
2012年10月27日,金鄉卜集撤鄉設鎮。卜集鎮地處金鄉縣東北部,位於北緯35度11分18秒,東經116度31分24秒,北與胡集鎮相鄰,南隔新萬福河與高河鎮、魚台縣清河鎮相望,東鄰濟寧任城區。全鄉東西最大橫距14.7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1公里。面積80.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7萬畝,人口4.3萬,轄45個行政村,99個自然村。因盛產各種優質圓蔥而聞名遐邇,於1996年3月被國家正式命名為“中國圓蔥之鄉”。現人口數量為43027人(2017)。
卜集鎮境內大部為平原,地勢略呈西高東低。
卜集鎮境內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
卜集鎮境內有北大溜河和新萬福河,由東而西入南四湖。
截至2011年末,卜集鎮下轄45個行政村。
大劉樓村 | 李情村 | 周集村 | 史馬劉村 | 大張庄村 |
孫瓦房村 | 宋廟村 | 卜集村 | 李堂村 | 張瓦房村 |
孟庄村 | 辛庄村 | 於代庄村 | 夏庄村 | 石廟村 |
邢庄村 | 東門屯村 | 張辛庄村 | 劉油坊村 | 呂廟村 |
楊庄村 | 大姜村 | 殷李村 | 金魚店村 | 劉心田村 |
楊集村 | 黃堰村 | 李連安村 | 許橋村 | 孫桁村 |
閆庄村 | 寺后王村 | 東滿庄村 | 張橋村 | 張八缸村 |
周庵村 | 北趙莊村 | 高牆孫村 | 徐劉村 | 辛王寨村 |
周黃村 | 白垞村 | 李庄村 | 紀庄村 | 邱窪村 |
截至2020年6月,卜集鎮下轄4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ト集村。
卜集村 | 張瓦房村 | 李堂村 | 辛庄村 | 孟庄村 |
於代庄村 | 周集村 | 李情村 | 史馬劉村 | 大劉樓村 |
大張庄村 | 邱窪村 | 李庄村 | 紀庄村 | 宋廟村 |
孫瓦房村 | 張辛庄村 | 邢庄村 | 東門屯村 | 呂廟村 |
夏庄村 | 石廟村 | 劉油坊村 | 金魚店村 | 北趙莊村 |
楊庄村 | 劉心田村 | 殷李村 | 大姜村 | 張橋村 |
周庵村 | 張八缸村 | 閆庄村 | 高牆孫村 | 白垞村 |
辛王寨村 | 周黃村 | 徐劉村 | 楊集村 | 黃堰村 |
許橋村 | 李連安村 | 東滿庄村 | 寺后王村 | 孫桁村 |
截至2011年末,卜集鎮轄區總人口4550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056人,城鎮化率15%,另有流動人口1978人,總人口中,男性23344人,佔51%;女性22164人,佔49%;14歲以下8061人,佔17%;15—64歲33232人,佔73%;65歲以上4346人,佔9.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5496人,佔99.98%;有回族12人,佔0.02‰,人口出生率14‰,人口自然增長率5‰。
總人口 | 40988 |
男 | 20664 |
女 | 20324 |
家庭戶戶數 | 11046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0923 |
家庭戶男 | 20623 |
家庭戶女 | 20300 |
0-14歲(總) | 9504 |
0-14歲男 | 5015 |
0-14歲女 | 4489 |
15-64歲(總) | 27819 |
15-64歲男 | 13998 |
15-64歲女 | 13821 |
65歲及以上(總) | 3665 |
65歲及以上男 | 1651 |
65歲及以上女 | 201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0555 |
現人口數量為43027人(2017)。
2011年,卜集鎮財政總收入1144萬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09萬元,比上年增長35%,人均財政收入8274元,比上年增加186元,境內共有農村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銀行2家銀行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33080萬元。
2018年,卜集鎮有工業企業31個,規模以上企業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9個。
2011年,卜集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82000畝,人均1.88畝,以種植大蒜、棉花為主,農業總產值5.2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為主,生產糧食062萬噸,人均0.07千克,其中小麥0.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棉花,棉花種植面積6.9萬畝,產量0.54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2.8萬頭,年末存欄1.7萬頭;羊飼養量4.4萬隻,年末存欄3.4萬隻;家禽飼養量33.5萬羽,生產淡水產品48噸。
卜集鎮大面積種植圓蔥有著十幾年的歷史,圍繞圓蔥產業,堅持生產、科技、市場同步開發,加工、保鮮、儲藏齊頭並進,走出一條優質、高產、高效的圓蔥產業化之路。堅持以“以林興牧,以牧養林”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建立了萬畝林牧型豐產林基地,促進了全鎮畜牧業的發展。小尾寒羊、豬、牛,雞等畜牧養殖成為新的農業增長點,駝鳥、梅花鹿養殖成為全鎮畜牧業發展的新亮點。
卜集鎮堅持實施“大開放、大招商、大投入、大發展”戰略,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放寬優惠政策,吸引了強力、廣聯興、山陽公司之天馬分公司、金歐醫療器械製造等一批民營企業紛紛落戶卜集。同時機械製造、木材加工、預製件等傳統行業也得到了穩步發展。
2011年,卜集鎮工業以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為主,工業生產總值達2.2億元,規模以上企業4家,職工31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2億元,比上年增長60%。
2011年,卜集鎮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196萬元。
2011年,卜集鎮境內有金豐線、南謝線等3條公路幹線交匯,西距濟寧曲阜國際機場20千米。
2011年末,卜集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150人,專任教師60人;小學7所,在校生1900人,專任教師1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30人,專任教師56人,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6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2%,比上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
2011年末,卜集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35個,各類文化專業戶50戶,各類圖書室20個,藏書1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84人。
2011年末,卜集鎮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6個,門診部(所)25個;病床1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4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70名,其中執業醫,師28人,執業助理醫師55人,註冊護士25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97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2011年,卜集鎮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66人次,共支出10.60萬元,比上年增長16.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17戶,人數1517人,支出136.47萬元,比上年增長7.26%,月人均75元,比上年增長6.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6.1萬元,比上年增長11.18%,社會福利費35800元,比上年增長3.4%;敬老院床位77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86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7366萬人,參保率達90%。
有緡國
夏商時代為有緡國,周設緡邑。緡城堌堆遺址長200米,寬l50米,面積3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6米;西北部嚴重破壞而形成斷崖,斷崖4米以下是夯土層,厚30公分。夯實窩直徑12公分。暴露和出土的遺物有漢代灰色陶鼎、陶壺、石鑿、鬲足、繩紋陶片等,遺址上有一座清代二層樓房,曾有一名和尚長期居住。1985年被定為市級重點保護單位。
山陽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