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腎陰虛
肝腎陰虛
肝腎陰虛,指肝腎陰液虧虛,虛熱內擾,以腰酸脅痛、眩暈、耳鳴、遺精等為主要表現的虛熱證候。本證多由多由久病勞傷,或溫熱病邪耗傷肝陰及腎陰,或先天票賦不足,腎陰虧虛而及肝陰不足,形成肝腎陰虛。多發於形體贏瘦,或先天不足者,是許多疾病發展到後期階段的證候。肝腎陰虛常表現為目花、目干、易疲勞、肢麻、脅隱痛、腰膝酸痛、遺精、耳鳴、不孕等證。
● 英文名稱: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病機
● 肝腎陰虛,上熱下寒,則陽無所附而格陽為熱者,六味回陽飲,或八味地黃湯。(《景岳全書·內熱證》)
● 肝腎陰液俱虛,形體官竅失於濡養,且陰不制陽,虛火內擾的病理變化。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肝腎陰虛,指各種因素導致的陰津虧耗,使肝腎陰血不足,形體官竅失於濡養,因陰虧不制能陽,虛陽上擾,虛火內生,導致陰虛陽亢,而出現一系列熱性病變。
● 久病失於調養,陰液不足;或因情志內傷,化火生熱,傷及陰液;或因房事不節,耗傷腎陰,精氣受損;或因溫熱病久,津液耗劫,皆可導致肝腎陰虛。
● 肝腎陰虛,肝之絡脈失於滋養,經氣不能通利,則胸脅部隱隱作痛;肝腎陰虧,腎水不能涵養肝木,肝陽上擾清竅,則見頭暈目眩,起坐不良;肝腎陰虧,不能上養清竅,濡養腰膝,則耳聾耳鳴,健忘,腰膝酸軟無力;虛火上擾,心神不寧,可見失眠多夢;肝腎陰虧,使相火妄動,擾動精室,精關失於固攝,則男子見遺精滑泄;肝腎陰虧,沖任失於充養,血海空虛,則女子月經量少或閉經;陰虛失潤,虛熱內熾,則見口燥咽干而渴,五心煩熱,夜卧盜汗,面色潮紅,舌紅少苔,脈細數。
● 頭暈耳鳴,眩暈,健忘,脅肋疼痛,腰膝酸軟無力,口燥咽干而渴,失眠多夢,低熱或五心煩熱,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或閉經。舌紅,少苔,脈細數。
● 肝腎陰虛主用六味地黃丸治療。用藥有熟地、山萸肉、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六味葯藥性含有苦、酸、甘、咸、辛、淡六種氣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精不足者,補之以味。”本方可以固腎之封藏,補肝之陰血,益脾氣之健運,為治療肝腎虧損之經典方劑。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4] 李經緯。中醫大辭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