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恩寺森林公園

鴻恩寺森林公重慶市地標之一

鴻恩寺森林公園位於重慶市江北區,面積逾千畝,在重慶主城僅次於中央公園。園內製高點海拔418米,登臨山頂鴻恩閣觀景台,可覽江北區、渝北區、沙坪壩區、渝中區、北部新區勝景。

位於龍脊山處的“鴻恩坊”為仿古建築,共七層,海拔高度468米左右,超過437.5米的南山“一棵樹”觀景台,是重慶主城最高觀景台。鴻恩寺森林公園是“森林重慶”建設的重要項目,經國務院批准的《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中被規劃為重慶市主要城市中心公園之一,列入了重慶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重點公園。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鴻恩寺公園位於嘉陵江北岸的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貓兒石村,屬於重慶主城核心,距市中心約7公里。東接觀音橋商圈,距華新分流道約800米;西接松樹橋地區臨嘉華大橋;南靠原重慶天原化工廠、重慶造紙廠;北至花卉園和黃金堡坡月山莊。
鴻恩寺森林公園分為七個區域:“山腳引入區”用櫻花樹陣引導車行;“主入口區”用山石、山水造景作為公園入口;“台地植被景觀區”是花田、濕地;“西坡林地”設計了“鴻恩500梯”供市民步行或登山;“巴渝坊”是由巴渝建築圍合而成的院落,是展示重慶民俗文化的場所;“遊客接待中心”集高爾夫、高檔酒店於一體;在公園的制高點,海拔418米處是“山頂鳥瞰區”,在這裡可看到渝中、江北、南岸、沙坪壩、渝北、北部新區6個區,觀景效果勝過鵝嶺兩江亭。位於龍脊山處的“鴻恩坊”,海拔375米,可遠眺“三北”地區美景…。佔地40畝,長達350米,總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

地形地貌

鴻恩寺公園是一個典型的山地公園,區內地形起伏較大,西北面為懸崖峭壁,南側臨江面為斜坡和台地地貌。公園平均海拔350米,最高處海拔416.8米,最低處海拔270米,相對高差達148米。

氣候特點

公園屬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5℃,極端最低氣溫4℃,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毫米以上,相對濕度80%,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種植蔬菜、水果、花木和魚類養殖等,為“重慶市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之一。

自然資源


鴻恩寺森林公園風景
鴻恩寺森林公園風景
鴻恩寺森林公園種植了桂花、銀杏、紫薇等喬木3萬餘棵。其中,桂花逾萬株,主要以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四大類為主,共60餘個品種,植地被花草50餘萬平方米,桂花種類數量多且品種齊全,為全國桂花園林之最。
根據地形特徵,西北坡主要規劃為生態林,以色葉樹種為主,種植彩色樹林,面積達18.4公頃,占公園總面積的23%,可供野生動物棲息,是公園最重要的自然生態區。
園內除綠色植被以及銀杏、香樟、紫薇等樹種外,最多的便是桂花樹。據鴻恩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園已栽種了57種桂花樹,配以桂花坊、桂花小苑等景觀,以展示桂花文化的內涵。園內擁有一株直徑1.06米的桂花樹,被稱為“月老桂”,遊人可在此見證自己的愛情。
截至2015年,園區內有海棠花、玉蘭、桃花、紅葉李,時令草花虞美人、報春、西洋杜鵑等上萬的花卉,佔地1100畝。

主要景觀


滾雪聽桂

滾雪聽桂
滾雪聽桂
滾雪聽桂是一處壯觀的水景。踏上觀瀑道,便會聽到瀑布發出的激烈交響,巨流撞擊著由上萬噸山石錯落參差堆積成的高達30米的岩壁,越過兩旁的桂花樹,雪崩般持續轟然,如飛雪如珍珠。

金桂溢香

金桂溢香
金桂溢香
展示桂花文化的"金桂溢香"景區,氣勢磅礴的"鴻運天階",是公園的進園階梯。金桂廣場的大型牌坊桂花榜,照映"雙桂迎客"、"鴻運當頭"的景樹景石,襯托出"鴻恩寺森林公園"的形神氣韻。

鴻恩春曉

鴻恩春曉
鴻恩春曉
溝壑相接、桃紅連雲的"鴻恩春曉"景區,園區東南坡桃木相連,逶迤遍野。三月桃花,爭奇鬥豔。漫步攬勝台,近觀桂樹常青、桃花綻紅,遠眺觀音橋繁華都市、畫卷迷人,是視野空朗、呼友逗留的放目佳地。

翠涌雲崖

翠涌雲崖
翠涌雲崖
翠涌雲崖景區,涵蓋公園西北坡林區和崖線,是一片自然生態林。從北門的攀鴻東路或攀鴻西路上山,層層疊疊的綠樹鋪滿西北坡。風起,綿延蒼翠的樹林如碧浪潮湧潮落。直上的攀鴻梯,有青石梯坎600餘步,一路上別緻典雅的延年亭、益壽亭、涌翠雙亭、閑雲軒,處處都是觀景憩歇的好所在。

琴台結緣

琴台結緣
琴台結緣
借《鳳求凰》之意冠名,以"緣"造景,以"緣"迎客。一尊鐫"緣"的紅色靈璧石佇立景區入口,一條月桂路,通"隨緣亭",達"月桂琴台",睹"月老桂"之風采,觀銀杏樹陣之神韻。景區主廣場"月桂琴台",紅葉石楠作籬,玫瑰月季環繞,是情侶愛人約會的浪漫之地,新人們舉辦婚慶大典的最佳場所。

鴻雁留影

鴻雁留影
鴻雁留影
包容景區最大水體的是"鴻雁留影"景區。其雙塘式連環水體"鴻影湖",宛若鴻恩寺公園的一面明鏡。不僅流傳有建文帝騎雁掠堡、盤旋留影的佳話,而且有造型別緻、含蘊清雅的碧石景觀,是遊人感悟自然造化的佳妙之所。

清風幽篁

清風幽篁
清風幽篁
清風幽篁景區,雅緻清心所在。叢叢秀氣的斑竹,婉約直立在名為靜心苑的水池旁,由漢白玉雕刻的鴻恩福娃生動喜氣。一尊灰紅相間的花崗岩上,雕刻的是紅梅報春。異形的乾池中,由瓜米石和鵝卵石組成,意象為遼闊海波。竹林幽靜,令人遐思。

桂憩綠野

桂憩綠野
桂憩綠野
地處公園東坡的"桂憩綠野"景區,有園區最大的疏林草坪。沿生態環道東北行,有"學子桂"筆立山坳。走過"碧雲坪"、"曬書坪"、"望泉亭"、"翰華亭",一眼清初古井呈現眼前。當年鴻恩寺香火鼎盛,香客和趕考秀才多在井邊憩歇、飲水。景區坪坳相綴,桂樹飄香,是遊人愜意賞桂、孩童勵志攀高的所在。

鴻恩思泉

鴻恩思泉
鴻恩思泉
鴻恩思泉體現的是感恩文化。滴水池是溪水的天然源頭,細細地涌靜靜地流,像親人的愛,友人的情,經年累月,匯成奔涌的溪流,流向湧泉池。靜立於蒼綠中的思恩亭,聽湧泉汩汩……這一切,昭示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鴻頂雲霞

鴻頂雲霞
鴻頂雲霞
地處園區南邊最高處的是"鴻頂雲霞"景區。沿鴻頂路,可達"望鴻台"。一路的桂樹、銀杏、楓樹,是四季養眼怡心的自然風物。鴻恩坪的八株"感恩桂"讓人難忘師恩、友恩、父母恩……登上即將竣工的重慶主城最高點-鴻恩閣,江北、渝北、南岸、渝中、高新區、沙坪壩,盡收眼底。

江風戀桂

江風戀桂
江風戀桂
江風戀桂是一條浪漫、芳艷、觀江之路。江風眷戀著花香,徘徊復徘徊;佳人沉醉於美景,徜徉復徜徉。歷經數億年沉積而就的靈璧石,修鍊成仙。以福、運、財命名的紅色靈璧石吉祥如意。流連其間,充盈著和諧、溫馨、鴻運。

喊天堡

喊天堡
喊天堡
系公園制高點之一,登頂可俯瞰江北全景。山頭雄踞一重愈3噸的"喊天石"。相傳明建文帝被明軍追殺至此陷入絕境,無奈倚崖喊天!剎那間,一群鴻雁凌空而至,馱起建文消失在天際……喊天堡由此得名,原本普通無名的山頭成了當地百姓許願祈福的靈堡。

建設背景


1999年初,市政府頒發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鴻恩寺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的批複》(渝府發[1999]20號),決定對鴻恩寺地區304公頃總用地進行控規,鴻恩寺公園凈用地107公頃、與公園配套開發用地56公頃。
2001年,為了有利於嘉陵江複線橋工程拆遷安置,市政府決定對該地區控規進行調整(渝府發[2001]63號),將原來確定的16公頃山頂旅遊觀光用地調整為公園用地。即鴻恩寺公園總用地為163公頃,凈公園用地123公頃,會議休閑用地40公頃。文件規定要根據市城市總體規劃和該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進一步作好分區規劃和專業規劃。要積極合理地利用鴻恩寺景觀資源,保證鴻恩寺公園的用地面積和整體性。為啟動公園建設,區政府曾多次推出招商引資,皆因規模大(含貓兒石村8個合作社、涉及農轉非安置2500餘人、拆建築物近20萬平方米),投資大(征地和公園建設費近10億元)回報低而未能成功。
鴻恩寺公園
鴻恩寺公園
2005年7月,區委、區政府成立了鴻恩寺公園開發建設領導小組,正式啟動了鴻恩寺公園開發建設工作。經兩年多的艱苦努力,鴻恩寺公園開發建設的各項工作緊張、有序地向前推進。鴻恩寺公園拆遷涉及10個合作社和8個單位的城市拆遷。農村征地拆遷總人數約3.8萬人、鄉鎮企業約350家、房屋約150萬㎡,拆除房屋145萬㎡,搬遷人口3.77萬人,搬遷鄉鎮企業約342家,清理騰空土地約2000畝,完成了農村征地拆遷總量的96%以上,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專門的征地拆遷攻堅組,分成3個小組,進行征地拆遷的最後攻堅戰。
2008年,確定公園的植栽方案,力爭將鴻恩寺公園建成一個全國桂花規模最大,桂花品種最齊全,四季有花,奼紫嫣紅的特色名園。3月底完成公園主要部位的建築垃圾清運及平場工作,構建出公園的基本框架。4月1日,開始進行春季第一批公園綠化植栽。"鴻頂雲霞區"完成了設計公開招投標工作,4月完成深化方案;"巴渝坊區"的設計方案,擬打造成一個集餐飲、商業、文化及休閑為一體的旅遊勝地;"遊客接待中心區"的方案正按照傳統中式建築和突出景觀、弱化建築外觀的兩種完全不同方向進行設計,該方案於4月底基本完成方案。9月,進行公園第二批植物栽種和補種、調整工作,以確保公園在2009年5月前能夠綠樹成蔭。
2009年10月31日,鴻恩寺公園正式向市民們開放試運行。
建設團隊
公園建設由四川美術學院美學教授、西南大學知名園藝專家及全國知名的景觀設計公司來整體規劃、設計公園的文化景觀、園林建築小品及雕塑。為提升公園文化底蘊,豐富公園歷史文化內涵,鴻恩辦聘請了重慶市地域文化專家委員會和重慶文學院的文人、學者來挖掘、收集、整理、豐富鴻恩寺公園文化,大力打造鴻恩寺公園的特色文化。
重慶華宇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負責鴻恩寺公園景觀綠化所有的植栽工程(包括植土、植物及景點樹的採購、運輸、栽植、養護、成活、用地面積約651999平方米)及"引入區"、"巴渝坊區"兩個功能區的建設。由重慶華宇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帶領的一支能打硬仗的工程技術人員,為了工程的能保證質量按期竣工,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奮鬥在工作崗位上,攻克了數個技術難關突破難關。為把重慶建設成為人居環境優美、生態系統穩定的"森林重慶"發揮更大作用。

品牌建設

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的《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中被規劃為重慶市主要城市中心公園之一,列入了重慶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重點公園。
2005年,鴻恩寺森林公園被列為“重慶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重點公園”。
2008年,列入“森林重慶”建設的重要項目。
鴻恩寺森林公園有幾個之最:
(1)城區最大的城市公園
(2)全國種植桂花之最
(3)重慶夜景新高地,主城六區最佳觀景點,窮盡六區美景。

旅遊信息


交通

公交路線
路線一:
乘124(無人售票優惠卡普通車)、602(無人售票普通卡普通車)、881(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145(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117(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411(普通卡中級車)、809(普通卡中級車),在渝澳大道“黃桷園”站下車,經鴻恩寺立交,沿鴻恩大道再走約500米即到公園1區。
也可乘870(去往江北方向),886在重慶兒童公園下車。
路線二:
乘205(無人售票優惠卡普通車)、863(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821(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113(無人售票優惠卡普通車、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114(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115(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133(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148(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881(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181(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202(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201(無人售票普通卡中級車)、872(普通卡中級車)、127(無人售票優惠卡普通車,中級車)、110(無人售票優惠卡普通車)、801(普通卡高級車),在紅石路“大慶村”站下車,步行上山即到公園2區4號門。
路線三:
乘可以到達花卉園東門或者觀音橋建新西路的任何公交車先到達這兩個地方中的一個,再乘黃白色相間的“萬事成”(車前擋風玻璃內有“鴻恩寺森林公園”字樣的),可以直接到達鴻恩寺森林公園2區大門,也有很多私車在跑這兩條路,每人兩元。(車全部更換為小巴公交汽車,可以在江北中醫院乘坐直達鴻恩寺公園的631路小巴,每人2元)
附:(括弧中為起始票價)
可達花卉園公交線路:110(1),113(2),114(2),115(2),118(2),121(2),127(1/2),139(2),148(2),181(2),201(2),202(2),270(2),604(1/2),605(1/2),801(2),821(2),863(2),872(2),879(2)
可達觀音橋建新西路公交線路:108(2),113(2),114(2),115(2),118(2),120(1),121(2),125(2),127(2),132(2),138(2),181(2),183(2),412(2),416(2),846(2),0491(1),606(2),617(2),0800(2),0811(1),818(2),820(2),872(2)
自駕路線
路線一:
走渝澳大道,在鴻恩寺立交橋下西轉,沿鴻恩大道,經蜀都中學、中凱樓盤,再直行上盤山公路可到公園大門。
路線二:
經李家坪立交北上,沿三灣路,可到公園1區;再左轉上盤山公路可到公園大門。
停車場:公園有600多個停車位可供停放。

線路

鴻恩寺森林公園
鴻恩寺森林公園
觀賞臘梅:鴻恩寺公園梅花種植並不集中,散見在公園的道路兩旁和各個角落,市民雖然不能集中觀賞臘梅,卻能一邊散步一邊賞花,加之鴻恩寺公園裡還種植其他大量可供觀賞的花卉苗木,賞梅的同時也能賞到其他花。
觀賞海棠:海棠花於2月中旬就進入盛花期,桃花初花也已開,大約在3月中下旬進入盛花期,整個園內春季賞花可持續到4月中旬。

歷史沿革


在江北花卉園地界有個現象頗為有趣:鴻恩寺有名卻無寺,雙龍寺有寺卻無名。據考證兩座寺廟還有一段歷史淵源。
民間傳說當年明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叔父明成祖朱棣推翻,建文帝躲避官兵追殺逃至龍脊山上,正在走投無路之時,被觀音菩薩派來的19隻鴻雁搭救。之後建文帝的追隨者秘密來到山上建起一座寺廟隱居,以圖日後東山再起。為報鴻雁搭救之恩,就為寺廟取名叫鴻恩寺,裡面供奉的正是觀世音菩薩。
鴻恩寺觀音殿曾經有一口銅鐘,相傳為鴻恩寺初建時的原物。還有一部《法華經》,據說是建文帝親手所抄。銅鐘和佛經都鴻恩寺的鎮寺之寶。
天有不測風雲。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重慶府城及江北地界遭遇地震,引發多處山火,鴻恩寺被全部燒毀。
話說火災剛起時,人們驚惶失措,眼看著大火從寺廟燒到了村裡的房屋和穀倉,才想起求告菩薩。觀音菩薩聽到后,急忙飛身趕來,但見從貓兒石河邊到龍脊山頂已成一片火海,寺廟12座大殿都已傾塌。觀音菩薩立即施展法力,拿起隨身攜帶的凈瓶澆水滅火,總算保住了百姓的房屋和穀倉。
觀音菩薩接著又從燃燒的寺廟裡搶救出幾樣最要緊的東西。一是寺廟廚房煮飯用的大鍋,這為出家人解決了吃飯問題。她讓那口鍋飛到嘉陵江對岸的山頂上落下,後來人們就把那地方就叫了鍋落山,久而久之又叫成了歌樂山。二是廟前原有一對石馬,觀音菩薩趕著它們逃到一條小河邊才停下,所以那地方就叫了石馬河。
還有兩樣東西,就是觀音殿里的銅鐘和鐘頂擺放的《法華經》。觀音菩薩讓鍾和經卷乘上祥雲,飛到與龍脊山對面相望的大龍山。大鐘掛到一棵黃葛樹上,經書則飛進了雙龍寺正殿。雙龍寺大雄寶殿原先供奉釋迦牟尼和菩提達摩,和尚都誦《金剛經》,鴻恩寺的經卷飛來后,就改誦了《法華經》,觀音菩薩也取代了菩提達摩成為主要的供奉對象。
清道光年間,鄉民任正玉發起重建鴻恩寺,因為少了幾樣寶物,就去大龍山雙龍寺交涉,希望歸還當初火災時飛過去的銅鐘和經卷。雙龍寺將銅鐘還給了鴻恩寺,卻留下了《法華經》,住持和尚說,應該讓兩地老百姓共沐觀音菩薩的鴻恩。從此,觀世音信仰成為江北地界最有影響的民俗,有地方也叫了觀音橋。
雙龍寺和鴻恩寺先後在上世紀中期被毀。龍脊山上的鴻恩寺名字一直保留下來。大龍山上的寺廟由鄉民們重建后,卻另叫了龍福寺,而那個由清代《江北廳志》記載的“雙龍寺”卻被人們遺忘了。從而形成鴻恩有名無寺,雙龍有寺無名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