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結核瘤

腦結核瘤

腦結核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結核桿菌后形成的—種肉芽腫樣病變。腦結核瘤常繼發於全身其他部位的結核,結核桿菌隨血液播散到腦部后形成腦結核瘤。腦結核瘤可發生於顱內任何部位,位於幕下較幕上者多,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男女發病率無顯著差異。常見癥狀是咯血、咳嗽、發熱、盜汗、消瘦、頭痛、嘔吐及視乳頭水腫等。腦結核瘤的治療多主張先採用藥物治療4~8周,再通過CT或MRI複查,若癥狀不改善,結核球不縮小,再考慮手術切除。臨床上腦結核瘤分兩型:全身型:伴有其他器官活動性結核,如肺、淋巴結甚至全身粟粒樣結核,常伴有結核性腦膜炎,全身情況差,一般預后差。局限型:臨床主要表現為癲癇發作、顱內高壓癥狀,此型手術治療效果較好。

就診科室


● 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感染科

病因


● 腦結核瘤常繼發於全身其他部位的結核,結核桿菌隨血液播散到腦部后形成腦結核瘤。

癥狀


全身型

● 咯血、咳嗽、發熱、盜汗、消瘦等結核徵象。
● 伴骨與關節結核,胸壁與頸淋巴結核。
● 結核性腦膜炎表現:頭痛、噁心、嘔吐等。

局限型

● 無明顯全身結核徵象。
● 顱內高壓癥狀和局限性腦損害癥狀,表現頭痛、嘔吐及視乳頭水腫,偏癱、失語,癲癇發作,小腦損害癥狀如眼震,肢體共濟失調。

檢查


● 確診腦結核瘤需要行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 體格檢查
● ● 檢查視力、視野和眼底。有無偏癱、偏側感覺障礙、失語和小腦體征。
● 實驗室檢查
● ● 血沉多增快,結核菌素試驗陰性並不能排除結核球,只表明其可能性小。
● 胸部X線檢查
● ● 可見結核灶或胸膜增厚。
● 顱骨X線平片
● ● 除顱內壓增高徵象外,偶見結核瘤鈣化。但需注意鈣化點常位於顱底且多發,鈣斑部位不一定是主要病灶所在。
● CT或MR掃描
● ● 可直接顯示病變部位及大小。
● 腰椎穿刺
● ● 一般可進行測量壓力,檢查腦脊液白細胞計數和蛋白、糖、氯化物定量等。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多可明確診斷。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 有顱外結核病灶史:慢性病容:30歲以下的青少年和兒童多見;病程多為亞急性。
● 臨床表現:有顱內壓增高征和局灶性神經系體征,尤其有癲癇發作。
● 其他檢查:血沉多增快。胸部X線檢查可見結核灶或胸膜增厚,顱骨X線平片,偶見結核瘤鈣化。CT或MR掃描可直接顯示病變部位及大小。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咯血、咳嗽、發熱、盜汗、消瘦等結核徵象,容易與腦結核瘤相混淆,這些疾病包括顱內其他感染性疾病和顱內其他佔位性病變。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進行詳細檢查,請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治療


● 腦結核瘤的治療多主張先採用藥物治療4~8周,再通過CT或MR複查,若癥狀不改普,結核球不縮小,再考慮手術切除。
● 藥物治療
● ● 抗結核藥物的選擇原則與結核性腦膜炎相同,即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鏈莓素聯合應用,多能獲得理想的療效。
● 手術治療
● ● 手術可達到明確診斷並完全切除的目的。

危害


● 常合併結核性腦膜炎,癲癇發作等表現。

預后


● 預后與患者身體狀況、是否及時、規律治療有很大關係。患者身體狀況好,規律治療後腦結核瘤大多數可治癒;但如果患者基礎狀況差,不能耐受藥物及手術治療,預后差。

預防


● 早期、正規的抗結核治療很重要,正規的治療可以減少很多其他系統結核的發生。
● 減少與結核病人的接觸。

參考文獻


● [1]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第二版。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 [2] 周良輔。現代神經外科學。第二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 [3] 吳承遠,劉玉光。臨床神經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