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街道

雲南省昆明市轄街道

金馬街道位於昆明市區東部,城郊結合部。面積21.13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辦事處駐金馬寺。滇黔公路、昆(明)洛公路,貴(陽)昆(明)和成(都)昆(明)鐵路過境,設有昆明東站和牛街庄、黑土凹火車站。

截至2020年11月1日,金馬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為188886人。

歷史沿革


1950年分屬昆明縣第三、四區,1956年分屬昆明市官渡區、龍泉區,1958年屬市第三農場。1962年9月由昆明國營農場劃歸官渡區,設立金馬公社;1984年改金馬(農村)辦事處;1988年改金馬鎮。1962年屬官渡區設金馬公社,1984年改金馬辦事處,1988年置鎮。1997年,面積38平方千米,人口8.9萬,轄金馬、雲山、新迎、大營、牛街、方旺、十里7個行政村。2003年撤鎮設立金馬街道。2006年,轄金馬、東華路、大樹營、方旺、十里、牛街6個社區。

經濟


招商引資

2008年金馬街道完成上級下達的招商引資21.5億元任務,上報儲備項目6項,大力推進以機電設備和機械製造為主的裝備製造業,配合完成省重點工程國家大型鐵路養護設備昆明產業基地征地工作,共徵用土地63.426畝。財政總收入28021萬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387萬元;2008年鄉鎮企業完成增加值68138萬元;工業增加值完成14678萬元;實交稅金10373萬元;加工銷售產值完成46606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1.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2498萬元。

農村經濟

2008年末街道辦事處農業戶數2776戶,年末實有耕地66.1公頃畝,比07年減少19公頃,十里、方旺社區居委會所屬的大羊村、十里鋪村、大橋村的土地被官渡工業園區收儲17.1公頃,牛街社區居委會劉家村企業用地減少1.9公頃。糧食複種面積8公頃,總產27.8噸,單產3.5噸/公頃(231.6公斤/畝),2009年種植面積減少610.5公頃,全年糧食產量比08年減少234.6噸;蔬菜複種面積137.7公頃(2065.5畝),總產4153.7噸,比08年分別增加31.5公頃、856.7噸。糧食的經濟收入低於蔬菜的經濟收入,大部分村民不願意種植糧食,改種蔬菜,致使糧食種植面積減少,蔬菜種植面積增加。生豬出欄17160頭,存欄7250頭,出欄比08年減少5446頭,存欄比08年增加2064頭。雞出欄33000隻,無存欄數,雞出欄比08年增加16000隻。由於街道處於滇池流域畜禽禁養區,畜牧業於2010年後全部消失。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30日,官渡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金馬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為188886人。

社會


金馬街道辦事處

是省城昆明的“東大門”,大觀樓長聯中“東驤神駿”——金馬山就位於轄區內。轄區東起鳳凰山天文台、南沿石安公路、北至人民東路、西與盤龍區相連,總面積23.86平方公里,下轄大樹營、金馬、牛街、方旺、十里、東華路、黑土凹、東驤、建工、以及曙光1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1個居民小組。街道辦事處機關內設“兩室三科”,即黨工委綜合辦公室、行政綜合辦公室、城市建設管理科、社會事務科、經濟發展科。

基礎設施

寺瓦路(金馬段)在金馬街道轄區內943.5米,平均寬7.5米,沿線有市三機床廠、肉聯廠、市燈泡廠、建工三村、昆明官渡二中、水木山居等大型單位6家,人口約1.5萬人,沿線人口密集,車流量較大。由於排水溝損壞,排水不暢,路面破損嚴重,沿線人民群眾出行極為不便,交通狀況日漸惡劣,群眾反映強烈。2007年被評為昆明市十大爛路之一。為解決寺瓦路出行難的問題,區人民將寺瓦路修復工作列為2008年為民辦十件實事之一,由金馬街道辦事處牽頭對道路進行了修復。修復總長943.5米,平均寬8米,道路兩邊綠化面積近2000平方米,共投資26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