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夾河鎮

上夾河鎮

上夾河鎮,隸屬遼寧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地處新賓滿族自治縣東北面,東與木奇鎮接壤,南與木奇鎮、撫順縣湯圖滿族鄉毗鄰,西與撫順縣上馬鄉相鄰,北與南雜木鎮、清原滿族自治縣紅透山鎮相接。轄區面積267.1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上夾河鎮戶籍人口16113人。

2018年,上夾河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月,屬撫順縣,稱蘇河區。
1951年5月至1956年2月,屬木奇區。
1958年10月1日,成立紅旗公社,原上夾河的3個行政鄉改為3個管理區,即馬爾墩、上夾河、南加禾。
1961年5月1日,成立上夾河公社。
1967年4月,成立上夾河鄉革命委員會。
1984年11月,上夾河鄉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上夾河鎮轄上夾河、大堡、馬爾墩、五龍、南嘉禾、徐家、呂家、腰站、勝利、古樓、河西1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上夾河鎮轄1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上夾河鎮罕王路129號。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上夾河鎮地處長白山系龍崗山脈,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最高點位於十花頂,海拔800米;最低點位於荒地村,海拔128.3米。

氣候

上夾河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5.5℃,極端最高氣溫37℃,極端最低氣溫-33℃,年平均日照時數2100小時,無霜期年平均132天,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

水文

上夾河鎮境內河流屬於蘇子河流域,流域面積261.8平方千米,佔蘇子河流域總面積的12%。有一級河蘇子河,總長30.3千米;二級河5條,總長14.7千米;三級河6條,總長7.3千米。河流總長度52.3千米,河網密度0.2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河流為蘇子河。

自然災害

上夾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溫、大風、冰雹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0年7月31日,山洪暴發,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億元。

自然資源

上夾河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金、銅、鐵、硅石等。其中鐵礦儲量1000萬噸。

人口


2011年末,上夾河鎮轄區總人口1654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31人,城鎮化率6.8%。總人口中,男性8599人,佔52%;女性7942人,佔48%;14歲以下1980人,佔12%;15~64歲12970人,佔78.4%;65歲以上1591人,佔9.6%。總人口中,以滿族為主,達15312人,佔92.6%;漢族1185人,佔7.2%;朝鮮族4人,蒙古族2人,其他少數民族38人。人口出生率7.73‰,人口死亡率5.64‰,人口自然增長率2.09‰。
2017年末,上夾河鎮常住人口有15084人。
截至2018年末,上夾河鎮戶籍人口16113人。

經濟


2011年,上夾河鎮財政總收入5000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000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500萬元,增值稅2000萬元,企業所得稅900萬元,個人所得稅500萬元。

社會事業


2011年,上夾河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0戶,人數105人,支出24.9萬元,月人均197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94戶,人數654人,支出84.8萬元,月人均108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7人,支出11.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7人,支出11.8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94人次,支出1.97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萬元。新增就業人員400人,有5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71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999人。

交通運輸


2011年,上夾河鎮有撫通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10千米,東南公路過境,長10千米。縣鄉鎮級公路4條,總長16千米。

歷史文化


文物古迹

上夾河鎮的古迹之一是石棚,保存最為完好的石棚是勝利石棚,位於上夾河以西的勝利村。該處石棚是由三塊豎立的石板支撐一塊3.5米長的大石板,構成一個高0.7米的石室,其內發掘出鼎足器和陶器耳等,並有火燒土層,是一座青銅時期的火化墓葬,距今已有2500到3000年的歷史。這裡可能埋葬過古代貊族部落首領,後來成為宗教祭祀或氏族公共活動的場所。此外,在河西、南溝等村也發現有石棚遺跡。

方言

上夾河鎮本地方言為東北官話吉沈片通溪小片。

地名由來

上夾河鎮中“夾河”由“加木河”(五龍河)演變而來。因“夾河”上下游有村落形成,便稱之為上夾河村、下夾河村(今勝利村),上夾河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