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水蓑衣的結果 展開

水蓑衣

水蓑衣

水蓑衣,中藥名。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的全草。分佈於西南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功效。用於時行熱毒,丹毒,黃疸,口瘡,咽喉腫痛,乳癰,吐衄,跌打傷痛,骨折,毒蛇咬傷。

別名


大青草、青澤蘭、化痰清、方箭草、水骨節、水箭草、鎖葯、竄心蛇、九節花、接骨草、節節同、節上花、穿心蛇、魚骨草、水膽草、冰疔葯、墨菜、細葉墨菜。

入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微苦,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主治


用於時行熱毒,丹毒,黃疸,口瘡,咽喉腫痛,乳癰,吐衄,跌打傷痛,骨折,毒蛇咬傷。

相關配伍


1、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大青草18g,丹參、夏枯草各9g。水煎服。
2、治百日咳:竄心蛇、葫蘆茶各30g,鵝不食草3g。水煎服。(《廣東省惠陽地區中草藥》)
3、治勞傷,跌打疼痛:九節花60g,石菖蒲6g。泡酒服。
4、治骨折:先正骨,再用九節花適量搗絨,加酒炒熱外敷;並搗絨取汁半茶杯內服,每日1次。(3-4方出自《貴州草藥》)
5、治外傷吐血:鮮水蓑衣葉60g,搗爛絞汁,沖黃酒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30g;或泡酒;或絞汁飲。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胃寒者慎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凈,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草本,高80厘米,莖4棱形,幼枝被白色長柔毛,不久脫落近無毛或無毛;葉近無柄,紙質,長橢圓形、披針形、線形,長4-11.5厘米,寬0.8-1.5厘米,兩端漸尖,先端鈍,兩面被白色長硬毛,背面脈上較密,側脈不明顯。花簇生於葉腋,無梗,苞片披針形,長約10毫米,寬約6.5毫米,基部圓形,外面被柔毛,小苞片細小,線形,外面被柔毛,內面無毛;花萼圓筒狀,約長6-8毫米,被短糙毛,5深裂至中部,裂片稍不等大,漸尖,被通常縐曲的長柔毛;花冠淡紫色或粉紅色,長1-1.2厘米,被柔毛,上唇卵狀三角形,下唇長圓形,喉凸上有疏而長的柔毛,花冠管稍長於裂片;后雄蕊的花藥比前雄蕊的小一半。蒴果比宿存萼長1/3-1/4,干時淡褐色,無毛。花期秋季。

生長環境


生於溪溝邊或陰濕地的草叢中。分佈於西南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藥材性狀


全草長約60cm,莖略呈方柱形,具棱,節處被疏柔毛。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葉片披針形、矩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下部葉為橢圓形,長3-14cm,寬2-15mm,先端漸尖,基部下延,全緣。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非特異性利尿作用。

相關論述


《浙江藥用植物志》:“活血通絡,理氣祛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