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浩
胡昌浩
長期從事作物栽培學教學和科研工作,以玉米栽培為主要研究方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玉米生長發育、無機和有機營養、生理生態、結構與功能相結合的研究體系,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多篇。1972年,在國內首次研究並發表論文“玉米葉齡指數與穗分化規律”(中國農業科學),使看葉管理科學化,已在全國普遍採用。1979年,系統研究並發表論文“夏玉米同化產物積累與養分吸收分配規律”(中國農業科學),開拓了國內玉米營養研究新局面。1984—1988年,系統研究並發表了玉米葉片、莖稈結構與功能關係論文6篇(植物學報、作物學報等),豐富了玉米基礎理論研究。進入90年代,深入研究了玉米群體光合特性,並發表論文7篇(作物學報、PHOTOSYNTHETICA、BIOLOGIA PLANTARUM等),填補了國內研究空白。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玉米品種更替產量提高過程中生理特性演進規律研究”,發表論文6篇(作物學報等),為玉米超高產育種和栽培提供理論依據。出版著作10多部,代表著作有:《玉米栽培生理》、《山東玉米》、《作物栽培學》等。先後主持和承擔國家、省、部級課題20多項,走遍全省並輻射全國指導玉米生產,累計增產糧食79億公斤;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1995—2000年經省政府聘任,擔任山東省農業良種產業化開發玉米首席專家,對山東玉米種質創新、新品種選育、良種繁育和示範推廣工作做出顯著成績,為玉米學科和生產發展做出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