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老城廣場

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布拉格是捷克首都,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其最著名的廣場是老城廣場。老城廣場的中心是揚·胡斯雕像。

廣場最具特色的古建築是自鳴鐘。布拉格這個名稱來自德語,當地稱它為布拉哈,意為“門檻”,其原因是伏爾塔瓦河在這裡流經一個暗礁,水流湍急,酷似越過一個門檻。

建設背景


布拉格老城廣場
布拉格老城廣場
1948年2月事件和1989年11月事件兩次重大政治變革均在此得到集中反映。捷前總統哥特瓦爾德和哈維爾都曾在此發表演說,宣布政權的更迭。布拉格老城廣場作為交易中心老城廣場成為了當年熱炒的“CBD”商圈,歐洲各地的富商們在老城廣場周圍修建起精美絕倫的巴洛克式豪宅,橙色的屋頂配淡雅的外牆,根據資金實力的不同,選擇壁畫式或立體雕塑式的外牆裝飾,大教堂的建設風格也隨之改變,教堂後殿建起了聖約翰·內波穆克的巨型墳墓,上方盤旋的天使深情地守護著重達兩噸的絕美巴洛克白銀建築。

歷史沿革


布拉格廣場
布拉格廣場
布拉格老城中心的老城廣場已經存在900多年了,是群眾集會的場所。廣場上的老市政廳,建於1338年,是一座哥特式建築。廣場南面有著名的卡羅利努姆宮,它是查理大學最古老的建築物。
卡羅利努姆宮附近有著名的伯利恆教堂。火藥門樓,是老城13座城門中的僅存者。廣場上有一座建於1410年的鐘樓,儘管鐘樓的外牆牆皮因年代久遠已部分剝落,但它卻以精美別緻的自鳴鐘而聞名於世。凡是到布拉格的遊人,總要前往老城廣場觀賞這座古老的鐘樓,路經鐘樓的布拉格市民也常常停下來校對自己的手錶。每到整點,鐘上的窗門便自動打開,鐘聲齊鳴,12個聖像如走馬燈似地一一在窗口出現,向人們鞠躬。這個複雜而又奇妙的自鳴鐘,是15世紀中期由一位鉗工用鎚子、鉗子、銼刀等工具建造的,至今走時準確,成為人們觀賞的一件珍品。

建築特色


建築風格

布拉格廣場
布拉格廣場
廣場上有著名的汰翁教堂,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教堂上方的雙塔高達80米。廣場上還豎立著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胡斯(JanHus)塑像。胡斯對於歐洲宗教的影響極為深遠,被馬丁路德視為宗教改革的精神領袖,胡斯因為反對教宗發行腐敗的贖罪券,及翻譯捷克文聖經,在40歲的壯年被送進了熊熊的烈焰,500年後,在焚燒胡斯的原址上出現了他的塑像。老城廣場上的汰翁教堂卻最令人驚嘆、難忘。如果說仰高式的哥特式建築,為的是達到一種仿如直達天頂的雄偉氣息,那麼屬於後期哥特式的汰翁教堂,以代表亞當及夏娃的80米雙塔、似火焰般熊熊向上燃燒的建築式樣,的確達到了她的敬畏作用。
布拉格的老城廣場的風景令人覺得充滿著自由氣氛,看上去似乎把改革前的悲劇記憶忘在了什麼地方似的。在這個廣場上隨便找個露天的咖啡廳兼酒吧隨便要一杯扎啤(最好是黑啤),是再好不過的享受。
廣場四周全是歷史悠久的建築物,感覺就像在博物館裡面,邊享受捷克的美味啤酒,同時還享受捷克的悠久歷史,人不知不覺就會陶醉在這個氣氛里,舊城廣場(OldTownSquare)已有900年的歷史,是人們集會的場所,可以看到跳著美麗舞蹈的女子和拉風琴的男子。
廣場周圍有各式建築:巴洛克、洛可可、羅馬式、哥特式等,舊城廣場OldTownSquare上的天文鐘很特色,很多當地在此地駐足校對手錶的時間。

特色建築

自鳴鐘是布拉格老城廣場上最具特色的古建築之一,
布拉格廣場
布拉格廣場
建於十六世紀。鍾由三部分組成,即:聖徒雕像、鐘盤、年曆。每到正點時,象徵時光消逝的小鬼首先拉響鈴鐺並不斷點頭,而土耳其人則不斷搖頭,象徵始終不願投降。鍾右側有兩個寓意虛度時光的人物塑像,不斷搖頭,象徵未享盡人間富貴,不願離開人世。
同時鐘上部的十二個聖徒在打開的天窗后相繼出現。當最後一個聖徒走過並把天窗關上時,天窗上面的金雞扇動兩翼后鳴啼,宣告報時結束。鐘的中間部分為鐘盤,根據中世紀地球為宇宙中心論製作,標明太陽和月球的運動。
鐘的最下部分是12個鑲有圓框的組畫,描寫一年十二個月農村耕作的情景。年曆兩側還裝飾佩有寶劍、短杖和盾牌的天使和三個象徵公正掌管城市的市民,這一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自鳴鐘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主要展覽


著名雕像
老城廣場的中心是揚·胡斯雕像。揚·胡斯是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偉大的愛國者、布拉格查理大學(中歐最古老的大學,建於1348年)的首任校長。他改革和簡化了捷克語語法,主張高校用捷語教學,反對日耳曼化、教權專制、高級教階和教學主事銷售“贖罪券”等腐敗現象。
布拉格老城廣場
布拉格老城廣場
雕塑正反面
雕塑正反面
由於胡斯的主張與羅馬天主教會針鋒相對,因而於1415年7月6日在瑞士的康斯坦茨(今德國境內)被羅馬教皇宗教法庭以觸犯教規、散布異端邪說罪處以火刑。揚·胡斯像於1902年至1915年用13年塑成,於1915年7月6日揚·胡斯被焚五百周年紀念日揭幕。

文化活動


布拉格是捷克的首都,伏爾塔瓦河在這裡流經一個暗礁,
布拉格廣場
布拉格廣場
水流湍急,像是越過一道門檻。市區有保存完好的帶有尖塔或圓頂的塔式古老建築物,高高低低的塔尖,毗連成一片塔林,因而布拉格有“百塔之城”之稱。其中有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而哥特式與巴羅克式數量最多。
說起布拉格的美並沒有什麼天賦的景緻,更多的是一種文藝氣質。來自斯拉夫東部、德國北部、法國西部和拉丁南部的裝飾主題,在布拉格被融合成一個獨特的綜合體。老城區的許多街道依然保持著中世紀的風貌,狹窄的石子路,古老的煤氣燈,宗教壁畫裝飾的牆壁,讓人在教堂、城堡與修道院的包圍里時時重溫13世紀到15世紀的那段歷史。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建築風格的影響,在這裡始終能感受到一種歌德作品里的殘酷美感,騎士精神與激越的理想主義,一座老城是一幅哥特式的拼圖。布拉格景點很多,但幾乎全部集中在布拉格1區內,點到點連成一線,又比較近,所以走走逛逛就可以把老城看個遍。

主要景觀


布拉格城堡
布拉格城堡位於伏爾塔瓦河的丘陵上,已有1000多年歷史,60多年來歷屆總統辦公室均設在堡內,所以又稱“總統府”,城堡包括以下部分。布拉格城堡畫廊新近重新整建完畢的布拉格城堡畫廊(ObrazarnaPrazskehoHradu)必須另外付費才可進入,其內收藏了許多古典繪畫,最早從16世紀開始,而以16到18世紀繪畫為主,涵括了義大利、德國、荷蘭等各國藝術家作品,共有4,000餘幅。布拉格城堡畫廊的原址是城堡馬廄,在改建為城堡畫廊的過程中,發掘出布拉格城堡最早的教堂-聖女教堂,部分遺跡存放在城堡畫廊中。
聖維塔大教堂
聖維塔大教堂(Katedralasv.Vita)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標,除了豐富的建築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與辭世后長眠之所。聖維塔大教堂歷經3次擴建,西元929年的聖溫塞斯拉斯圓形教堂,在西元1060年時擴建為長方形教堂,西元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建造目前的哥德式建築,卻一直到西元1929年才正式完工。聖維塔大教堂的幾個參觀重點包括20世紀的彩色玻璃窗、聖約翰之墓和聖溫塞斯拉斯禮拜堂。走進教堂入口,左側色彩鮮麗的彩色玻璃就是布拉格著名畫家穆哈的作品,為這個千年歷史的教堂增添不少現代感;繞過聖壇後方,純銀打造、裝飾華麗的是的聖約翰之墓,他是1736年的反宗教改革者,因此葬在聖維塔大教堂中,並以純銀華麗的裝飾作為紀念。繼續往前就是聖溫塞斯拉斯禮拜堂,相較於前面純銀的聖約翰之墓,聖溫塞斯拉斯禮拜堂呈現出金碧輝煌的光彩,從壁畫到聖禮尖塔都有金彩裝飾,相當具有藝術價值。從外觀來看,哥德式的聖維塔大教堂有許多經典建築特色,例如大門上的拱柱和飛扶壁,都裝飾的相當華麗。
舊皇宮
舊皇宮(StaryKralovskyPalac)是以往波西米亞國王的住所,歷任在位者對不同部分進行修繕。整個皇宮建築大致分為3層,入口一進去是挑高的維拉迪斯拉夫大廳,也是整個皇宮的重心,往上層的新領地大廳有許多早期書記的圖像;下層有哥德式的查理四世宮殿,和仿羅馬式宮殿大廳,大多數的房間在西元1541年的大火中受到毀壞,因此部分是後來重建的遺跡。
聖喬治教堂
聖維塔大教堂(Bazilikasv.Jiri)後方有雙塔的紅色教堂就是聖喬治教堂,聖喬治教堂是捷克保存最好的仿羅馬式建築,920年完成後擴大修建多次,最近一次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教堂的基石和兩個尖塔從10世紀一直保存至今。一旁的聖喬治女修道院是波西米亞第一個女修道院,曾在18世紀被拆除改建為軍營,現今為國家藝廊,收藏14至17世紀的捷克藝術作品,包括哥德藝術、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等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
火藥塔
這裡的火藥塔(PrasnaVez-Mihulka)與舊城廣場的火藥塔一樣,原本都是作為守城護衛的要塞,後來則為存放火藥之用。16世紀時,國王讓術士居住於此研究煉鉛成金之術,18世紀后改為聖維塔大教堂儲藏聖器的地方,現今則是展出中古藝術、天文學和鍊金術文物的博物館。
黃金巷
黃金巷(ZlataUlicka)是布拉格古堡最著名的景點之一,觀光客的擁擠程度與查理大橋不相上下,卡夫卡曾居住過的22號,目前是一家小巧可愛的書店,當然也販售卡夫卡的作品集。黃金巷在聖喬治教堂與玩具博物館之間,拐進一條小巷後到了這個小屋林立的黃金巷,宛如童話故事內的小巧房舍,是布拉格最詩情畫意的街道。黃金巷原本是僕人工匠居住之處,後來因為聚集不少為國王煉金的術士,因而有此名稱,然而在19世紀之後,逐漸變成貧民窟。20世紀中期重新規劃,將原本的房舍改為小店家,現今每家商店內可看到不同種類的紀念品和手工藝品,例如16號的木製玩具、20號的錫制布拉格小士兵、21號的手繪衣服,19號的外觀最有看頭,是花木扶疏的可愛花園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