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乙嘉

蓬溪縣常樂鎮拱市村黨支部書記

蔣乙嘉,男,漢族,1958年出生,蓬溪縣常樂鎮拱市村人。現任蓬溪縣常樂鎮拱市村黨支部書記、北京隆凱源物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四川力世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四川寶萊閣商貿有限公司監事、遂寧市成隆人資源有限管理公司董事長。

2019年6月5日,榮獲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2019年7月26日,被表彰為全國模範退役軍人。2021年2月25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蔣乙嘉“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人物經歷


蔣乙嘉
蔣乙嘉
蔣乙嘉小名蔣小四,上面有三位哥哥、兩位姐姐。對蔣小四來說,自己的童年是充滿苦難的。出生於沒有任何家底的農民家的他,兒時記憶的剪影都與“飢餓、貧窮”有關。
回憶起母親第一次帶自己到鎮上的情景,蔣乙嘉說,他看到鎮上人家的飯碗里裝的全是米粒兒,不像自己家,清湯寡水裡放幾塊地瓜,只摻一些米粒兒。當時,心酸、悲涼湧上心頭,淚水止不住地流。自那時起,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擺脫貧困,過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
1978年應徵入伍,蔣乙嘉在部隊一待就是20年。1997年年底,從部隊退伍。
2017年5月27日,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選舉蔣乙嘉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主要事迹


心繫家鄉 好男兒攜千萬身家回鄉扶貧
蔣乙嘉
蔣乙嘉
2007年,當擁有千萬身家的蔣乙嘉回到拱市村帶領鄉親致富時,很多人認為他不是沽名釣譽就是腦子有問題。七年過去了,蔣乙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當初年近五旬的自己之所以選擇回到家鄉,並為改變家鄉的貧窮與落後投入一生財富,不過是因為心中有著一個立志要改變家鄉的信念。
1975年,蔣乙嘉的大哥出去做生意,算是這個家第一個為改變貧窮出去打拚的人。緊接著第二年,二哥、三哥當了兵,分別去了山西、吉林。擺在蔣乙嘉面前最好的出路就是和二哥、三哥一樣,去當兵。“
1978年應徵入伍,1997年年底,從部隊退伍的他,拿著8萬元複員幹部安置費,從零起步跨入商海淘金賺錢,開始了人生的全新階段。
從洗煤廠搬運工做起,他掙到了自己複員后的第一桶金。後來國家關停了小煤礦,他又開始經營保健品……就是這樣年復一年,從瀋陽到北京,從長春到內蒙古,待人真誠、做事踏實的蔣乙嘉,硬是憑著一股闖勁在商海中打拚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已經在外打拚幾十年的千萬富翁蔣乙嘉絕不是一夜之間突然決定回鄉的。無論身處軍營還是浮沉商海,他對家鄉一直都魂牽夢縈。他說,自己早就下定決心,一個七尺男兒,不能眼看著家鄉的鄉親過窮日子,要改變他們的命運。
百折不撓 村支書修路修渠一往無前
有不少人認為,蔣乙嘉能回到拱市村帶領大家走上致富路,主要在於他有錢。沒有上千萬的身家,怎麼能修路?怎麼能治水?對於這樣的說法,蔣乙嘉承認,自己的投入使得拱市村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確實沒有出現過資金問題。但是要改變基礎條件差、貧困落後的拱市村,靠的不僅僅是投入資金。
蔣乙嘉回鄉,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修路,但是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卻不是修路。
2007年3月,蔣乙嘉出資80萬元,開建拱市村通村公路和戶通公路。然而,修路難免會佔用村民的院壩或田地,一些被佔地的村民曾拿起鋤頭,要求蔣乙嘉必須“給個說法”,否則休想繼續動工。
部分村民的不理解和非議讓蔣乙嘉很傷心。讓蔣乙嘉倍覺欣慰的是,有感於他改變家鄉的壯舉,村民榮遠發主動提出免費幫忙修路,村民榮遠弟則表示修路佔了自家的地不要一分錢,還主動上工地幫忙管理材料,監督建設質量。
由於資金充裕、人力充足,短短半年時間,村裡的爛泥路就變成了水泥路。看到眼前這條長2.6公里、寬4.5米的水泥路,村民們笑開了顏。
路修通了,接下來就是解決水的問題。拱市村地理位置並不好,用當地人的話說就是地處“邊邊角角”,缺水是多年難題。為了解決灌溉難題,蔣乙嘉專程趕回東北學習經驗。“現在拱市村所用的竹節渠就是從東北學來的。”他說。
修路、修渠、整理土地......回到拱市村后蔣乙嘉就沒有休息過,本來患有心臟病的他,身體已經不堪重負。
2008年初,蔣乙嘉到成都拉鋼材。回來時貨車開到村口進不去,沒辦法只好雇一輛小車運送。沒想到,小車翻了。蔣乙嘉只得雇了一些勞動力,加上一些村民們主動參與,人拉肩扛,兩噸鋼材兩公里的路,到凌晨終於全部運到工地。夜以繼日地勞碌,使蔣乙嘉的心臟病發作了。第二天,他一個人躺在床上渾身虛弱無法起來。

獲得榮譽


2011年榮獲遂寧市“最具愛心慈善捐贈個人”;2012年榮獲全省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遂寧市優秀共產黨員、蓬溪縣第三屆道德模範;2013年12月榮獲遂寧市“最美基層幹部”等稱號。
2019年6月5日,榮獲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
2021年2月25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蔣乙嘉“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2021年6月28日,獲得中共中央表彰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