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槍
2002年陸川執導懸疑電影
《尋槍》是由陸川根據凡一平原著同名小說拍攝的一部懸疑電影,主要演員有姜文、寧靜等。
該片講述了,警察馬山一夜夢醒后,發現自己的槍不見了,在丟失的槍裡面有三顆子彈。於是,馬山開始走上了一條不尋常的尋槍之路。
於2002年5月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劇照
馬山是西南山區小鎮上的一名普通警察。他有一支手槍,整日佩在身邊,雖然沒有用過,但他知道,小鎮因他和他的手槍而安寧平和。一天早晨醒來,馬山發現手槍不翼而飛。看著空空的槍套,馬山的精神幾乎崩潰,他的槍里裝有三顆子彈,他知道偷槍的人是要殺人的。
馬山仔細回想著前一天晚上的情景,他妹妹結婚,他喝醉了,被人送回家。一時間,所有參加婚禮的人都成了他的懷疑對象,馬山如同一個焦慮的幽靈,走遍小鎮的每個角落,用懷疑的目光審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賣“羊肉粉”的劉結巴見了馬山就不結巴,這在馬山心中留下個疑點。
通過細緻的調查,馬山去找那天送他回家的車的主人周小剛。出乎馬山意料,開門的竟是他十幾年前的戀人李小萌,李小萌與馬山戀愛,卻不辭而別,現在又回來了,並且住在周小剛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李小萌的出現,使案情越發複雜起來,他對李小萌複雜的感情與對丟槍的懷疑糾纏在一起,這其中又夾雜了馬山當小學教師的妻子認為馬山移情別戀而對他的不理解。隨後的一個深夜,李小萌在周小剛家突然被人打死,而殺人工具正是馬山丟失的槍。馬山作為殺害李小萌的嫌疑人而被拘禁。他平靜的家庭生活也被打破了,八歲的兒子和妻子都陷入了恐懼和擔憂之中。
尋槍劇照之一
原來偷槍的就是劉結巴,他痛恨周小剛製造假酒,害死了他的親人而採取愚昧極端的方法,偷槍殺死他。面對黑洞洞的槍口,馬山突然明白,要使不再有人被殺,槍里的子彈只有一個歸宿,就是自己的身體,十四天的尋槍,冥冥之中他要的就是這個結果,這是惟一補救自己過錯的辦法。他掙扎著、喊叫著,迫使結巴又向他開了一槍,在開槍的同時,馬山用手銬將殺人犯與自己銬在一起。馬山的靈魂飛離他的身體,他懷抱這尋到的手槍,從血泊中站起來,眼含著淚水,然而卻是微笑著走向遠方。
角色介紹
馬山
演員姜文
西南山區小鎮上的一名普通警察。他有一支手槍,整日佩在身邊,雖然沒有用過,但他知道,小鎮因他和他的手槍而安寧平和。在妹妹的婚禮后發現槍丟了。走上了尋槍的道路。
李小萌
演員寧靜
馬山十幾年前的戀人李小萌,李小萌與馬山戀愛,卻不辭而別,突然又回來了,並且住在周小剛家,后在周小剛家被打死。
周曉剛
演員石涼
一個造假酒的黑心商人,害死了劉結巴的親人。馬山妹妹結婚時開車送喝醉酒回家的馬山人,在周小剛的家裡李小萌被用馬山丟失的槍殺害,馬山懷疑的對象。
尋槍劇照之二
在剪《尋槍》的時候,陸川開始意識到姜文對自己的這種幫助,雖然跟姜文合作非常痛苦。電影沒有對錯,只分你的我的,那時陸川血氣方剛,拚命抗爭,覺得這是自己的本子,自己的家裡自己做不了主,有時是一敗塗地,有時能攻個一城半池。
劇照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華誼兄弟廣告公司 |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
太合影視投資有限公司 | 華誼兄弟太合影視公司 |
上映時間 | 地區 |
2002年10月31日 | 澳大利亞 |
2003年7月10日 | 中國香港 |
2003年1月25日 | 瑞典 |
2003年1月 | 美國 |
2003年3月13日 | 法國 |
2003年5月10日 | 日本 |
2003年6月3日 | 美國 |
參考資料: |
時間 | 獲獎全稱 | 所獲獎項 | 獲獎人 | 結果 |
2001年 | 台灣2001年度優良劇本大獎 | 台灣2001年度優良劇本大獎 | 陸川 | 獲獎 |
2002年 | 第7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 新浪潮獎 | 陸川 | 提名 |
2003年 | 第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 最佳電影 | 陸川 | 獲獎 |
最佳男演員 | 姜文 | 獲獎 | ||
最佳處女作 | 陸川 | 獲獎 | ||
觀眾票選最受矚目男演員 | 姜文 | 獲獎 | ||
最佳導演 | 陸川 | 提名 | ||
參考資料: |
劇照
影片意圖暗含一個曖昧多義的主題,將主題賦予一個邊陲小鎮警察丟槍、尋槍的故事。“槍”代表責任、道義、權力、男子的性能力。警察馬山丟失了這麼多東西,身陷困境,絞盡腦汁去尋它。
《尋槍》里也有段警察馬山追小偷的場景,不過這裡交通工具已經有些進步,是騎車。這段場景是導演陸川個人比較滿意的,融了不同層次、角度的幽默在裡面,鏡頭語言也頗富神韻。而《尋槍》中體現出來的地貌,那個安靜整潔地勢陡峭的貴州小鎮,不僅是種視覺奇觀,形成特殊的影像造型語言,其幽深小徑、古舊房舍也水到渠成地融入敘事,成為重要的敘事元素。影片音樂凌亂,風格多樣,是整個影片形式躁動奔放、釋放生命原始激情的有力註解。在導演精心考慮修改過結尾之後,遺憾之處依然在於結尾的疲弱。鋪張揚厲的敘述盡處,一個無力的、遮遮掩掩欲說還休的結果讓一切變得虛幻。可能導演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沒有表達充分。無論如何,我們看到一個年輕導演激情四溢的一種表達,一種喧嘩騷動卻有意味的形式。 (新浪網評)
負面評價
一直都說它是“模仿”,而迴避“抄襲”這個詞。對文藝作品的理解有兩方面,一是它的顯性結構,也就是故事的框架,《尋槍》和《野良犬》都在“尋槍”,這方面顯然是雷同的;但從隱性結構,如故事的具體鋪排展開、“尋槍”的演繹過程,兩者則不盡相同。這就是框架相同,內容和表達的思想不同。一個優秀的藝術家,應盡量避免在作品中出現前輩藝術家曾經表述過或使用過的東西。如果你做的是一個流行的東西,那模仿也許是難免的,但如果真正想做一件藝術品出來,在創作的時候就應該有非常冷靜的頭腦。 (廣東民族學院教授、文藝評論家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