劑型

劑型

劑型指方劑組成以後,根據病情與藥物的特點製成一定的形態。為適應治療或預防的需要而製備的藥物應用形式,稱為藥物劑型,簡稱劑型。

簡介


● 英文名稱:Preparation Form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方劑學

古籍摘選


● 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煮,宜酒漬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湯酒者,並隨藥性,不可違越。(《神農本草經》)

名詞解釋


● 將原料葯加工製成適合於醫療或預防應用的形式。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劑型,是在組成方劑之後,根據病情的需要和藥物性能特點的不同,加工製成的具有一定形態的製劑形式,以使方劑發揮最優療效,減少烈性和毒性,方便患者服用,易於貯藏、運輸等。

中藥劑型的歷史沿革

●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記載有丸、散、膏、丹、湯、酒六種劑型。
● 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中補充了煎劑、浸膏劑、糖漿劑、軟膏劑、栓劑、浸劑、熏洗劑等劑型,為中藥製劑學奠定了基礎。
●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了40餘種劑型,展現了我國醫藥界豐富的藥物劑型,多數劑型現在仍廣泛使用。
● 新中國成立后至今,又研發出了片劑、沖劑、滴丸劑、膠囊劑、注射劑、氣霧劑等新劑型。

中藥常見劑型

● 液體劑型:湯劑、酒劑、酊劑、糖漿劑、口服液、露劑、注射劑(針劑)等。
● 固體劑型:散劑、丸劑、丹劑、茶劑、條劑、線劑、片劑、栓劑、膠囊劑、沖劑等。
● 半固體劑型:煎膏、軟膏等。

劑型與療效的關係

● 方劑的療效不僅取決於組方藥物的性質和配伍,劑型對療效的影響也至關重要。二者的關係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合理的劑型可增加療效,不合理的劑型可降低療效或者導致無效。
● 合理的劑型可減少毒副作用。
● 劑型的崩解和釋放度會影響療效的發揮。
● 製作工藝不同,療效不同。
● 給葯途徑不同,療效不同。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中甲。方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段多喜,周思遠,陳穎,等。常見中藥劑型及運用淺析。亞太傳統醫藥,2017,13(16):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