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山

劉恩山

劉恩山,男,北京人, 1956 年出生。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


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生物學教學指導專委會主任委員

教學課程


任教專業 教育學-科學教育、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
研究領域:國際科學教材的比較和評價研究、國際科學課程標準比較研究、基於概念的科學教育研究等
主講課程:生物學教學論、生物學教育原理與方法、中外生物學教育比較等課程。
指導研究生:畢業的課程與教學論碩士、博士、教育碩士超過 50 人,
現在讀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學術型博士2人,課程與教學論專業學術型碩士5人,學科教育(生物)教育專業型碩士2人(至2012年6月)。

主要成就


自 1999 年以來,劉恩山先後擔任 《生物學通報》編委會常務副主編、全國中學生物學競賽委員會主任、中國動物學會生物學競賽委員會主任、中國教育學會生物學教學分會副理事長、北京市幼兒科普學會理事長、北京生物學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動物學會科普委員會委員、教育部考試中心兼職研究員等學術職務。同時還先後兼任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副主任等多項職務。
在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劉恩山是初中生物教學大綱、高中生物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的牽頭人,是我國初中生物課程標準、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研製工作的項目負責人,為我國中學生物學課程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承擔了生物課程標準教材的研發任務,他主編的生物學實驗教材,得到了實驗學校的認可和好評。他還在新課程的教師培訓中承擔了大量的工作。
劉恩山是我國“ 2049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專家組成員,並擔任了該項目中“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國際比較”子課題的負責人。
自1993 年,劉恩山連續參與組織全國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活動,有數以萬計的優秀中學生參加了這項活動,為我國生物學後備軍的培養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已經 9 次帶領我國生物學奧林匹克代表隊參加國際競賽,指導我國選手奪得數十枚金、銀獎牌。

主要論著


論文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推進生物教學改革——高中生物教學大綱的修訂及其理念
高校生物教學改革與教師觀念的改變
對中美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中目標及內容的比較
21世紀我國中學生物學課程改革的構想和發展策略
改革生物學課程、提高教學質量——初中生物教學大綱的指導思想和特點
對北京初中學生學習‘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知識水平的研究
初中學生生物學質疑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
生物課程標準的研製背景和特點
在校高中生的生物學學習態度的調查研究
領略生命世界的精彩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生物學》(北師大版)教科書的設計思路和特點
應用建構主義理論進行生物教學的初步研究
概念圖的研究及其進展
生物學教學中引入概念圖策略的實驗研究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研製基礎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和主要特點
高中生學習生物學動機的初步研究
運用概念圖進行生物教學對學生認知方式的影響
畫概念圖對 11年級學生認知結構形成的影響
Interest in Biology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專著

1. 中學生物學教學論
2. 生物教育研究方法與案例

課題

生物學教育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改革與實踐
生物學教學論課程與教材建設

教材

五、四學制生物學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研究和編寫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供實驗用)》修訂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驗用)》修訂
《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的研製
《普通高級中學生物課程標準》的研製
《生物學 ——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及系列教材的研製
《生物學——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及系列教材的研製
2002 及 2003 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評價
2049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 A-3 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國際比較
十五課題:國際科學教育中科學技能實作評價研究
Personal Information
LIU Enshan, Male, was born in Beijing, in February 1956. He is now the Professor of th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directions
Biology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
A cademic Achievement
Charged with about 10 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s in curriculum reform. He has published 2 monographs, and issued more than 30 papers in important learned periodicals and con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