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審知

五代十國閩國建立者

閩太祖王審知(862年—925年12月30日),字信通,一字詳卿,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威武軍節度使王潮之弟,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建立者。

出身貧苦,與兩位兄長一起加入王緒的農民軍,隨之轉戰福建。光啟二年(886年)八月,帶兵攻打泉州,以泉州為根據地,為統一福建、鼎建閩國打基礎。景福元年(892年)二月,趁福州內亂之際攻打福州。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二十一日攻下福州,后全閩得統一。乾寧四年(897年)王潮去世,接任他的位置,唐廷任他為威武軍節度使、福建觀察使,累遷至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天祐四年(907年)升任中書令,封閩王。

閩同光三年(925年),王審知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謚號忠懿王。

人物關係


大事件

0862

出生

862年出生,唐朝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

0885

加入農民軍

中和五年(885年)與兩位兄長一起加入王緒的農民軍,隨之轉戰福建。

0886

攻破泉州

光啟二年(886年)八月,帶兵攻打泉州,以泉州為根據地,為統一福建、鼎建閩國打基礎。

0892

攻破福州,全閩得統一

景福元年(892年)二月為都,與二哥王彥復,攻打福州。在景福二年(893年)五月二十一日攻下福州,后全閩得統一。

0896

被任為副使

乾寧三年(896年)三月,唐廷升福州為威武軍,任命王潮為威武軍節度使。王潮決定不傳位兒子,被任為副使。

0898-01-09

被封琅琊王

乾寧四年十二月十三日(898年1月9日)大哥王潮去世,接任他的位置,唐廷任為威武軍節度使、福建觀察使,累遷至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琅琊王。

0907

被封閩王

天祐四年(907年)升任中書令,封閩王。

0925

去世

閩同光三年(925年)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謚號忠懿王。

人物生平


隨兄征戰

王審知是秦名將王翦的後代,琅琊王氏士族。舊居今河南信陽地區(古稱光州)的固始縣城東60華裡外的分水亭鄉王堂村。其五代祖王曄為固始令,善政很多,民愛其仁,勉留之,因遷家於此,遂世為固始人。他兄弟三人,長兄王潮,次兄王審邽和他自己。王審知少年喜愛讀書,“周禮之書無不皆覽,韜鈴之術尤所精緻,與昆仲游,未嘗不以文武之道誠助焉”。他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因而,少年時期就名聞鄉里,人稱他們兄弟三人為“三龍”。
唐朝末年強盜群起,中和元年(881年)秋,安徽壽州(今安徽淮南)崛起一支以屠戶王緒為首的農民起義軍,打到河南,佔領了光州(今河南潢川縣)。
中和五年(885年),王緒攻陷固始,王緒聽說王潮、王審邽、王審知兄弟勇猛有才,便召到軍中,讓王潮擔任軍校(軍正)。不久,蔡州節度使秦宗權發兵攻討王緒,王緒為了保存實力,便帶領軍隊五千人,和一部分光州吏民,渡江南下,經過江西南昌、贛州,進入福建,連陷長汀、漳州等地,有部眾數萬人。王審知兄弟跟隨王緒隊伍進入福建,這時他才二十五歲。但是王緒為人多疑,凡有才能的部將,都找借口殺掉,王潮十分害怕。便遊說前鋒諸將,挑選數十名壯士,埋伏竹林里,將王緒擒獲並囚禁軍中,不久王緒自殺。王緒死後,前鋒諸將擁戴王潮為首領。
光啟二年(886年),福建觀察使陳岩任命王潮為泉州刺史。王潮接任后,兄弟三人同心協力,積極整頓隊伍。王審知更能與士兵同甘共苦,“凡部伍勞逸,王(審知)皆陌視,士未食,不親匙筋;士未飲,不近杯水”。由於審知平易近人,關心士卒,所以在軍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正是在他的“三令五申”和身教之下,這支本來十分渙散的隊伍,才變得“彎弧而兔伏窘驚,舉刃而冰消瓦解”。王氏兄弟還特別注意搞好軍民關係,一方面,“招懷離散”不遺餘力;另一方面,“均賦繕兵”力求公允。並嚴明紀律,“殺殺為止”,所過州縣,“秋毫無犯”。因此王審知兄弟進入福建不久,便得到福建廣大人民的擁戴。

立足福州

此後王審知兄弟率領軍隊開往沙縣(屬福建省三明市),在途中有泉州人張延魯等走到軍前挽留他們,希望能留下來為福建人民除害。王審知對王潮說:“春秋所以伐罪弔民,今闔府之來,其可違乎?宜詢而撫之。”可以看出王審知意識到了安定民眾對於鞏固政權的重要性。於是王潮把隊伍開到泉州去。經過一年的苦戰,終於在光啟二年(886年)八月攻下泉州城,誅殺了泉州刺史廖彥若。這時,福建觀察使陳岩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上疏請求唐廷委任王潮為泉州刺史。
王審知兄弟入閩路線
王審知兄弟入閩路線
大順二年(891年),陳岩病危,作書予王潮,希望他來福州授以軍政。王潮未至,陳岩即病逝。陳岩的妻弟福州護軍使范暉,自稱留後。范暉“驕侈,失眾心”,陳岩的舊將多與王潮友善,聲稱可以攻打范暉。不滿范暉的陳岩舊部,紛紛跑到泉州投靠王氏兄弟,出謀獻策,向王潮建議如何進取福州。
景福元年(892年)二月,王潮派從弟王彥復為都統、三弟王審知為都監,攻打福州,一年的時間都沒有攻下。范暉向威勝節度使董昌求援。董昌派溫、台、婺州之兵五千人救援。王審知等人要求班師,被王潮拒絕;又請求王潮親自前來督戰,王潮回復稱:“軍隊打光了,再去招兵買馬;大將用盡了,再提拔將領;大將再陣亡了,我就親自上陣攻城。”於是王審知等人並立攻城,最終在景福二年(893年)攻克福州。范暉棄城逃跑,被部將殺死。汀州刺史鍾全慕舉州來降,福建各地勢力紛紛歸附。由此王潮全部佔有閩、嶺五州的地盤。
王審知為了籠絡人心,便厚葬陳岩並撫恤其家屬,使一大批陳岩屬部都能安下心來。勝利局面打開后,王氏軍聲大震,傳檄四方,遠近州縣紛紛策應。建州徐歸范,汀州鍾全慕,以及山區、沿海等處游散的武裝力量,不下二十餘部,至此都不攻自下,相繼歸順,全閩統一。乾寧年間,唐昭宗任命王潮為福建觀察使,王潮以王審知為副使,王氏兄弟遂佔有福建全境。

繼嗣兄位

王審知相貌雄偉,體魄健壯,隆額方口,常騎白馬,軍中稱他為“白馬三郎”。王審知要接班,必須處理好與王潮的關係。王潮對王審知要求嚴格,對其失誤,動輒加以鞭打,但王審知都默默忍受,毫無怨言。乾寧三年(896年)三月,唐廷升福州為威武軍,任命王潮為威武軍節度使。王潮決定不傳位兒子,任王審知為副使。四月,唐廷又封王潮為檢校尚書右僕射。
乾寧四年(897年),王潮病重,他捨棄自己的兒子王延興、王延虹、王延豐、王延休,而委任王審知掌管軍政事務。
王審知題跋像
王審知題跋像
乾寧四年十二月十三日(898年1月9日),王潮去世,王審知將職權讓給二哥王審邽。王審邽認為王審知有功,推辭而不接受。王審知於是嗣位,自稱福建留後,上表告知朝廷。
光化元年(898年)春三月,被唐朝冊封為威武軍節度留後、檢校太保、刑部尚書。冬十月,又授金紫光祿大夫、尚書省右僕射、威武軍節度使,兼任三司發運使。至此,王審知正式接替王潮掌握福建的軍政大權。王審知繼位后,很好地處理了與王潮諸子的關係。王潮有四子王延興、王延虹、王延豐、王延休,王審知都善待,高官厚祿,但並無實權。王審知任命王延興為福建觀察副使,暗示以後有可能以王延興為接班人,但這只是權宜之計,以團結家族、安撫人心。王審知順利繼位還同母親董氏仍然健在有一定關係。王氏三兄弟十分孝順,母親健在時,不會做出令母親傷心的事。而且隨同一起到福建的固始族人鄉親,基本上都支持王審知,這在王審知順利繼位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王審知繼位后,擺在他面前的頭等大事,莫過於把局勢穩定下來。軍閥連年混戰,百姓備受蹂瞞,極目千里,不見人煙的情景,都是王審知所親歷過的。王審知不吸取農民起義的教訓,採取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想鞏固自己在福建的政權,維護自己的統治利益,是絕對辦不到的。王審知採取積極的措施,儘快地把局勢穩定下來。他說:“大丈夫不能安民濟物,豈勞虛生乎”。王審知言行一致,他在處理許多亂民事件中,都是本著這一精神的。如閩西黃連洞(今寧化縣南潭飛礁)饑民二萬餘人圍長汀。他親統大軍到該地,但嚴禁誅殺,而是深入實地去了解情況。當他摸清引起。人尚爭雄”的動亂原因后;就安慰饑民們說:“吏實為虐,爾復何辜?!”終於在王審知“感之以恩,綏之以德”的真誠撫恤之下,數以萬計的饑民無條件地解下了武裝。這樣,不折一兵一將,不費一絡一文,而收到了“干戈息而民心定”的效果。正是由於王審知能本著“招懷離散”,“勵精為理,強者抑而弱者撫,老者安而少者懷,使之以時,齊之以禮”,這種安定社會的精神治閩,所以“吏民悅服”,人心歸向,“遂使數十年之氛授,邃致廓清”。這個良好安定政治局面的奠定,就為進一步發展福建社會經濟創造了有利的前提。
光化三年(900年)春二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久又改授光祿大夫、檢校司空、特進、檢校司徒。
天復二年(902年),唐廷授賜王審知武庫戟十二枝,立於私邸大門之前。
天祐元年(904年)夏四月,唐朝派遣右拾遺翁承贊前往福州,加王審知為檢校太保,封琅琊郡郡王,食邑四千戶,實封一百戶。
唐昭宗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篡奪唐朝政權,建立後梁,史稱後梁太祖。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五月初三日,朱溫進封王審知為威武節度使兼侍中。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四月初四日,後梁太祖朱溫加封王審知為中書令、閩王,升福州為大都督府。

開閩施政

王審知
王審知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時,楊吳遣使張知遠來聘,因其舉止倨慢而被王審知斬首。因此閩國與楊吳關係不佳,但在位期間兩國並未發生軍事衝突。王審知於貞明二年(916年)將女兒嫁給吳越國國王錢鏐之子錢傳珦(錢元珦)。翌年,王審知命次子王延鈞娶南漢君主劉䶮(劉岩)之女。
後梁貞明四年(918年)夏六月,吳鎮南軍節度使、虔州行營招討使劉信率兵攻打虔州,百勝軍防禦使譚全播向王審知與楚王馬殷求救。王審知出兵鄠都救援,但在秋八月得知南楚戰敗后,便率軍班師。
同光二年(924年)夏四月,劉䶮領兵犯境,屯兵於汀、漳之境。王審知率軍前去迎戰,被劉䶮擊敗。
經過王審知的努力,在戰亂的五代十國時期,福建相對來說比較安定,逃難的中原人相繼遷入福建。史載王審知“為人儉約,好禮下士”,“王雖據有一方,府舍卑陋,未常葺;居,恆常躡麻屢;寬刑薄賦,公私富實,境內以安”。正因為如此,招攬了不少中原名士前來投奔,其中包括唐朝學士韓偓、王淡(王溥之子)、楊沂(楊涉從弟)、徐寅(進士)等人。他也注重教育,“建學四門,以教閩士之秀者”。王審知積極發展海外貿易,招攬海外商賈,佛齊等國相繼前來朝貢。另一方面,他奉中原王朝後梁的正朔,並向後梁朝貢。當時楊吳的楊行密控制了江淮一帶,陸路朝貢路線被阻斷,王審知每年都遣使自登、萊入貢於後梁。後唐攻滅後梁后,王審知又繼續向後唐朝貢。

因病去世

同光三年(925年)五月,王審知患病卧床,命由長子威武節度副使王延翰為“權知軍府事”。十二月十二日,王審知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謚號忠懿王。其子王延翰嗣位,自稱威武留後。王審知生前有許多人勸他稱帝,但他力排眾議說:“我寧為開門節度使,不作閉門天子”,他始終沒有為個人割據稱霸的野心。
長興四年(933年),王審知次子王延鈞稱帝,追謚王審知為昭武孝皇帝,廟號太祖。葬於福州城北鳳池山。長興三年,改葬蓮花山,即今日晉安區新店鎮斗頂村斗頂山。後唐朝廷賜謚忠懿,又賜神道碑,命張文蔚撰文。翌年,王延翰謚王審知為昭武王。王延鈞即位后,追尊廟號太祖,謚號昭武孝皇帝,陵號宣陵。

為政舉措


政治

休養生息
王審知起自田間,而到富貴,常常以節省勤儉為原則,選拔任用優良的官吏,減省刑法,珍惜費用,減輕徭役,降低稅收,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三十年之間,管轄境內平安歡樂。
整頓吏治
王審知十分重視吏治的整頓。王審知堅持“任人唯賢”,注意改進吏風,是做出很好榜樣的。王淡,是唐朝宰相王溥之子,楊沂,唐朝宰相楊涉之弟,徐寅,唐朝知名進士,都在王審知手下任職。又設學四門,以培養閩中優秀學士。招攬海中蠻夷前來經商。王審知設立招賢院,吸取大批“賢能之士”即使村僻野人,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他都網羅而來,加以重用。他待人以誠,對來投的文人學士關懷備至。福建的文人學士,大多家居中原,這些人“東浮荊襄,南遊吳越”,走過很多的地方,他們不肯留在中州向朱溫稽首稱臣,也不肯北往河東充當沙陀貴族李克用的幕僚,卻願意不避艱難險阻,千里迢迢,跑來偏僻的福建,他們不事別人,唯獨要事王審知,就更證明王審知是深得文人學士之心的。
擴建福州
此外,王審知也著手擴建福州城。天復二年(902年),王審知築福州外羅城四十里,東西寬約1.8公里,南北長約1.7公里,呈不規則圓弧形,設8個城門:東海晏門、西善化門、南利涉門、北永安門、東南通津門、東北延遠門、西南清遠門、西北安善門。把冶山、安泰河、大航橋以南的居民區、商業經濟區都全部括入城內,形成內外兩重城垣。內重是政治中心及貴族居住地,外重是平民居住區和商業經濟區。羅城的分區布局以大航橋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成為坊巷之始,形成了當今福建省城“名片”三坊七巷和閩都古街。
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年),又築南北夾城,稱為“南北月城”,與大城合起來共計方圓二十六里四千八百丈。
梁開平二年(908年)王審知認為城區太小,決定擴大羅城南北兩端建夾城,南北周圍擴大26里四千八百丈,並開浚和江湖相通。夾城建成后,把屏山、烏山、于山、白塔、烏塔等制高點全部連在城中,提高了福州的防禦能力。

經濟

重視農業
王審知親自主持興建或擴建了福清、長樂沿海大堤,泉州6里破、9溪18壩,連江東湖,晉江40餘華里灌渠,疏浚了受益幅員可達25平方公里的福州西湖等一大批骨幹水利工程。同時圍海造田,擴大耕地。在平原推廣雙季稻;在山區開墾茶園;因地制宜發展紡織、陶瓷、冶金、鑄造等工業生產。
對外貿易
閩國(淺綠部分)
閩國(淺綠部分)
王審知非常注意發展對外貿易。他於天祐二年(905年),把連江的黃岐半島,開闢為對外貿易港稱為“甘棠港”。另一說認為“甘棠港”是在連江定海,福建省考古人員從海底考古中,發現不少從國內外銷的瓷器及其他文物,因而福建省博物館考古隊有些人斷定“甘棠港”即在該處。福建地處海濱,面對大洋北通日本、朝鮮,南達南洋群島,交通方便。由於王審知注意發揮海洋優勢,積極“招來蠻商”“盡去繁苛,縱其交易”因而“利涉益遠”,不僅北至新羅、東洋,而且南經南洋,以達印度、三佛齊以及阿拉伯等國,都經常有使者和商旅往來。舶來品如象牙、犀角、真珠、袱帽、香葯等等應有盡有。
閩地物產每年通過海港轉運,獲利不少。當時除“甘棠港”外,閩南的泉州亦成為海上貿易的重要港口,當時福建的陶器、鐵器都大量運銷干國外。“閩陶器、銅鐵泛於蕃國,取金貝而返,民甚稱便”,這說明了閩地那時到各國經商的人己不少,閩南一帶尤其更多人往外做生意,使泉州地區聞名於世界,阿拉伯商人和伊斯蘭教徒來到這裡的很多。
在與國外交流中,尤其陶器製作的技術和產品質量都很高,白瓷、青瓷,影青瓷和其他色釉,品種多樣,造型亦精。據福建省考古人員僅在南安、安溪兩縣普查,發現五代閩國瓷窯就四處,產品以青瓷為主,亦有白釉瓷,品第與漸江越窯的秘色瓷相近,質量亦相當高,詩云:“巧刻明珠染春水,輕旋薄水盛綠雲。這裡徐匯所寫的“明珠”、“春水”、“綠雲”就是讚美了這種秘色瓷的美觀、清秀。由於福建制陶技術傳播到國外,也促進了阿拉伯及中亞一帶與福建陶瓷造型藝術的交往。1962年福建省博物館考古人員在福州郊區王審知妻子、王延鈞妻子劉華墓中發掘到三個孔雀蘭的大陶瓶,這就是從中亞或阿拉伯傳來的,它是王審知統治時期福建對外友好往來的有力證據。
冶鍊業
當時福建的冶鍊、鑄造業已普遍地發展。在福州城西南設有冶所共十三所。安溪是煉鐵的主要產地,晉江、南安、惠安、德化也都是冶鐵基地。泉州附近的梧宅、城西的鐵爐廟都有那時冶鍊的遺址。不久前在泉州的南俊巷還發現了五代鑄錢的遺址,該遺址曾鑄造了銅、鐵、鉛錢在市場流通,出上的錢文有“開元通寶”、“永隆通寶”、“天德通寶”,背文多帶有“閩”、“福”或“殷”字。
造船業
由於對外貿易的發展,五代時期福建造船業也相當發達。此時福建已能製造長二十丈,載人六七百的遠航大船。泉州成為當時福建造船最發達的地方。為了發展對外貿易,王審知還加強對福州港的建設,使海舶暢通無阻,對福州的江河、溝渠還進行一番改造和整理。“東畫長川以為洫,西達於南,盤別浦以為溝,悉通海鰌;朝夕盈縮之波,底澤鱗介,岸泊宗艛”。經過疏浚,使福州水陸交通日趨便利。巨舶得以順潮水到城下。福州城郊河面,停泊著無數大大小小的船隻。這時與中原的往來也日益增多,“歲自登萊入貢於汴”。福州城內已“人煙綉錯,舟楫雲排,兩岸酒市歌樓,簫管從柳陰榕葉中出。”那時福建繁榮景象可見一斑。

文化

發展教育
王審知重視發展教育。他採納了翁承贊的建議,在福州“建四門學(高等學府),以教閩中之秀者”,選知名人士黃滔等擔任“四門博士”。在王審知的倡導下,當時州有州學,縣有縣學,鄉僻村間設有私塾,“幼已佩於師訓,長者置國庫”,使教育事業大大發展。
崇信佛教
唐天佑元年(904年)在於山南麓建“報恩定光多寶塔”,高41米,7層8角,俗稱“白塔”。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在鼓山半山腰填潭建寺,稱國師館即現在的湧泉寺,還興建了大量寺院和佛塔,如于山萬步寺、丁戊山安福院及香岩院、永和院、報慈院、東報國院、清涼院、瑞峰院等一大批寺廟,為後代留下大批的文物遺產。
保護典籍
王審知為了搶救文物典籍,特地組織了大批的文人學士,開展了一場“搜集古籍”的活動。不管是“魯壁之殘編”,或者“周陵之墜簡”,都“巫命訪尋,精於繕寫”。他親自參加這項工作,對能夠搜集到的書簡,他都“次第簽題”,而後“森羅捲軸”。

外交

王審知在位期間謹事四鄰,盡量地避免戰爭。他奉中原王朝後梁的正朔,並向後梁朝貢。後梁開平三年(909年)九月,淮南高季興派遣使者張知遠到福建與王審知建立友好關係。張知遠驕橫傲慢,王審知就把他殺了,並上表把淮南的書信進呈給朱溫,朱溫便開始與淮南斷絕關係。
王審知每年都遣使自登、萊入貢於後梁,來去經常遭遇狂風波濤的災禍,被卷翻淹沒的船只有十分之四五。後唐庄宗李存勖即位時,王審知派使者朝奉納貢,李存勖詔令加封功臣,增加爵位食邑。
對周邊政權,王審知盡量與之友好。貞明三年(917年)與吳越結為婚姻。“王為子牙內都指揮使延鈞娶越王岩之女”。貞明二年(916年),王審知為了與睦鄰友好,把自己的第三女琅琊郡君出嫁給吳越王錢鏐子錢傳珦為妻。次年(917年),南漢主劉隱的女兒清遠公主也嫁給王審知的次子延鈞,使閩境更加安定。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五代祖王曄為固始令。因“民愛其仁”,被當地百姓挽留,最終定居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
曾祖父王友贈左僕射,光祿寺卿
祖父王玉字蘊玉,贈秘書少監,累贈司空
父親王恁終身務農
大哥王潮
二哥王審邽《五國故事》作王圭
妻妾任內明追封皇后
黃惠姑魯國夫人,王延鈞母,933年尊為皇太后,936年尊為太皇太后
陳金鳳後為王延鈞皇后
兒子王延稟檢校太保、建州刺史,娶清河縣君張氏
王延翰閩嗣王,娶博陵郡夫人崔練師
王延鈞閩惠宗,娶南漢清遠公主劉華
王延豐羅城都指揮使、檢校尚書右僕射,娶廣平宋氏
王延美節度行軍都指揮使、檢校司徒、韶州刺史。娶隴西李氏
王延保右散騎常侍、洪州長史
王延武右散騎常侍、光州長史
王延望右散騎常侍、梧州司馬
王延羲閩景宗
王延喜右散騎常侍,易州司馬
王延政閩末帝
王延資右散騎常侍、虔州司馬
女兒王氏琅琊郡君,嫁節度判官、檢校司空、柳州刺史李敏
王氏嫁水部員外郎張思齊
王氏琅琊郡君,嫁吳越國錢鏐的第十二子錢元珦
王氏嫁觀察判官、尚書工部員外郎、封州刺史余廷隱
孫子王繼昌
王繼真
王繼寶

軼事典故


白馬將軍

史籍及小說《閩都別記》均有記載,王審知長軀紫面,常騎白馬作戰,其戰騎白馬是從貴州入閩的的“龍駒寶馬”,故民眾尊稱為“白馬將軍大王公”。

兄長測命

根據《十國春秋》的記載,王潮擔元帥的時候,曾請占卜師給自己的兩個弟弟算命,得到的結論是“一人勝一人”。當時王審知就在王潮身邊,渾身大汗而退。王潮在任期間執法嚴明,即便是王審知“有過”,王潮也“輒加捶楚,不以為嫌”。王審知也毫無怨色。王潮臨終之前,認為自己的兒子都沒有王審知有才能,便捨棄了自己的兒子,任命王審知為“權知軍府事”。王潮病逝后,王審知推戴次兄王審邽為泉州刺史,但王審邽認為王審知有功,於是推辭不受。王審知便自稱福建留後,上表於唐朝朝廷。

繼位歌謠

王潮死後,王審知在表面是表現了謙讓的姿態。首先,王審知請二哥王審邽主持王潮葬禮,王審邽把王潮墓建在晉江盤龍山,減少王潮在福州的影響,符合王審知心意。其次,王審知聲稱把位子讓給二哥王審邽,請二哥繼位,但暗中叫人散布童謠:“潮水來,岩頭沒;潮水去,矢口出。”意思是:王潮來了,陳岩死了;王潮去世,王審知繼位。“矢口”即審知的“知”字。王審知在一次廟會上還安排一個坐禪的和尚突然指著眾人中的王審知說道:“金輪王第三子降人間,專生殺柄”。在輿論導向下,民心也傾向王審知繼位,上述故事很快廣泛流傳。王審邽有自知之明,堅決推辭,王審知順利繼位。

開闢港口

王審知在位時,招攬海中蠻夷前來經商。當時海上有一個叫黃崎的地方,被波濤阻隔,一天傍晚被風雨雷電所震擊,開闢成為港口,閩人認為是王審知功德所致,稱為“甘棠港”。

史籍記載


《新五代史·卷六十八·閩世家第八》歐陽修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僣偽列傳一》
《資治通鑒·卷二百六十六》司馬光
《資治通鑒·卷二百六十七》司馬光
《資治通鑒·卷二百七十三》司馬光

後世紀念


陵寢墓地

王審知墓碑
王審知墓碑
閩王王審知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北郊戰坂鄉蓮花峰的斗頂山。墓原在鳳池山,後唐長興三年(932年),遷葬於此。蓮花峰是郡城主峰,旗鼓分列,面對五虎,氣勢宏偉。陵園內原有殿堂牌坊以及蓮花、永興兩院(寺),閩亡,均廢。明宣德四年(1429年)又遭屯軍盜掘,今僅存三層墳台及翁仲、石獸等。台上有兩座並列的長方形磚墩,1981年重修,發現墩下為墓室,左室有閩王墓誌銘,右室有夫人任氏墓誌銘,均翁承贊撰。墩后圍有墳壁,上為封土,封頂有唐閩忠懿王墓碑,是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重修時所立。
後世紀念遺跡由於王審知在開發閩地上的突出貢獻,他被尊為“開閩第一”,唐天佑三年(906年)閏十二月一日,哀帝李柷應福建百姓要求,敕建“恩賜琅琊王德政碑”,俗稱閩王德政碑。碑文為禮部侍郎於兢撰,弘文館王綢書。碑身方形,通高4.9米,寬1.87米,厚0.29米,文筆嚴謹,書法持重,記述王審知家世及其治閩前期的軍事、政治、經濟和對外貿易情況。
後人為了紀念其治閩功績,在後晉三年(946年)將位於鼓樓區慶城路原王審知故居改為祠廟。宋太祖趙匡胤得天下,十分敬仰閩王王審知的德政,於開寶七年(974年)下詔重修忠懿王祠,並親題“八閩人祖”廟額。閩王祠內立“恩賜琅琊王德政碑”和《重修忠懿閩王祠碑銘》,並立有“奉旨祀典”、“功垂閩嶠”等碑額。此後,閩人崇拜王審知的建築大批湧現,諸如閩王祠、王公宮、王公樓、忠惠廟、護國尊王廟等,民眾敬奉為神。每逢祭日,人山人海,絡繹不絕。從此,王審知在東南閩台地區的影響越來越大。

祠堂

王審知宗祠
王審知宗祠
閩王祠始建於五代,坐北朝南,原為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居住的府第。王審知治閩29年間,促進了福建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政績卓越,後人譽稱“開閩王”。
後晉開運三年(946年),將其故居改立祠廟,奉旨祀典。北宋至清,五度重修。現內存唐碑一,宋碑二,明碑一是珍貴的歷史文物。
1961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將閩王祠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

王審知故居遺址,位於今河南省固始縣分水亭鄉王堂村。故居建於唐末,四周有水塘環繞。直至清代末年這裡的建築群仍有一定得到規模。由於歷史的原因,所有的建築已淪為廢墟,成為遺址。
王審知故居遺址佔地6000平方米,四面環水,遺址內隨處可見唐-清時代的磚、石、瓦礫。如今,有許多閩粵人和海外僑胞以及王代後裔來此觀瞻,尋根問祖。

人物評價


總評

王審知是一個很有馭將才能的軍事統帥,他禁止濫殺,軍紀嚴肅。他掃清福建地區的殘唐兵禍,給當時福建人民帶來很大好處。王審知青年時期參加過農民起義軍,以後雖然轉化為地主階級的代表,但他與民休息、重視生產,減輕賦役,寬刑簡政,發展文化,獎勵通商。因此在他統治福建的二十九年,政治比較清明,出現了“政教翁張,士庶寧謐”,“時和年豐,家給人足”,“公私富實”,“一境晏然”的景象,百姓安居樂業。經濟文化一向落後的福建,在歷史上第一次得到比較大規模的開發,而開始發展起來。由於王審知施政深得當時人心,對福建的開發起了積極的作用,因此百姓衷心愛戴他。在歷代的福建統治者中,他不愧是一個卓越的政治軍事活動家。他在福建的政跡,是福建地方發展史上光輝的一頁。因此他是值得福建各族人民紀念和頌揚的。

歷代評價

《琅琊王德政碑》中對王審知治下的福建有過這樣的描述:“草萊盡辟,雞犬相聞,時和年豐,家給人足”。
司馬光:審知性儉約,常躡麻屨,府舍卑陋,未嘗營葺。寬刑薄賦,公私富實,境內以安。
歐陽修:審知雖起盜賊,而為人儉約,好禮下士。
吳任臣:致君愈勤,述職無怠。萬里輸貢,川陸不系其賒;一心尊戴,風雨不改其志。
蔡東藩:閩祖王審知,雖起自盜賊,而好禮下士,有長者風。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代電視劇飾演者
2011年《傾世皇妃》張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