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騎坳

雞公騎坳

雞公騎坳是一個山坳的地名,位於浙江省雲和縣大源鄉的桃子坑村,海拔約400米,與浙江松陽縣的內大陰村交界。1942年8月3日-5日,這裡發生大規模的中日激戰,中日雙方死傷無數。

景點簡介


“雞公騎坳”是一個山坳的地名,位於浙江省雲和縣大源鄉的桃子坑村,海拔約400米,與浙江松陽縣的內大陰村交界。1942年8月3日-5日,這裡發生大規模的中日激戰,中日雙方死傷無數。
[相關戰場介紹文章]
中日戰爭最激烈的主戰場“雞公騎坳”
1942年8月3日,日軍70師團226、227兩個聯隊和115師178聯隊在松陽會合后,大舉進攻當時省會雲和,松陽與雲和的分水嶺成為最後的屏障,國軍21師、浙保三團在此與日寇激戰三天三夜
,後人稱之為方山嶺戰役。然而真正最激烈的主戰場在哪裡?卻不為後人所知。
王心白老先生在回憶錄中寫道:日軍於3日派出主力騎兵從松陽沙坑及苦櫧樹下兩個方向的山間小路,奔襲雲和、松陽交界海拔800多米的方山嶺,另外分兵從小路側出,攻桅樹坳和山望排,戰線長達十餘里。其實也只寫出了一個大概,並未註明詳細地點。方山嶺村與三望排村之間,是一條長約15里綿延起伏的松陽、雲和分水嶺,距方山嶺村5里處有一個山坳,叫著“石倉嶺坳”,海拔800餘米,南鄰松陽沙坑,下至雲和徐湖村。山望排村海拔約700米,在山望排村東方二里處,有一個較為低矮的山坳,叫著“雞公騎坳”,海拔400餘米,北鄰松陽枯株樹下村,南下雲和桃子坑村,該線是當時雲和至松陽最近的古道,商路繁華。當時日寇主力部隊即試圖從較為低矮的“雞公騎坳”向雲和進發。
“雞公騎坳”成為最激烈的主戰場,是地理要素決定的。日寇在碧湖、保定一戰失利后,調轉矛頭,從碧湖來到松陽的港口村,然後到達沙坑、大東壩一帶,經過偵察,發現兩條途經可走,“石倉嶺坳”雖然較近,可山高路陡,進攻艱難,而“雞公騎坳”,山勢較低,但需要繞道到大東壩、外大陰、枯株樹下,需多走10餘里路。日寇在松陽地界,一馬平川,行動非常容易,必然選擇主力部隊向“雞公騎坳”進發。在“石倉嶺坳”雖有日寇部隊進攻國軍,但只作為布防性質,防止國軍從沙坑下來后,後方襲擊日軍。
當年日寇確實已經攻佔了三望排村。有關史料記載日寇“未曾攻上山頭”,其實不然。現年已86歲的山望排村賴振桂老人回憶了當年的事情,他說道:當年我已20多歲,非常清楚地記得當年的事情,民國31年,當時村裡駐有二個連的國軍,一個連長姓邵,另一個連長姓范,還有一個排長姓張。一天,松陽枯株樹下村的李關水(號名關水佬,已故,估計是被迫。)帶了日寇從“金竹窩”(王望排村后的一條小路)上來,具體人數不清楚,到村裡后,殺了村裡的一頭豬,是剝皮后,煮著吃掉的,並打傷了村裡的一個老頭和一個婦女。日寇到村后,一部分日寇就往“雞公騎坳”,看到涼亭(該亭在“雞公騎坳”下方100米處,現存完好。)對面山上的幾個國軍后,就用機槍掃射,國軍當時就被打死,戰後,我看到山上的士兵屍體是穿黃色軍衣的,涼亭路邊上有一個屍體是穿毛衣的,也沒有埋葬,路上的屍體是我推下山的,至今對面山上還有屍骨,村裡人都不敢去山上砍柴。當時日寇上來后,大部分國軍退到距山望排村西邊2里地的廟裡(千年古剎經堂下),也有從涼亭直接退下,一直退到渡蛟村(已被水庫淹沒)。日軍和國軍很好分辯的,日軍的槍聲是兩響的,聲音聽起來是“嘭啪”,子彈的屁股也不一樣,國軍的槍聲一響。
當時在“雞公騎坳”的戰爭非常激烈。賴振桂老人說:當時國軍的營長在赤石,師長在龍泉,第一天,國軍戰士退到渡蛟村后,營長即下死命令,要返回戰場,並派了大部隊增援,第二天天亮時,國軍就到了,是從蘭蓬下村(該村距桃子坑村2里,現有2戶人家。)屋背的“丁背崀”上來的,到“經堂下”廟裡就住下,到晌午時分,開始反攻,日本軍隊仍舊退到松陽枯株樹下村。
“雞公騎坳”戰爭非常殘酷。賴振桂老人說:當時,我和村裡的10多人晚上藏在村后“三周田”的一個灰寮里,白天躲在山上,所以情況非常清楚。當時村裡還裝起了電話,就在當天,日寇大部隊從“雞公騎坳”的大路正面反攻,戰打了三天三夜,日本人往上開炮,炮一落地就是一個大窟窿,子彈在頭頂呼嘯而過。就在第三天,戰爭結束后,我被國軍叫去帶路,連夜帶到松陽的“大山頭”村,我是走在部隊中間的,不用走在前頭。從雞公騎坳、內大陰、外大陰一路出去,道路兩傍都是屍體,大都是穿黃軍裝的日軍,有一個日軍屍體被母豬撕得一塊一塊的,天黑時到外大陰渡口,踩上了才知道是屍體。戰後國軍的一個連在村裡住了一個月。村裡留下的子彈很多,我就撿了七八斤子彈,其他人也撿了很多,因為是銅可以用來換糖吃的,還有許多未打過的子彈,手榴彈也很多,都已拉掉引線的那種,拆出裡面的硝是很臭的。
與“雞公騎坳”面對面的村叫“瓦窯背”,從“經堂下”到該村,要沿山溝步行10里路,站在村后的山上,直視“雞公騎坳”距離約為2里路。該村的塗松秀老人現年已79歲,她說:當是我已14歲,但個子很小,大人都躲到山溝里,小孩不怕,在家裡。槍聲像鞭炮一般,三天三夜不停,飛機飛得很低,像蜻蜓那樣多,炸彈聲接連不斷,到菜地里去摘南瓜葉吃也得從樹下偷偷走過。退下來的國軍在我家住了一夜,殺了我家一頭豬。
在“石倉嶺坳”防守戰爭也非常激烈。家住方山嶺山腳徐湖村的老人李廣太(2000年去逝,現年85歲,原名李日狗,建國后大源鄉第一任鄉長。),他在前幾年回憶說:當時我在方山嶺為國軍挑水,因為機槍長期掃射會發熱,需要用水澆涼,每日要挑10餘擔到“石倉嶺坳”,國軍看我挑水辛苦,殺牛煮肉的時候,也會分我一勺。開始的第一天,國軍戰士在位於石倉嶺半腰的石壁上放哨,日軍衝上來一槍將一個哨兵打倒,其餘的哨兵急忙往山頂逃去,到“石倉嶺坳”后,國軍即用機槍掃射,一打就是三天三夜,未見日軍衝上來過。
家住方山嶺村的范家老太太回憶說:當時,村裡幾天幾夜都有部隊行走,從未間斷過,村裡的每一個角落都住滿了人。方山嶺村的蔡裕良老人回憶說:當時的一個連長住在我們家,說是肚子痛,我娘泡了一碗草藥給他喝,就好了,他給我娘一串銅錢,然後就去打仗,最後是死了抬回來的,就葬在我家旁邊,前幾年建房的需要,我把他的墳遷到別處了,現在到清明我還給他上墳。前年村裡還找出兩個未爆炸的重型炸彈。
這裡鑄就了中華民族的精魂。時光飛逝,如今所有的地方很難看見戰爭的痕迹,所見的是茂密的叢林和潺潺的清泉,鳥語花香,景色宜人。但皚皚青山不但掩埋了國軍戰士的屍骨,更鑄就了中華民族的精魂,這裡山山水水就是紀念的豐碑,當年愛國主義的精神應當得到傳承。“雞公騎坳”距桃子坑村康莊公路3公里,如在此處設一座中日戰爭紀念亭,供後人紀念,將是永遠激勵麗水人民愛國主義熱情的一座閃光寶塔。
[相關新聞]
雲和發現1941年抗戰宣傳筆記(摘自2008-11-15 處州晚報)。
自從雲和發現了抗戰期間留下的名校課桌后,近日,雲和縣居民黃育盛整理祖傳書籍時,發現了一本1941年抗戰將士留下的宣傳筆記。這本《抗戰筆記》的發現,揭開了雲和鄉村抗戰宣傳的另一段歷史。
據黃育盛介紹,上輩的老人曾經說過,抗戰部隊從“經堂下”(千年古剎)退下來時,落下了這個本子。
筆記本用黃色的宣紙手工製作,為當年普遍使用的抄寫用本。首頁用小楷撰寫了孫中山先生的訓詞: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大綱三民主議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內頁內容豐富,如國民公約:一不違背三民主議,二不違背政府法令……;黨員十二守則:忠勇為愛國之本,孝順為齊家之本,仁愛為接物之本……;抗戰拾問:是誰殺死我們同胞的父母兄弟?是日本鬼子……
其中有許多歌曲創作精良:秋風起,秋風涼,民族戰士上戰場,我們在後方,來做這件棉衣裳,幫助他們打勝戰,收復失地保家鄉。好鐵要打丁,好男要當兵,保家鄉,殺敵人……
《保衛浙江》歌曲中寫道:“他強佔了我們的杭州,他強佔了我們的嘉興,只有戰,只有拼……”說明當時杭州已經淪陷。
筆記本中還有用大字體書寫的非常有趣的一句話:“觀音出殿松龍界(松陽龍泉交界處),佛母回宮益經堂,慈悲佛母都救苦,救苦抽兵保回家。”顯示了筆記主人的美好願望。最後頁有“黃復生歲次庚辰年臘月(公元1941年1月)”的字樣。
有關史料證明:1938-1941年,隨著省政府各廳局的入遷,抗日救亡宣傳成為當時最大的政治,各項運動風起雲湧,有軍方的宣傳隊,也有許多地方組織了演出團體。因為,此地是雲和(當時屬龍泉縣)與松陽分水線,必定將成為為保衛浙江省會的主要戰場,所以宣傳力度較大。此抗戰宣傳筆記本,可能是當年國軍留下的。